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实体经济已经步入衰退之中,这是个无情的事实!”赵伟说。
世界经济衰退将以何种方式收场?赵伟认为,无论是L型还是W型,此次衰退将可能持续较长的时间。同时,衰退很可能从U型到W型转换。具体来说,发达国家政府的庞大救市计划以及挽救实体经济的努力可能会促成一个U型转折,但这将可能导致消费与实际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进而导致货币供应量短期内大幅度波动,由此埋下下一次收缩的祸根,进而导致一个W型的收缩与增长交替轨迹。
面对正在袭来的世界经济衰退,中国人多半将其视为机会。记者的问题是,对于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国企业和政府而言,这场世界经济衰退,真的孕育着机会吗?赵伟的回答是肯定的。“中国机会首先与两个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个是此次衰退源自最发达经济实体,另一个是中国经济与发达经济实体的巨大差异。中国虽然经历了30年的快速发展,但迄今尚未完成工业化,人均国民收入依然很低。在世界银行最新国家分类中,中国刚刚被归入中下收入经济体。而且,中国的制度转型远远没有完成,市场在配置战略性资源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政府干预及参与经济的能力,超过任何市场经济国家。”赵伟认为,中国经济走势主要取决于中国内部因素,尤其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尽管遇到严重的外部冲击,中国经济依然存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坚实基础,各级政府也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和手段,促成经济转危为安,实现平稳快速增长。
可以尝试“走出去”的新路子
赵伟是国际经济研究专家,就记者提出的企业“走出去”的问题,他的观点是:“对于那些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其实是不适合走出去的。比如,浙江的企业主要还是集中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浙江企业到越南、柬埔寨投资成功的不多,他们普遍反映当地劳动力虽然便宜,但素质不如国内。其实在国外要找到比我们国家性价比更高的劳动力很难。我们希望在国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但事与愿违。”他说,这种错位,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但是,从万向、华立、奥康、吉利等知名企业迈出跨国并购的步伐,我们也看到,一些实力迅速增强的中小民营企业正在尝试新的走出去的方式。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丝绸城等在省外开设市场获得成功后,又在国外办市场,从国内组织货源出口,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又比如海宁皮革市场在莫斯科建了海宁皮革市场,温州企业在巴西开设中国商城,义乌企业在南非、尼日利亚设立中国小商品市场等等,他们通过向国外输出名牌专业市场创建连锁专业市场,无疑会扩大中小企业的空间。这种方式值得好好总结研究和推广。相比之下,长三角地区企业在终端渠道控制上比广东省做得出色。”赵伟说,顺德不少产业做得很强,在走出去的方式上可以有很多创新。
“无为而治”还是“顺势操作”?
“现在关于企业的转型有两个思路,一个是跳出原来的传统产业,第二是原来的传统产业在做,但是在技术上,在产品档次上,逐步地升级提高。现在看来,义乌、温州可能更适合在传统产业上作技术提升,这是一个产业集聚的问题。义乌就有市场,温州呢,衬衫和鞋,时间再过一千年,人还是要穿鞋穿衣服的,关键是能够把产品的档次提高。宁波就不同了,有条件搞高科技的产业。现在我们可能在转型上应该是各地因地制宜。”关于产业转型这个问题,赵伟认为,转型应该是各地因地制宜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顺德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学界曾经有一种说法,浙江政府在浙江经济发展过程中是无为而治,我的研究觉得不是这样的,他们都是顺势操作,温州、义乌都是如此。”赵伟认为,在今天的形势下,政府发现企业发展的苗头以后,应根据企业的要求给予引导。
金融危机下,顺德企业的发展环境与浙江企业有什么不同?赵伟认为,浙江有两个优势,一是“浙江人经济”,在全国除了浙江省以外,有390万浙商,在海外有100多万。这些浙商是一个庞大的营销系统,同时是一个信息交换系统。第二,浙江有一个非常活跃的民间金融系统。“在别的省,信贷系统是单独的,就是国有正规的银行信贷,在浙江有非常活跃的民间信贷、民间金融,这实际上是两个系统。当前很多企业面对资金短缺的情况,我们把民间金融引导好,这是我们长期要解决的问题。”赵伟说,尽管广东省银行存款规模很大,但民间金融的活力还没有充分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