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天注定,属兔的李书福喜欢在虎年发威,12年前如此,12年后同样如此。1998年8月,第一辆吉利自主制造的汽车——豪情,在浙江临海下线,吉利在虎年成功进入中国汽车工业。2010年,吉利控股集团即将把总收入超过自己6倍的豪车巨头沃尔沃收入囊中,这场“婚宴”佳期也定格在虎年。
12年前,从低端民用车起步的吉利实现了一个“草根变贵胄”的奇迹;12年后,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李书福要实现他心中的豪车梦。从一个虎年起步,到新一轮虎年的风云再起,不善言谈的李书福正用行动,为中国汽车业画下大大的惊叹号。
“我可以告诉你,吉利收购的是沃尔沃轿车公司百分之百的股份和百分之百的知识产权,这点从来没有改变过。”虎年伊始,面对新一轮沸水般滚起的质疑,一直三缄其口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坚定地告诉本报记者。
A>>挖来国内业界大腕
李书福:收购沃尔沃箭在弦上
收购沃尔沃,至少让李书福收获了名声——2009年度他横扫所有财经领域的奖项: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风云浙商、浙江经济年度人物……
这一切,首先缘于一个惊奇。一家规模不大的中国民营把声名显赫的国际一线汽车品牌收入囊中——首先它们的体量对比过于悬殊。2009年,吉利的总营业收入为165亿元,而沃尔沃的总收入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
虎年,吉利扬虎威,准备迈出实质性步子。1月1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尹大庆在公开场合表示,收购沃尔沃将在5月左右完成交割。
福特几年前收购沃尔沃后,将其纳入了全球平台范围,如沃尔沃S40采用的是福特C1平台,S80L采用了福特EUCD平台。福特最大的担心就是,将沃尔沃出售后,它的核心平台技术可能外泄。
2010年,吉利将从这一“马其诺防线”上打开一道深深的口子。
“吉利收购的是沃尔沃轿车公司百分之百的股份和百分之百的知识产权,这点从来没有改变过。”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面对记者的追问时表示。受保密条款限制,李书福拒绝透露商业条款、交易金额等相关细节。
与此同时,吉利已经开始着手招募沃尔沃项目在中国运营的人才。继菲亚特动力科技中国区CEO沈晖之后,原华泰汽车总裁童志远也已加盟吉利集团,将担任吉利沃尔沃项目首席运营官。童之前曾任北京吉普公司执行副总裁、北京奔驰-戴克高级执行副总裁。
“吉利和沃尔沃不需要协调,我们是分开住,两套房子,各自发展。”说这句话时,李书福颇为从容。他坚信,最终和福特签订股权收购协议,沃尔沃将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获得独特的竞争地位。
B>>引入高盛,高调转型
吉利“要从奴隶到将军”
2009年,对于国际汽车业来说不堪回首,吉利却挖住时机,开始战略转型。
2009年的哪一天对于吉利集团最重要?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李书福给出的回答是“9月22日”。那天,正是高盛入股吉利的日子。高盛不仅带来了25亿多港元的资金,还将带来管理和战略上的变革,李书福对此踌躇满志。
改变国人心目中一贯的低端形象,让吉利进入“上流社会”,这是近几年李书福的重要目标,这也被认为是吉利收购沃尔沃的重要原因。
知情人士透露了一个细节,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那一刻,李书福留下了眼泪,原因是:觉得奥巴马不容易。李书福拼出一条前人从未开创过的路,也很不容易。
李书福造车初期饱受轻视和嘲笑,他的“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沙发”的言论成为业界笑柄,但他对所有的质疑反应都很麻木,总是憋着一股劲要改变人们的看法。去年7月,李书福在年度中期经营工作大会上对全体员工誓言:“吉利要实现从奴隶到将军的转变。”
转型是唯一的选择。但想要达成此目标,光靠说根本行不通。
还有一种阻力来自内部。2007年,吉利宣布辞别低价战略,将老三样(豪情、美日和优利欧)全面停产。当时这个决定,让吉利那些高管们反应过度,决定的实施过程也充满了激烈争论和讨价还价。吉利汽车一个副总裁回忆,当时公司内部争议非常大,老车型卖得不错而且赚钱,一下子全都放弃了,新车型的销量局面还没有打开,销量大幅度下滑,那段时间过得很艰难。好在,一切都是前进中的曲折。
C>>收购沃尔沃只是起点
李书福:我们拥有强大的造血能力
在李书福看来,吉利刚起步发展是价格推动,后来是靠资本推动,现在则是到了技术推动、品牌推动的阶段。
“目前吉利已经积攒了强大的造血能力,通过平台化和通用化的产品研发战略,在未来几年内5个技术平台、15个产品平台和40多款产品将开花结果。”说起这些,李书福有点得意。
去年4月举行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吉利共展示了22款新车型、9款发动机和3款变速器。其中的吉利卓越概念车外型看起来有点像劳斯莱斯“幻影”。这是国内第一款真正研发的豪华车,吉利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
就在这个时候,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开始了。这几乎意味着,这家草根汽车公司一跃而过几重天堑,要攀到价值链的最顶端。
“吉利和沃尔沃将完全独立运作,但我们会向沃尔沃学习,推出完全属于自己的豪华品牌。”李书福介绍,继2009年高端品牌帝豪面市后,2010年起,原来的产品品牌将逐渐淡出,将来所有产品都将整合在帝豪、全球鹰和英伦三个品牌下,其中英伦品牌就定位为豪华、经典、英伦风范。
D>>海外开拓
让中国车跑遍全世界
正当外界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吉利沃尔沃的收购上,吉利已悄然开始了海外市场的新一轮开拓布局。
2009年,吉利投资3000万美元在印尼组建吉利汽车生产基地。去年12月16日,由吉利印尼工厂完成的MK车型CKD组装生产已经下线。吉利有意将印尼作为进军东南亚市场的跳板。
紧接着,今年1月15日,同款车型的组装生产下线仪式在俄联邦卡拉恰耶夫—切尔克斯共和国首府切尔克斯克市举行。根据规划,到2015年吉利将产销汽车200万辆,其中一半将在海外销售。吉利的国际化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全球经济将缓慢复苏,但过程充满曲折和挑战。新兴国家经济增速将超过传统经济强国,对汽车的需求也很强。”在李书福看来,眼前的后危机时代,或许又是一个诱人的机会。
事实上,在此之前,吉利曾预演过了两起海外并购。2006年10月,吉利和锰铜公司达成了合资经营上海英伦帝华公司的交易,三年多过去了,还没有迹象证明吉利从这桩跨国交易中获益。
相对来说,被誉为2009年中国跨国企业第一单——吉利去年4月收购的澳大利亚DSI公司显得顺利很多:从6月正式交割后,短短3个月吉利就让DSI实现了盈利。
有数据称,中国海外并购70%的失败案例是由于文化管理的冲突形成的,这个数据在李书福看来并不以为然。
“最好的做法就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实践中总结,再将总结出的方法应用到实践。”李书福表示,全球化的步伐不可阻挡,只有抱着开放、学习、吸纳、改造的心态才能在全球化的平台上竞争,并最后做到引领。
目前吉利制订了“9+3”国内外基地布局的发展战略,而在收购沃尔沃之前首先必须确保每个基地都能赢利,这样吉利才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沃尔沃的运营中。
“要让全中国的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车跑遍全中国。”李书福带领他的团队一直朝这个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