从一支笔做起,经过十余年的时间,宁波贝发集团已成为声名显赫的“中国笔王”。凭着一年20亿支的销量,贝发已经跻身全球制笔业前三甲。
从一张纸做起,短短16年,广博集团从无品牌发展到全国十大文具品牌。如今,广博又发起了“全球攻略总动员”。
从一件衬衫做起,崛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青春服装加工厂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名冠华夏的“雅戈尔”,其品牌价值,已高达91.81亿元。
从一节电池做起,中银集团不再是“养家糊口”的宁波电池总厂,“双鹿”电池品牌跃身“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宁波人在家门口摆摊,从一支笔、一张纸做起。“草根经济”,昭示强大生命力。
宁波活力,发轫于乡村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创造的GDP接近全市总量的80%,利税约占70%。“三分天下有其二”,宁波的民营企业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一家民企的成长轨迹:
1989年,农村青年张江平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决定,他毅然决然离开了宁波甬港服装厂,靠着借来的5000块钱,在望湖市场摆起了小摊,卖起了服装。
3个月后,凭着用自己奋斗改写自己命运的信念,张江平不但已经是个老练的个体户,而且把自己变成了“万元户”。经历了创业的艰辛,张江平租下了甬港服装厂的一个门市部。紧接着,他又租下了几个柜台。张江平的生意越做越大。
20世纪90年代初,宁波开始流行起皮衣,张江平抓住商机,白天坐着手扶拖拉机,顶着寒风,在海宁挨家挨户收皮衣,深夜睁着血红的眼睛在站台等火车。靠着这骤热的皮衣潮,张江平开始了从个体户向私营企业主的转型。90年代中期,张江平和他的弟弟在海曙买了几十亩地,注册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做休闲衫,他把自己的品牌叫做“太平鸟”。此后的“太平鸟”越飞越远,从休闲衫到女装,从宁波基地到西部基地,从生产加工到虚拟经营。如今太平鸟年销售额已超过30亿元,员工近5000名。
不难看出,太平鸟是一家纯粹的民营企业,是从单枪匹马、摆小摊卖小东西的个体户发展起来的股份制企业。
其实,在宁波,类似太平鸟发展轨迹的企业比比皆是。翻看雅戈尔、海天、贝发、罗蒙等民营企业的发展史,就会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曾经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草根经济”彰显强大生命力。
产品小,并不意味着市场小。宁波人把市场做在家门口,却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名牌,成为宁波活力的强大支撑。
在宁波,2007年6月22日,十杰品牌实验室发布“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最新排行榜,宁波9个品牌上榜,其中雅戈尔以92.11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第66位,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最值钱的品牌之一。
雅戈尔的前身,叫青春服装加工厂,是返乡知青李如成靠2万元起家的服装小作坊。最初,他靠着为别人贴牌加工,掘到了第一桶金。但李如成并没有满足于“借梯上楼”,他想自创品牌,自己“造楼”。1990年,经过十多年的奋斗,李如成注册了“雅戈尔”商标。这个带“民”字号的企业脱胎换骨,打出大旗:做中国的皮尔·卡丹。
李如成的这个“拿来主义”,不仅让雅戈尔与世界名牌站到一起,而且很快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衬衫品牌。后来,雅戈尔又涉足西服领域,很快,雅戈尔西服成为中国第一。
在宁波,像李如成一样,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不满足于小打小闹,把市场做在家门口,而是把眼光瞄向世界。无疑,品牌是产品打开世界市场最有效的钥匙。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而竞争是“草根”出身的宁波企业与生俱来的天性。宁波企业在商海大潮的搏击中,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自主品牌模式。
宁波民企的老总不仅吃苦、勤奋,惜时如金,而且有着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就能赚别人赚不到的钱。宁波人“睡地板、光脚板、赚铜板、当老板”的吃苦精神令人敬佩。
李书福,吉利汽车之父,当听别人说农民造汽车无异于自杀时,他回答:“请给我一个自杀的机会吧。”吉利汽车刚生产出来时,经历了很困难的阶段,没有钱请名人拍广告,他请单位职工的孩子拍了吉利第一个广告。
年销售额180亿元的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24年前还是一个修鞋匠,背着鞋箱走街串巷;皮鞋生意做到国外的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本是木匠……
废墟中崛起的铜业巨人楼国强,背着18万元的债务,凭着东拼西凑的一点启动资金,“三顾茅庐”请师傅,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用实力和品牌打造了“铜身铜骨”的金田集团。
翻看宁波民企的创业史,无一不是充满艰辛和荆棘。
在荆棘路上俯身前行、如今已稳坐行业“交椅”的他们并没有感到轻松,而是多了一种社会责任感。
郑永刚,杉杉集团老总。他曾经向人透露过他的“三个满足感”:当挣到第一个1万元时,他满足过;当挣到第一个100万元的时候,他满足过;当挣到第一个1亿元时,他满足过。可是过亿后,他却再也兴奋不了了,而是多了一份压力。“挣得钱多了,就不属于自己了。这个时候就有了一种社会责任了。”
正是这种社会责任,让民企老总们不敢懈怠,不敢停止发展脚步,他们能做的,就是前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