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叫袁国良的小石匠16岁时离开“石材之乡”浙江温岭的农村老家,懵懂地闯进上海滩。个子不高、力气也小的小伙子算不上是一块做石匠的好料子,但这并没有泯灭他的梦想。
从只有几个人的小作坊开始,这一干就是20年。如今,小石匠打拼出一片全球性的石材流通交易广阔天地。他掌舵的上海博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博大企业”)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民营石材企业之一。
“俄罗斯和美国是走出去的首选目的地。去年底,我已经在俄罗斯当地设立了分公司,开拓国际市场;公司参与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建大楼的有关石材施工建设已经竣工。”昨天,在电话另一头,袁国良有条理地梳理着国际化战略的最新成果。
袁国良是“匠人”的一个缩影。茶有茶道,匠有匠道,商有商道。在他的背后,一大批“匠人”在各行各业崛起。
同样来自江苏的车建新和丁佐宏曾经都是走街串巷的小木匠,如今已经是国内家居连锁卖场两大巨头红星美凯龙、月星家居的掌门人。
同样生活在温州乐清市柳市镇的南存辉和胡成中,前者早年曾是鞋匠,后者早年学过裁缝,如今已是中国低压电器排行第一与第二的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的创始人。
同样发家于温州的小裁缝周成建从老家青田县出发,依靠“一把剪刀”行走江湖,最终把“服装像面包那样生产”,成为“中国内地服装业首富”。
在中国南部的杨国强出身包工头,如今是中国地产业的标杆企业之一碧桂园灵魂人物。
这些匠人,他们有着怎样的商业智慧?“熊彼特式增长”的精髓之一是发挥企业家的精神和企业的创新作用。这些匠人,似乎对此谙熟。
持久专注
匠者有道,所谓“嗜之越笃,技巧越工”用在匠人们身上最为贴切。在袁国良看来,静心、专注、拒绝短期的诱惑是匠人最可贵的标签。
做了石材加工生意20年,袁国良嘴里说得最多的依然是石头。
“我对石头很有感情、很有激情。20年来,许多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多元化,比如进军房地产领域,可我没有,我就做自己熟悉并热爱的石材生意。”早在去年3月,他对《第一财经日报》如是表示。
远大目标、务实眼前,每天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很不容易。就像袁国良痴迷石头不游离一样,美邦服饰(002269.SZ)董事长周成建一直坚守着休闲服装业,在别人追求多元化的时候,他并没有头脑发热。他的管理逻辑是“宁做正确方向的乌龟,不做错误方向的兔子”。
每天早晨,周成建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跑步,这是他除了工作之外的一大爱好,在重复道路上的运动中,体会着乐趣。而他掌舵的这家企业曾经打出广告语“不走寻常路”。
《说文》注明“匠,木工也”。以前建房子主要是木结构,古代的木匠其实就是建筑师,因而,木匠代表着古代三教九流中的最高技艺。曾经的木匠丁佐宏一直恪守着一个朴素的管理方法“不熟不做”。多年以来,月星家居未曾进入一度被视为暴利行业的住宅产品开发,而是专心把家居流通做深做透。这就是他的投资“戒尺”。
丽舍生活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行销部经理Karen认为,匠人们之所以令人肃然起敬,源于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始终遵循“尺子最有发言权”这一准则,有规则就不折不扣地遵守,能够拒绝外部的危险诱惑。
不断造梦
充满梦想并矢志不渝是匠人企业家的另一特质。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一群匠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市场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
1981年,一个来自江苏如皋的小木匠打算自己开一家木器厂。在此之前,他已经走街串巷做了7年家具。从家乡来到举目无亲的常州时,刚满19岁的他所有的财产就是半套木工家什,和母亲从全村人那里你三角我五分地借来、塞满了他整整一个衣兜的5元钱零票。
就从这近乎于零的起点开始,这个木匠“活儿好”、“价格实在”的名声逐渐飞入了常州百姓家。那时候,一天劳动记作一个工,一个工2元钱,起早贪黑干活,一分一厘积累,7年血汗,终于积累起了3000元钱,有了7名工人。
每天披星戴月干活,回家路上总是月上中天、星斗满天。这个木匠不满足现状,他的心里涌动着一个梦想:把家具卖到全国。这个人就是丁佐宏。
时至今日,这个梦想早已实现。不过,他又开始了新长征。他不再把目光盯在自己多舛的命运上,不再过多地感叹环境的恶劣,而是把目光放得更长远,梦想成为世界级企业。
和丁佐宏一样,袁国良和周成建也开始了新造梦计划。袁国良给博大企业描绘了一个新蓝图:争取用5年时间相对占领国外某一个市场,争取用10年时间成为国际上石材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石材是‘全球流通产品’,中国的石材企业已经具备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条件和能力。”
对于“美特斯邦威”品牌未来的发展,周成建也有自己兼收并蓄的理解,要不断提高品牌内涵,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走出“一个人的帝国”
一些中国企业家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行业标杆的时候,企业实际控制人反而远离了自省与修行,走向了“一个人的王国”,企业也被推向高处的危崖。
这些匠人企业家同样面临这些问题。实现自我超越,成为“匠人”企业家们直面的栏杆。
周成建曾经表示,从长江商学院的同学牛根生和江南春他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这些“同学们”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让他下定决心实现上市。回顾过去10多年,周成建很有感触,在经历了数次人事震荡后,原本以坏脾气而出名的他开始意识到,“规模变大脾气变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