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资转外资变更 外资亏损并成长 内资长大真不易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之后,外资零售商在内地开店将没有股权比例、开店数量与开店区域的限制。中国零售业向外资“全面放开”后,大量的外资企业拥入中国已成必然之势,国内零售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零售业则将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洗牌。

  外资:亏损并成长着

  中国商业联合会的调查显示,2002年沃尔玛在中国亏损2.4亿元,2003年减亏至4000万元,2004年初时已基本持平。家乐福在中国去年才实现盈利,其在华净销售额达12亿美元。

  

  这意味着,表面风光的跨国资本大多背负着亏损之痛。而这并不能阻止外资零售业巨头在中国的扩张步伐。道理十分简单,因为只有扩张才能盈利。

  

  易初莲花曾于2003年底宣布,零售业将成为正大集团在中国投资的一大重点,未来3年内要在中国开设100家店。沃尔玛目前在华总投资已经超过16亿元,打算在未来的3年内每年新开店铺10家以上,麦德龙也准备投入6亿欧元的资金新开40家店,以进一步拓展在中国的分销网络。

  

  外资零售巨头看中的是中国零售业巨大的市场潜力。一般来说,20万~30万人口需要一家大型卖场,如以南京市区400多万人口计算,市区内至少能容纳20家大卖场。而目前的状况是,外资、本土卖场数量加起来也仅为10多家,至少还能开出七八家之多。

  

  最新的中国零售渠道调查显示,在中国10个最大的商业城市,大卖场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以超大仓储超市(外资零售巨头普遍采用的业态形式)的表现最为出色,在总快速消费品销售金额中占比由2000年的23%,持续上升至2004年首季的38%。

  

  据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零售行业预测报告显示,2005年到2010年期间,中国的零售业将以8%~10%的速度稳步增长,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20万亿元。

  

  事实上,自1992年试点开始,外资零售商进入中国已经10多年了,一些大的跨国企业已度过了最艰难的适应磨合期,只要加速人才本土化进程,就可进入快速成长阶段。目前,取得中国主要城市市场竞争优势的外资巨头,已经开始着手进入二级城市的整合和部署。

  

  除上述零售业大牌公司外,国际著名的7-11便利、OK便利、吉之岛、伊藤洋华堂、冠军超市、迪亚超市等连锁大牌也蠢蠢欲动,欲在中国大显身手。

  内资:长大真不容易

  截至2003年底,联华集团以2579家门店和240.3亿元的销售规模连续7年保持中国零售业单体企业龙头地位,但即使如此,与跨国巨头相比,差距仍非常大。

  

  如沃尔玛在2003年的财政年度内,共从中国进口了150亿美元的商品,其中直接采购和由供货商采购的各占一半,净销售额达2560亿美元,其中的2090亿美元来自美国市场。

  

  而2004年7月,英国最大的零售公司TESCO巨资收购中国乐购的案例,深深地刺激了中国零售业界。“开店再快又能怎么样?外资公司依靠资金优势,一个回合就可以多出25家大卖场,中国公司为此可能要花掉三四年时间。”联华的董事长王宗南说。

  

  这实在是很无奈的事。中国本土零售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按地域分割的,直到近年才有跨地域的并购扩张。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中国的流通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还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竞争力弱。二是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水平低。据部分流通企业的调查,仅有6.84%的企业基本实现了电子商务。三是企业管理水平差距很大。

  

  中国政府对此已有深刻认识。2004年2月20日,吴仪副总理在京主持召开流通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为应对中国零售业即将全面开放的新形势,中央决定通过5~8年的时间,培养出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超级零售航母”。今年7月末,国家商务部确定并正式公布了中国拟重点培养的20家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名单,至此,中国流通业“国家队”正式亮相。

  

  在“国家队”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上海百联集团。在相关部门扶持下,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于2003年4月24日正式揭牌开业,其由上海一百(集团)有限公司、华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友谊(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物资(集团)总公司合并而成,注册资金为10亿元。

  

  实施行政性的资产化转型后,百联集团拥有总资产284亿元,净资产84亿元(以各公司2002年12月31日数据为准),销售规模2003年达到921亿元,拥有遍布全国20余省市的4000多家营业网点,几乎涵盖了国际商贸流通集团现有的各种业态。但这种由政府撮合的商界巨人是否真有实力,尚待市场检验。

  

  同时,中国各地还拥有一些在本地零售市场占较大份额和较有实力的“地方部队”。以南京的苏果超市为例,2004年前10个月总销售额为118亿元,预计今年盈利达7000万元。到2006年,苏果销售额有望达到200亿元,利润则有2亿元。

  行业:洗牌已经开始

  那些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公司,以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百安居、欧倍德等为代表,正在中国零售业全面开禁之际纷纷加快开店速度。如德国欧倍德公司在50天内增加了3家商店,这种速度在以前是绝无仅有的。

  

  除了加快新商店的建设速度,外资零售商随时可以动用的利器还有收购,已经发生的案例包括法国家乐福公司收购天津市的劝业超市,还有外资零售商谋划收购中国的好美家建材连锁超市等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一些中小型连锁超市,甚至包括一些地区级的大型零售商,不期然地纷纷陷入了资金链窘迫的境况,有些零售商甚至濒临倒闭。

  

  美国麦肯锡公司曾预测称,未来的3~5年,中国零售业60%的市场将由3~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的市场将由国家级零售巨头控制,10%的市场将由地区级零售巨头控制。

  

  在这场历史性的洗牌过程中,外资零售业巨头的资金优势十分突出。比如开一家2万平方米的大型卖场需1.2~1.5亿元。这笔开店费用对中资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毕竟这么大的卖场年销售总额一般也只有三四个亿左右。而对沃尔玛、家乐福或欧倍德而言,却是“小菜一碟”。

  

  更何况外资零售巨头们拥有不容忽视的核心竞争力。如沃尔玛的低价格和超大规模,只不过是成功的表象,表象背后是出色的后勤物流配送(存货补充)能力和吸引客户忠诚的经营能力,这才是它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能力使得沃尔玛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一种解决方案。

  

  又如麦德龙,也是有着独特的客户定位,如服务对象为中小型零售商、酒店、餐饮业、工厂、企事业单位等,这使其有底气在中国用未来3~5年时间进军二线城市,新开40家麦德龙现购自运商场。

  

 内资转外资变更 外资亏损并成长 内资长大真不易
  反观中国本土同类企业,除百联集团外,实在找不出几家具有与外资抗衡能力的零售业巨头。更不用说外资零售巨头们因采购量的巨大,而拥有的强大议价能力。

  

  中国零售企业需要寻找代表发展趋势的、能够成为公司核心增长点的新业态。韩国新世界集团的例子证明,外资也可能是“纸老虎”。通过大力发展大卖场这种新业态,目前,韩国新世界已经击退家乐福等巨头,稳据韩国霸主地位。中国零售企业必须在寻找新的连锁业态方面开拓思路,否则,中国传统零售企业将会更加步履为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2343.html

更多阅读

准父母必知的十大风水事项 买房风水注意事项

准父母必知的十大风水事项王浩骅准备要宝宝的朋友,或者是已经怀孕的父母,在关注营养学、医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同时,衣食住行更是要面面考虑,才能让小宝宝健康、顺利地出生,并成长于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里。

转自以琳论坛的《刻板行为的处理方法》 刻板行为

http://new.elimautism.org/a/a.asp?B=11&ID=739575刻板行为的处理方法来自日本的mimigao网友在教育栏目发表了《刻板行为的处理方法》这个帖子。我在微博微信里都转了这个帖子,并在以琳的老师群里上传了这个帖子。不久我收到

科学转奶 转奶怎么转

新手爸爸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其中由于转奶不当而引起宝宝腹泻、便秘、消化不良、厌食、吐奶等现象屡见不鲜,如何科学的转奶,让宝宝健康成长呢?一、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情况下是属于转奶粉呢?母乳不足添加奶粉

声明:《内资转外资变更 外资亏损并成长 内资长大真不易》为网友迷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