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自主发展模式"系列报道之一 与忙于瘦身以期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国际汽车巨头相反,自主品牌汽车吉利则开启"增肥"之举。 多品牌战略:我选择 我坚持 ---李书福谈品牌延伸及企业转型
4月20日,上海国际车展,吉利携微型车、小型车、中级车以及豪华车在内的22款整车高调亮相,从单一品牌变身为一个拥有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三大子品牌的汽车集团,给到场观众带来震撼。
震撼之余,外界开始揣度吉利的发展战略。从2007年的全球征集车标、战略转型,到发布三大品牌战略、收购澳大利亚的DSI公司,人们发现,吉利正发生质变。
难怪这家自主品牌车企以“新吉利·NewGeely”为本次车展主题。
多品牌 大谋略
上海车展前,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给参展规划制定了一个纲领,整车展品除一款纯概念车外,全部是全新子品牌系列车型,在产车型一律不参展。
的确,车展现场,22款新车中几乎找不到原来吉利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有些陌生而又充满张力的新车型。
李书福告诉外界,过去两年来,吉利主打产品“老三样”豪情、美日和优利欧已逐步退市,进入了以自由舰、金刚、远景为代表的“新三样”争天下的阶段。而从本届上海车展开始,吉利“新三样”又将逐步被三大子品牌取代。
被业内称作“造车狂人”的李书福对待多品牌战略却十分理性:“新吉利各子品牌彼此并列平等,分别代表不同的品牌特性和风格”,他分别对“全球鹰”等三个品牌的产品理念做出解释,让观众分别领略其时尚、豪华、经典等不同气质。
李书福透露,全新的子品牌体系,背后是一套国际化的全新整车产品命名体系,据说,该命名体系借鉴国际知名品牌的经验,按照这套命名规则,后续的产品可以不断抻展吉利未来的车型产品。
转型,在低谷中加速
和以往一样,吉利同样面临着外界对其高端品牌的质疑。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此前的转型,吉利正在摆脱低端车的形象,但从目前的环境来看,自主品牌走高端即便在业界一些专家看来,仍然显得操之过急。
“如此大规模的多款新车同时开发,研发压力确实非常大。”吉利一位高层这样坦陈。
不过,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依靠自由舰、金刚、远景3款产品,吉利汽车在没有降价的前提下,全年销量逆市增长12%。
正是这样的业绩给了李书福信心。上海车展前,在外界对吉利收购沃尔沃是否现实的猜疑、担忧下,李书福飞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将自动变速箱生产商国际动力系统DSI收入囊中。按照李书福的计划,吉利还将继续其兼并收购的脚步,国内、国际的零部件企业都在视野之内。
在跑马圈地般完成基地布局之后,这一次,吉利“玩”得更大。对品牌、产品的重新规划,表明吉利对汽车市场的判断是乐观的。
在低谷环境的海外抄底,在低谷中建仓,看好时机发力,时间或将证明李书福的谋略。上海车展前后,李书福大谈吉利宏伟目标:2015年,形成五大技术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打造15个产品平台,延伸出40余款车型,实现200万辆的产销目标,其中,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产销比例为1∶2。
理性评判,这番表述归属“概念仓”的成分不小,不过,“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天生的,需要在打造的过程中去挖掘培养”,李书福显得很有底气,也很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