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金波:中国鞋业大洗牌



系列专题:中国鞋业观察

钱金波语录:中国有五千年文化的历史,中国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并且应该成为奢侈品。

第二次创业不像第一次创业那么原始,那样凭力气,温州企业家的第二次创业凭的是智慧。

我1995年在温州创建红蜻蜓的时候,当时温州有将近3000家鞋企,而存活到现在的只有那么十几家。

 钱金波:中国鞋业大洗牌

我退休会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一个是我这个博物馆,我要一辈子收藏下去,研究下去。把“鞋文化”做成“文化鞋”,是我一生的追求。

温州企业家二次创业不再凭力气

记者:中国鞋在世界市场上名声不大好,成为“低档”、“地摊鞋”的代名词。在这种背景下,你们是不是走得很艰难?

钱金波:我觉得生在哪儿我们就要热爱哪儿,我生在温州,我就要热爱温州。“低档”也好,“地摊鞋”也好,都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些产物。其实在那个时期,在那种背景下,低价低质也是一种经营的策略。如果30年后回头看我们今天谈的话题,也会感觉很滑稽,会想以前怎么是这么说的,这么想的?温州现在的产品,无论是出口还是在国内,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免检产品最多的都是在温州,这就证明了温州在这些消费产品当中的制造和品牌意识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了。现在温州的产品更加价廉物美,又具有品牌,我相信温州只要想改,就会比任何地方改得更好。

记者:有人说温州企业家很可贵,他们有很强的致富欲望和创业精神;也有人贬斥温州商人经常违反市场规则,“温州模式”导致市场无序。作为一个温州企业家,你怎么看待这些评价?

钱金波:我感觉所有的评价都是正常的,曾经全国都在学温州,其实温州也在学全国。对温州的质疑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速度总是比我们预测的快。中国市场不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还能否继续用温州模式去创造?我相信这种模式的效应已经减弱了。所以温州的企业家也在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是靠温州企业家,也是靠温州人民和温州政府整体来推动。所以我认为这些说法非常正常,我们要做好创新的准备。

记者:现在有说法称,现在的温州企业家们进入了“二次创业”阶段。据你了解,你身边的温州企业家们现在都在做些什么,关心什么?

钱金波:我感觉二次创业也好,三次创业也好,这是企业家对自己的定位。假如说自己设定的第一个目标已经达到了,又要设立第二个目标,那肯定要重新制定发展战略。温州已经开始转型了,温州的第二代不断地涌现,很多企业家都在系统地考虑着第二次创业。第二次创业不像第一次创业那么原始,那样凭力气,温州企业家的第二次创业凭的是智慧。而且,温州第二代开始接班或者创业的话,他们的起点是非常高的。一是温州有这样的土壤,二是他们有父辈的积累,他们有那样的气氛。我不知道现在温州的企业家具体在做什么,但可以肯定他们都在转型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1029.html

更多阅读

钱金波:红蜻蜓的奢侈品理想国(4)

 奢侈品与奢适品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要做中国的LV”,岂是那么简单?  如果说股权社会化、经理职业化、渠道模式深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术”的层面解放了红蜻蜓;在道的层面上,钱金波从未放弃他对奢侈品的追求。  除了进

钱金波:红蜻蜓的奢侈品理想国(3)

 伴随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门面租金不断提高,单店的盈利水平必须提高,产品多样化势在必行。红蜻蜓仍然是第一个“出手”的鞋业集团。  1999年,红蜻蜓上马女鞋项目。同时,以在广州上马皮具等项目为代表,红蜻蜓开始了相关多元化。而

钱金波:红蜻蜓的奢侈品理想国(2)

 创办红蜻蜓没多久,创始资金迅速换成了货品,下一步资金投入如何保障?这是钱金波需要面对的首要难题。他找到建行行长,有条不紊地陈述着红蜻蜓发展思路和广阔未来,行长虽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确实与众不同,却始终未敢松口。  钱金波当

钱金波:红蜻蜓的奢侈品理想国(1)

 文/《商界》记者 赵代波 樊力 摄影/雷辉  企业分为两类,一类就像在丛林里清除矮灌木的人,他们是生产者。  而卓有成效的企业会爬上最高的树,巡视全貌,然后大声喊道:“前面还有一块丛林!”  偶然看到2006年末的一期《头脑风暴》节

声明:《钱金波:中国鞋业大洗牌》为网友奋斗必经之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