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商人最知中美关系冷暖,每一次小小的摩擦都会令他们有切肤之痛。首轮S&ED之前,浙商有话说。
“丝绸之路”董事长凌兰芳:稳定汇率
丝绸之路是浙江一家专门生产丝绸产品的公司,年产值数十亿元人民币。2008年6月前,公司20%的产品出口美国。目前,公司对美出口量仅占产量的5%。
“我能料到美国订单减少,但想不到降幅这么大。”凌兰芳表示,因为公司产品不是日用消费品,定位也在中高端,金融危机后自然最先受冲击,相对其他行业,“寒冷”的感觉也更明显。
这次金融危机也让他们认识到在进入美国市场存在的问题。首先,通过二级经销商分销,没有终端销售渠道,在销售上受制于人。而且,大部分产品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在国外的认知度差。为此,他已考虑在美国开设专卖店,经销自己的品牌。
“丝绸产品较其他纺织物不同,不太会受反倾销、知识产权和贸易壁垒等影响。所以,我对这次S&ED最关注的是汇率稳定,因为汇率与公司利润挂钩紧密。”凌兰芳说。
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消减贸易壁垒
贝发集团是国内文具领军企业,产能列全球前三强,产值、出口额、全球市场占有率连续10余年居国内第一。目前,公司对美出口量占产量30%以上,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贝发的飞跃式成长,缘于一次美国沃尔玛之行。1999年,贝发在美成立销售代表处,经3个月准备,邱带着样品前往沃尔玛进行介绍,沃尔玛拿出一封知识产权的承诺函让他签。“说实话,那时不知道产品的样子是从哪里来,更别说知识产权。”他没有签这份合约,就出了门。
邱智铭随后调查发现,不少与他向沃尔玛推荐的同外观产品在美国市场都有销售,并有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授予的专利号。为此,他成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并规定每年投入销售额的5%用于研发。2002年9月,他又去了沃尔玛,拿到了2003年的订单。这样,他有了稳定的销售终端。
“因为有稳定的终端客户,我们对美出口量基本保持稳定,但产品类型有从以前的中高端为主转向以中低端为主的趋势。”邱智铭表示,文具作为必需品,许多企业日常办公要用到,在数量上没有太大下滑。但现在中低端产品在美更热销,出口产品平均价格要比以前下降10%以上,但对企业的利润并未受多少影响。
“对此次对话,我最关注的是贸易壁垒问题——这一点,相信很多出口美国的文具企业都能感受到。”邱智铭说,最明显的是美国未对中国实行最惠国待遇,同样一件商品,中国出口美国的关税比越南、印度出口美国的高30%,中国商品在美缺乏竞争力。同时,汇率也是他重点关注的。
浪莎袜业董事长翁荣金:避免无理反倾销措施
浪莎集团是我国最大的袜类企业之一,外贸销售50%以上出口美国,连续10余年居国内第一。目前,公司对美出口量占产量30%以上,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袜子是生活必需品,所以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浪莎袜业董事长翁荣金说。
目前浪莎对美出口量与去年同比增长20%以上,出口额超过3000万美元。浪莎袜业出口增长的背后,是整个义乌小商品对美出口的上升。今年上半年,义乌对美出口达1.61亿美元,同比增长37.9%。
翁荣金介绍,虽然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的生活水平,但随着日用消费品档次的提高,普通民众还是愿意买单。
“对中美对话,我最关注的是反倾销、贸易壁垒——2004年美国对中国袜类产品采取过渡期纺织品保障措施,让我印象深刻。”翁荣金说,由美国袜业协会国内制造委员会等4家美国纺织业团体向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提出的这个措施,导致当时很多出口型袜业企业倒闭,对中国袜业冲击实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