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北京的各大百货商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粘贴在各商家柜台以及货架上的返券广告。近日,CIEN记者来到西单的中友百货便被满眼的返券广告给吸引了。来到一楼的女鞋专区,无论什么品牌,国际的还是国内的都通通实行返券销售。“满200返236”的标语向前来购物的消费者抛出了极其诱人的“优惠酬宾”政策。CIEN记者也极度好奇的前去一探究竟看看这个优惠到底有多“优惠”。随便拿起一双鞋,样式不错质量也确实好,可是一看价格,少则五六百,多则上千块!
这样的情况还不止这一家,盘踞在西单的另一百货商场也使用了同样的招数。当CIEN记者跨进商场气派的大门后,映入眼帘依然是醒目的打折返券的广告标语。和中友不同的是,这家商场实行“满180返180”,表面上好像是没花钱,可是“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最终得利的还是商场。CIEN记者看到商场内人头攒动,挤满了前来消费购物的人。当他们把购买得来的优惠商品一件件放进口袋时,也许他们还是认为自己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消费者的实惠名存实亡
按照商家的承诺,600一双的鞋子返券则也有700多元,听起来相当划算。可是认真想想,这样的实惠到底消费者自己拿到手了吗?商家们早已经研究过了,随便你返多少,最后还是消费在了商场里。
再说券的使用范围。很多送券的商场都给优惠券划定了严格的使用范围。这些券大多不能在家电、通讯、羊绒等区域消费。为了把这些券给花出去,消费者就得没完没了地在商场转悠、消费,到了楼上又下楼,下了楼又上楼,而买得越多送得越多,本来想把100元券花完了事,但不得已又添200元买了些东西,又得到了一张券。几乎十有八九的消费者在送券的“鱼钩”下都会超支:原本只打算消费500元,但结果是花了六七百甚至上千元。而没完没了消费的结果是买了一堆自己也许并不需要的东西。
返券多是真实的谎言
不是说返券不好,这种活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给一些消费者互动。但现在这种活动没有游戏规则与章法,成了商家的一种把戏,对消费者来说有失公平。”这是北京市翠微百货董事长栾茂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出的话。
其实,逢年过节,打折成风,真真假假,人莫能辨。如今商业流通业的打折返券、让利促销,几乎成了“真实的谎言”。有人为那些常打折的商家算了笔账:通常,商场拿货的成本是4折,商场再扣利约25%,所剩利润也就25%到35%。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价格还要打5折,那么商家除了哄抬物价之外,还怎么赚钱呢。因此,商品本来的价格被抬高了几倍甚至十几倍,接着再来个打折返券。这样一来利润也有了,也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一举两得,可是却并非皆大欢喜,真正的好处都让商场和商家给得了,消费者只是买了个表面的实惠!
相关链接:2004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商业零售企业促销行为规范试行》,其中第七条中的第二点说到有关 购物返券:经营者应当提前明示使用返券的商品范围、时间、方式、返券面值,以及有关附加性条件等详细内容。不得限制使用返券选购同一品牌的商品,返券使用期限自当日购买商品的行为结束之后,一般应不少于七个营业日,确保消费者的选择权。禁止以虚构原价(虚构原价指所标示的原价不是本次降价前一次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价格)、虚假优惠折价的方式进行购物返券活动。
CIEN记者手记:早已有了的规定,可是违规的情况还时有发生。除了返券外,积分返利、降价销售、打折让利等等都是商场如今最爱使用的手段。本来适当程度的促销是允许的,也是对消费者市场的一种有益刺激,但是,商场却不满足这种“适当”的规定,非要过度使用,自己眼前的利益得到了满足,但是却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