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刚:杉杉的自我突破



  “金融危机是强心剂,让你清醒思考应该做什么”,在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看来,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就真正要讲核心竞争力了。

   非常时刻非常举措。

   1月22日,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杉杉集团25%、3%的股份以100亿日元分别转让给伊藤忠商社、伊藤忠中国。杉杉集团是杉杉控股旗下以服装、服饰、纺织品等产业公司为基础构建的时尚产业集团。2008年整个杉杉集团营业额达118亿元人民币,但与2007年的112亿相比,仅增长5.3%。

   一场跨国婚姻,一个彻底国际化的开始,成为杉杉自我突破的最好手术刀。

   而对于杉杉的掌舵人郑永刚来说,这位在中国商界从服装创业起家,逐步创立包括科技、投资在内的“杉杉系”的传奇人物,也将再次进行自我突破。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本报记者陆续专访郑永刚先生数次,对杉杉的多元化投资管理、与伊藤忠合作、国际化思路以及杉杉的未来战略等一系列话题进行深度探讨。

   “更愿意听不同意见”

   郑永刚坦言,从2004年开始,一直“想找人制约,但力量相差太悬殊”,他希望在杉杉的决策和发展过程中,可以听到不同的意见。

   《21世纪》: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后,在公司治理、内部管理体系方面,在进行怎样的改革?利益的重新分配,是否会导致一些阻力?

   郑永刚:这些利益,仅仅是阻力而已。不会影响大局,企业更多还是需要从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等细节上。绝大部分人,是转变观念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新生事物总会带来冲击,心理会有接受等问题。

   董事会中我是董事长,重大的战略决策、投资决策,方向全是董事会决定。我作为董事长,伊藤忠佐佐木副董事长,几位董事集体决策,和过去还是有些区别。以前的话,基本我说了算为主。前天,很多专业人士旁听会,认证很多东西,拥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参政议政。过去四五年,我说了就可以。现在所有事都必须倾听专家意见,分析利弊得失。

   《21世纪》:董事会请专家进来,你以前不是也可以做到?

   郑永刚:做不到,一长制,制度很难完善。只有更好的成功制度,或者更好公司进来,其他人才会有话语权。比如伊藤忠进来,就也要听听他们意见,这就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我就要这个。

   《21世纪》:以前董事会里就没有更前瞻的?

   郑永刚:他们都是我不同时期招过来的。中国人,“是你的人不会反对你”。这种建议和伊藤忠不一样,过去话语权不对等,你拍板大家会认同你,现在要的就是这个感觉,更加科学专业。当然以前我的决策是很成功,但是以后不能保证。

   合作就和成家一样,本来就是征求对方意见,一定会共同经营企业,做大做强,友好、相互尊重的,不是我一定要怎么样。本身不是想打架的概念,请进来就是为更多参与决策,更多了解发展的思路,有更多的资源服务企业。

   《21世纪》:合作过程中,你对控制权就不会再这么强烈?

   郑永刚:关键是要做增量,不是分存量,否则大家都不开心。合作之后,存量的时候就是增量。控制力,在中国我们股权、市场都是绝对控制,除非只是资本运作的,买卖的,这个另说。我要经营的东西,一定要控制权,现在72%股权,绝对控股。

   对他们来说,中国是未来最好的成长性的市场,对他们来说是巨大市场,我们也需要他们技术、管理、理念。我们自己遇到天花板,中国企业毕竟有局限性。从我这个角度,我就思考下一轮中国经济肯定集约型、国际化,找谁来帮助我们成长、提高。

   《21世纪》:所以,这次合作是强化两大板块,其他呢?

   郑永刚:看是否有竞争力,没有就砍掉。如果要长期经营,一定要有竞争力,国内至少是三强,全球至少是前十名,在国内我现在是第一,全球十强还排不上。所以,要提升国际化竞争力。现在我不考虑国内的事情,考虑国际的事情。两大主业说起来全球都知道,至少要达到这个水平,否则我就失败了。

   多元化:四两拨千斤的策略

   服装业做到最强之后,杉杉开始多元化投资策略并不断获益。郑永刚认为,杉杉的多元化投资策略,讲究的是“四两拨千斤”:太大不做,要钱太多不干,绝对把握的才做”。

   《21世纪》:我们梳理了一下,杉杉大概进入了六个主要产业,能否介绍下您现在的产业布局情况?

   郑永刚:目前我们只说两大主业,品牌服装和能源科技。中国西装和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国家标注,是我们公司做出来的,这两个领域我们是中国最大的。其他的产业领域,我们现在还归纳为投资。投资可以多元化,能投入也就能退出,比如矿业、银行、油田、网游,都是投资范畴。

   还有生物科技,我们在芜湖收购了一些这方面的企业,规模不算大,未来能不能做大,现在还不知道,还只是一个点,正处在孵化阶段。但生物科技和新能源一起,都是我们未来的探索方向,我们很早期就看中这个产业。比如,我们介入锂电池产业是1999年,当时国内根本还没人做,我们就率先和相关研究所合作,把他们的863研究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时隔十年,新能源就已经发展得非常好了。选择产业,我们一定要有前瞻性。

   《21世纪》:对服装和新能源这两个业务领域的期许?

   郑永刚:我们的服装和锂电池这两块业务,在中国的环境下很强,但从全球角度来看还不够强大。

   如锂电池材料,我们的技术最好、市场最大,但相比之下我们还是低端的,三洋和德固塞属于高端。伊藤忠是三洋的股东,这次和伊藤忠全面合作之后,我们就有可能通过技术合作来走向全球。我希望未来人家说到锂电池材料,会很自然的想起中国有个杉杉。

   服装业务也一样,我们现在是国内最大的,但这个国内最大不能说明什么。和国际一流企业相比,差距还不小,譬如伊藤忠仅服装板块一年销售收入就有117亿美金。我们要继续丰满自己,让大家都知道杉杉是国际服装市场中的一强。不说超过伊藤忠,但至少要成为能和其相提并论的一强。

   这两个领域,在国内我们现在是第一,但在全球十强还排不上。

《21世纪》:随着杉杉多元化板块的增多,以后的管理模式会是怎样的?

 郑永刚:杉杉的自我突破

   郑永刚:我们以后会走综合商社模式的路线,会做若干个行业,有固定的产业板块。伊藤忠有七个事业部,我们固定相应的板块。产业板块虽然固定,但板块下面的企业会有进有出,也会去整合,就是说,最有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会保存下来做大做强,不是行业龙头或者做不大的,我们会退出。

   就管理构架而言,现在杉杉控股只是出资人,股东而已。集团、上市公司两级架构比较清晰。通常来说,产业相关的可能会置入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作为实际控制人来说,我会千方百计希望上市公司业绩更好。

   《21世纪》:你管理那么多不同产业公司的原则是什么?

   郑永刚:多元化集团的这些企业实质上是种联邦制。产业根本不同,人也不同,事情也完全不同。所以我还是一句话,产业经营必须专业化,做钢铁的就是做钢铁的,做服装的就是做服装的。我的投资可以多元化,但产业经营必须专业化。

   对于下面的产业公司而言,我仅仅是一个出资本、搭建平台的人,具体业务他们专业的人来管,完全是经营专业化经营管理。这些企业就像是同在杉杉这个家里吃饭的兄弟姐妹,各娶各的媳妇,各嫁各的郎,根本不关联,都是单一的个体。我只是像一个父母,搭建平台,具体产业经营我不干涉,因为我做不了,没这个能力。但我有这个战略,会用制度和资本来控制他们。

  《21世纪》:您刚才说的控制,用制度控制,具体您是怎么做的?

   郑永刚:内控管理,企业做大了之后,管理是很重要的。

   譬如我们有内部银行,产业公司所有的决策都要公开透明,你总经理有经营的权力,但你花每一分钱网上都有记录,内部银行都清清爽爽;有人监管,你去哪里都知道,你做了很多好事,就有很多的激励和奖励,你做了坏事,我马上就会抓住你,开除你。

   内控方面有很多很多的条款,这些条款会让你从理念上到操作上,完全按照一个方方正正的规范去做,不像我们很多中国的企业,就很活络,不规范,容易犯错。

   我们依靠信息系统、IT系统,整个管理模式在国内算是很先进的。

   这次和伊藤忠全面合作之后,他们会带来综合商社那套内控管理模式。他们在内控管理、产业细化管理方面更科学,会使我们提高层次。

   譬如,之前我们只有审计部门,一个月前我们就初步增设了独立的内控部门,这个新设立的内控部门将主要担负杉杉集团在合规经营、按照国家规定合法经营商标、产权以及法务管理等方面的职能。杉杉要继续发展,完善内控和风险防范体系是必须的。

   相比之前的审计部门, 内控部门更侧重“事前防范”,审计则是“死后认尸”。

   《21世纪》:那你是怎么发现、或者搭建这些多元化产业公司的团队的?

   郑永刚:大多数是他们原来的团队。譬如锂电池,原来就是鞍山热能研究院碳素研究所。松江铜业也是原来的班子,国有企业的班子,我们介入,给他们提供一些管理制度、理念和文化。中科英华(9.15,0.83,9.98%)是我们自己组建的团队,当时有一个领军人叫陈远,是清华大学1990届的班长,非常优秀,于是我就给他大量股权和期权的激励,充分授权,放手让他形成一个清华的团队,他就聚集了一帮清华的同学。说实话我们收购的时候,这个企业并不太好,现在产业链很清晰,规模也出来了,这个我当时讲,中科英华要做好全东北最好的上市公司,现在已经是了。

   《21世纪》:你们财务比较保守,是否会错过一些机会?

   郑永刚:肯定的。诱惑很大的,我们量力而行。比如我们1999年总部搬到上海,当时土地价格非常低廉,我们没有参与地产开发。政府可以给土地,下层需要很多手段,当时我们企业很大,不愿意搞这种事情,我做人有自己的标准。我没有“或有风险”,这个伊藤忠尽职调查的时候,我很自豪。

   下一轮的机会

   杉杉的下一步,是综合商社还是多元化控股集团?是GE模式还是李嘉诚模式?名称已经不重要,更多的将是一种中国特色式的多元化投资集团。

   《21世纪》:那这样您以后的投资战线会拉多长?进入哪些新行业?

   郑永刚:我们以后会走商社模式的路线,会做若干个行业,也会去整合,就是说,最有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会保存下来做大做强,不是行业龙头的话,我们会退出。

   《21世纪》:怎么保证产业公司经营者,这些一线将领的积极性?

   郑永刚:这就要需要激励,把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力都充分发挥出来。

   这方面我们有比较成熟的制度,一方面是“利”的激励,譬如你在预算、结算、业务创新等方面有突破、有贡献,我都有相应的奖励,包括股权、期权以及现金方面的奖励,这是利方面;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名”的方面激励,我作为大股东,要让产业公司的负责人们在集团当中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要让把他当做这个集团当中的英雄,给他很高的地位,我会不断在大会、小会不同场合来激励你,鼓励你,人还是需要激励的,需要关心的。这样的话,我聘请一些专家团队来,让他做锂电池,做材料,他们就会做得很好。我不需要干涉他们什么,只要他们有什么需求,我就满足他们,激励他们。

   《21世纪》:如果看到一个可以把杉杉做大一倍的人,你会让权给他吗?

   郑永刚:肯定会。我世俗名利的东西已经很淡漠了。年轻增强好胜,心态发生根本变化,淡泊名利。谁是能人,谁能帮我做,权力也好,利益也好,我没有问题。关键是先有鸡还有蛋,他能做大我看不出来,做出来我才知道。所以,我现在请伊藤忠的人,我低价位给他利益,这个我愿意。

   《21世纪》:过去什么事情,让你放开名利了?

   郑永刚:第一,年龄,一旦50岁以后的人,知天命了,争强好胜的东西,不是很强烈了,心态很豁达了,我们这种企业家慢慢进入大家风范,为年轻人提供平台,拥有社会地位、财富,你已经有过,返璞归真了。

   但是事业主线不会改变,人生价值不会改变,用更好的方式做好自己的事业。到了60,你身上有很多配置资源的能力,霸气、聚人,做成好企业身上一定有凝聚的东西,这个时候,更多为社会做些贡献。

   《21世纪》:20多年,有些时候杉杉发展并不是非常快,你没失眠过?

   郑永刚:该低潮的时候低潮。就像跑步一样,也要歇一会。你觉得是低潮,我觉得是积聚力量。企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我们8-10年一个周期,1997之后一个周期。2003年之后又发展了。接下来也会有结构调整的小周期,不过总量大了不会很明显,以前只有服装,现在就像穿了很多衣服,脱了一件没有关系,以前穿一件,脱了就光膀子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1048.html

更多阅读

杉杉集团郑永刚:金融危机中我还是赚到了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今年上半年,杉杉集团的整体销售下降4%。近日,刚开完集团半年工作会议的杉杉集团董事局主席郑永刚一身休闲打扮,举重若轻。对于金融危机,郑永刚毫不避讳“集团的科技、服装业务都受影响”。在上半年业绩不甚理想的

杉杉控股郑永刚:要做动力电池全球老大

未来拉动杉杉集团“千亿产值帝国”的三驾马车是:服装、新能源和投资。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杉杉集团的灵魂人物郑永刚的理想是要成为世界第一的锂电池供应商。眼下,他正在运筹帷幄,从整合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着手……记者:目前杉杉在锂

宋金刚押宝 郑永刚:杉杉收缩服装业 押宝新能源

遭遇金融危机后,杉杉集团董事局主席郑永刚(郑永刚博客)开始反思集团安度危机的经验,他说,“之前,我们通过对高位资产变现,保证了企业拥有健康的现金流。今后,我们要停止非主业的投资,不能战线拉得太长。不能发展的时候,坚决不要发展。”   

李嘉诚在内地只卖不买 郑永刚:杉杉投资高手 要做内地李嘉诚

杉杉的创始人、掌门人郑永刚,几天前刚从华尔街回来,与那里的气氛不同,他显得成竹在胸。这是以杉杉的安全处境为条件的。   今天,服装业务在杉杉的全部身家中,只占30%。多年来,郑永刚投资矿产、银行、证券公司以及网络,服装、科技、投资

杉杉前董事长郑永刚:杉杉收入达10000亿我才退休

 已经辞任杉杉股份董事长的郑永刚依然“退而不休”,他说:“只有当整个杉杉收入在2018年达到1000亿元的时候,我才会完全退休。”   而支撑杉杉实现这一理想的两大支柱将是服装产业链和锂电池产业链。   “锂电池行业不是过剩,而是

声明:《郑永刚:杉杉的自我突破》为网友烟锁重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