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以下简称记):近几年国内纺织行业一直挺坎坷,去年以来的金融风暴,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赵林中(以下简称赵):我在企业已经有20多年了,也多次碰到过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但像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这么大的,我没有见过。而且说来就来,来得很快。
记:您最早是什么时候感觉到情况不妙?
赵:2008年4月中旬。去年3月时我参加全国人大代表会议,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今年恐怕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一年”。起先大家还不太有感觉,但我回来以后,看到一些兄弟企业碰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我开始感觉到,困难真的来了。
记:你们当时采取了什么措施应对呢?
赵:我们召开了第一季度经济分析会议,提出要重新调整年初定的目标,要做该做、能做、可以做好的事情,各方面都要调整。
企业的决策,要根据国内国际形势来调整。我们这个集团,下面有三十几个子公司,大大小小三十多个董事长,说要调整后,还要一直贯彻下去,在行动上体现出来。比如,加紧收回应收账款,确保现金流;接比较保险的订单,宁可缩减,不冒风险等等。
记:听说您率先在2006年提出设立“企业应急互助基金”,这几年救了不少企业的急。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赵:当时我们看到内部资料,说兄弟县市有一家企业资金链断了,连累了一批担保企业。在我们诸暨市,这样互相担保的情况也很普遍,当时市领导就说,能不能想个办法进行预防。大家一起想到,可以设立一个应急基金,这个钱由市政府和企业共同出。市政府出了1000万,企业家协会里大企业会员出100万,小一点的50万。这个大家都很踊跃,因为谁都会碰到钱调动不过来的情况。有了这个基金以后,出现情况就可以申请救急。
记:这个基金去年以来应该发挥了很大作用吧?
赵:我们这个基金的规模原来是5000万,2008年9月份的时候,又开了诸暨市企业家协会理事会,讨论决定要扩充到一个亿,也是为“过冬”打算。
三年以来,企业应急来借这个基金一共有38次,涉及金额将近4个亿。其中2008年有20次,金额有2.5亿左右,占了大头。
记:您提出“抱团取暖”的观点,这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赵:这是我在诸暨市企业家协会开会时提出的,我想很多企业家应该也有类似的观点。“抱团取暖”是一种精神、心理上的需要,经济遇到“冬天”,社会各界一起“抱团”显得特别重要。这个抱团过冬,不仅是在企业之间,而是更大层面的抱团——政府、银行等都应该加进来。在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银行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从企业抽资,那我觉得这个银行的诚信也有问题。墙倒的时候要大家一起去扶,你不扶反而推一把怎么行?
我有一句话与所有企业家共勉:活着就是胜利,挺过去就是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