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零售业全面放开,家电制造业与流通业的关系面临新的竞合。随着新的连锁商、经销商加盟,商业资本日渐多元化,家电制造业和流通业面临着新的博弈机遇,必将“碟变”。全国连锁品牌应运而生 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也标志着中国家电零售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一些有远见的家电零售企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或二十一世纪初开始了全国性的战略扩张,成为家喻户晓的全国性品牌。重价格重网络轻服务 但是,这些成绩的背后掩藏着不容忽视的缺陷。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传统零售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市场理论逐步在衰退,因此经营模式和管理手段上的单一和趋同成为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重网络规模,轻单店质量;重商品价格,轻管理服务;重宣传造势,轻文化建设。
![家电零售业 连锁品牌应运而生 家电零售走向多元化](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125463283942.jpeg)
业内人士指出,网络规模对零售连锁行业来说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单店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也同样不容忽视。从长远的角度看,单店的经营质量是零售连锁行业的生命。资本多元化才是方向 分析人士指出,追本溯源,造成家电连锁商不成熟的根本原因在于:家电零售连锁行业资本结构不甚合理,几乎是由民营资本在唱“独角戏”,缺少国有及外资的参与。由于民营资本大多是靠原始积累逐步发展起来的,起点较低,生存压力巨大,因此在与传统百货业竞争中,必须依靠低价和大规模的宣传造势来争夺客源。在价格和宣传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后,它们又必须依靠迅速扩张形成的网络规模来巩固这一优势。但网络规模是依靠不断开发新的市场形成的,在新的市场中,同样面临与当地百货业和相同业态的竞争,因此还是要靠低价和宣传造势取胜……如此循环,渐入困局。 专家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现在,中国家电采销渠道的话语权基本上掌握在民营资本的手中,国有商业资本在这个领域内的影响和作用微乎其微。这与上游制造业由国企领军的局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格局有待改观。因此,更多商业资本的介入,将有望改变这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