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联集团:谈后续发展



脱胎于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的百联股份明日将以全新的面貌重新登陆中国资本市场。与此同时,公司昨日召开了董事会,形成了《关于更换公司部分高级管理人员的议案》以及《关于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使得市场普遍关注的百联股份新一代领导班子初现雏形。根据议案,百联集团董事长张新生被推荐担任百联股份董事长。

  在得到消息后,记者专门采访了这位被业界誉为“魔术师”的资本市场传奇人物,请他在“航母”起航之前,为我们描绘百联股份未来发展的蓝图。

  运作平台顺利搭建

  记者: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和内部整合,由第一百货吸收合并华联商厦后的存续公司“百联股份”终于掀起盖头。对于此次合并的顺利实施,业界认为其最直接的意义是为百联集团今后的整体资本运作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平台”。您觉得这个“平台”是否已经顺利搭建?

  张新生:确实,经过一系列的审批程序,百联股份正式登台亮相了。

  正如业界所说的,一百、华联的吸收合并是百联集团战略整合的第一步,存续公司百联股份将成为百联集团的一个资本运作平台。可以说,一百吸收合并华联的过程就是一个平台的搭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内部的整合已经悄然实施。到目前,这个“平台”基本按照我们原先的计划顺利搭建完毕。

  记者:新诞生的百联股份,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资产质量,都稳居沪深两市商业股前列,是当之无愧的商业“航母”。但是,做大并不意味着做强,您将如何利用这个“平台”增强公司的“战斗力”?

  张新生:做“强”其实一直是百联最为看重的,存续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目标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流通产业巨头”。就这两家上市公司合并而言,要做强首先要实现“集约化”和“消除同业竞争”,走连锁经营道路。

  众所周知,一百、华联合并以后主要走连锁百货的经营模式。根据国际经验来看,百货业的连锁更注重的是自有品牌的开发,百货业的利润空间主要也在这块业务上,所以公司会加大这一块的投入。目前,我们正在向这方面努力,比如现在一百和华联都有一些自有品牌开发产品,当然规模都比较小。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打算引进一批专业设计人员,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

  我们打算通过连锁经营和自有品牌开发双管齐下的手段,来提高整个企业的经营绩效。现在,第一方面的工作正在努力实施而且进展速度比较快,第二个方面工作也在按计划进行。

  不得不说的整体上市

  记者:百联集团去年成立以后,一直与整体上市的猜测相伴,此番合并产生的百联股份更被市场认为是百联集团整体上市的突破口。刚才您也说了,百联股份的重新挂牌上市将成为集团一个资本运作的平台,这就给市场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尽管百联一直不愿提出整体上市的口号,但全方位的整合相信是必然的。

  张新生:是的。虽然市场对于百联集团的整体上市寄予了较大的期望,但百联集团下属多家上市公司牵涉到A股、B股和H股,同时又属于不同的经营业态,整体上市面临一定的困难。所以,集团再三权衡,选择了吸收合并这第一步,并希望这第一步能给下属其它业态的整合提供一个思路。

  事实上,在今年4月份我们刚刚推出方案的时候就已经讲了,一百、华联吸收合并从表面上看是一个集团内部百货业态减少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的举措,但实际上我们也反复强调这是一个“平台”,就是整个百联集团资本整合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的后续整合计划,我们已经在《合并报告书》中披露了。我相信完成这一系列的整合以后,百联股份将非常强大,是名副其实的“航母”。

  记者:从《合并报告书》中发现,今后新存续公司———百联股份中,将陆续注入百联集团其它相关业态的优质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讲,后续的第二步、第三步操作对百联而言是不是更具价值呢?

  张新生:是的,在完成先前承诺的把东方商厦置入股份公司的工作后,我们将陆续把集团旗下其它有效益的优质资产陆续注入。根据现有的数据看,百联集团到今年底在全国各地可能会有6000个经营网点,如果这些公司控股权能够全部放入股份公司的话,那百联股份未来将有不少于6000个网点。这意味着百联股份直接经营和控制的资产规模将非常大,而其产生的效益我相信会非常好。

  记者:不夸张地说,现在整个中国资本市场都在睁大双眼注视着百联的一举一动。请问后续整合是否有确切的时间表?

  张新生:由于整合涉及到的政府审批程序并非公司能够控制的,所以我不能给出确切的时间表。可以告诉大家的是,第二步、第三步整合计划的准备工作公司已经着手做了。

  记者:那么整个百联集团所谓优质资产通过百联股份这个平台上市,您希望花多长时间呢?

  张新生:我个人希望是在明年年底以前能够完成,但还是那句话,政府审批的程序不是我能控制的。

  记者:在后续的整合过程中,百联股份会不会因为对资金的需求而进行再融资?

  张新生:作为企业发展来说,融资肯定是需要的。但融资的渠道有很多种,可能不仅仅是向投资者要钱,也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或者像有些企业借助国际资本市场一些资金的力量,来加快自己的发展速度。总之,融资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资本市场的融资。

  记者:百联有没有考虑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张新生:从第一步的角度来说,我想可能更多考虑的还是内部整合。但在内部整合的同时,我们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不会停下来。中国的市场非常大,有1200万家零售企业,现在连锁的只有40000多家,所以运作空间很宽广。而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会导入一些外资参与我们某些业态的经营,不过这是具体项目的合作,在上市公司层面上暂时还没有这个可能。

  明年业绩值得期待

  记者:请问存续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是不是能够像存续之后流通股本扩大那样,有一个高速度的膨胀呢?

  张新生:从我们内部已经做的集约工作产生的效果来看,实际效益是增长的。也就是说,通过管理成本的压缩、采购成本的压缩和运营成本的压缩,存续公司效益增长是非常可观的。另外,我们今年对旗下很多百货商店经营的品种结构进行了调整,这些调整提升了百货店品牌的档次,吸引了很多新的消费者,增加了销售收入,增加了一定的利润。所以,这两块调整都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百联集团:谈后续发展

  记者:东方商厦股权百分之百置入百联股份以后,什么时候能给股份公司带来效益?

  张新生:东方商厦完成资产置入后给百联股份经营业绩带来的影响在2004年年报可能不会有所体现了,但这影响不大,因为今年存续公司的利润增长幅度已经比较大,我们三季度报表反映1至9月份存续公司净利润增长幅度在40%以上。

  明年整个东方商厦顺利进入后,对新公司而言,明年一年大概账面利润可增加额至少不少于5000万元,这个数额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应该还是比较大的,等于在资产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添加了5000万元利润。在此基础上,加上原来一百、华联合并后存续公司增加的那一块利润,应该是非常可观的。

  整合带来后续题材

  记者:百联股份将于明日复牌交易,且首日交易不设涨跌停限制。目前,市场对于首日交易的表现议论纷纷,显然对于百联股份的后续走势或者说后续发展空间,市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此,您个人如何看待?

  张新生:百联股份的诞生应该说是国内资本市场整合中间一个比较新的做法,吸收合并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拥护,所以我们这个方案在两个股东大会上都是高票通过的。目前,存续公司股票将要复牌了。作为投资者,不应该拘泥于当前的股价是什么样的,因为股价受大势的影响比较大,关键要关注企业内在的质量和它的成长空间。

  我个人认为,一百吸收合并华联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按理说复牌的股价不应该低于当初的价格。但整个大盘往下走了400点,也会对股价带来一些影响。但是我相信这仅仅是个过程。如果百联坚持整合的思路,一步步走下去,百联股份将有很好的远景,它的投资回报率、以后的成长空间非常大。

  而且,我想提醒投资者,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连锁企业的股价并不是按照企业现有的净资产和回报来确定的,它是按照连锁企业潜在的市场价值来计算的。我们现在在做的正是连锁企业,如果到今年年底,我们能拥有6000家网点的话,未来一旦将这6000家网点整合在一起,这个价值远远超过了数字所能反映的价值。所以我想说,百联股份展现在投资者面前的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空间,后续题材很多。如果对这个企业有信心的话,希望投资者能够长期持有,以此来支持、关注百联股份的发展。

脱胎于第一百货和华联商厦的百联股份明日将以全新的面貌重新登陆中国资本市场。与此同时,公司昨日召开了董事会,形成了《关于更换公司部分高级管理人员的议案》以及《关于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议案》,使得市场普遍关注的百联股份新一代领导班子初现雏形。根据议案,百联集团董事长张新生被推荐担任百联股份董事长。

  在得到消息后,记者专门采访了这位被业界誉为“魔术师”的资本市场传奇人物,请他在“航母”起航之前,为我们描绘百联股份未来发展的蓝图。

  运作平台顺利搭建

  记者: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和内部整合,由第一百货吸收合并华联商厦后的存续公司“百联股份”终于掀起盖头。对于此次合并的顺利实施,业界认为其最直接的意义是为百联集团今后的整体资本运作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平台”。您觉得这个“平台”是否已经顺利搭建?

  张新生:确实,经过一系列的审批程序,百联股份正式登台亮相了。

  正如业界所说的,一百、华联的吸收合并是百联集团战略整合的第一步,存续公司百联股份将成为百联集团的一个资本运作平台。可以说,一百吸收合并华联的过程就是一个平台的搭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内部的整合已经悄然实施。到目前,这个“平台”基本按照我们原先的计划顺利搭建完毕。

  记者:新诞生的百联股份,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资产质量,都稳居沪深两市商业股前列,是当之无愧的商业“航母”。但是,做大并不意味着做强,您将如何利用这个“平台”增强公司的“战斗力”?

  张新生:做“强”其实一直是百联最为看重的,存续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目标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流通产业巨头”。就这两家上市公司合并而言,要做强首先要实现“集约化”和“消除同业竞争”,走连锁经营道路。

  众所周知,一百、华联合并以后主要走连锁百货的经营模式。根据国际经验来看,百货业的连锁更注重的是自有品牌的开发,百货业的利润空间主要也在这块业务上,所以公司会加大这一块的投入。目前,我们正在向这方面努力,比如现在一百和华联都有一些自有品牌开发产品,当然规模都比较小。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打算引进一批专业设计人员,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

  我们打算通过连锁经营和自有品牌开发双管齐下的手段,来提高整个企业的经营绩效。现在,第一方面的工作正在努力实施而且进展速度比较快,第二个方面工作也在按计划进行。

  不得不说的整体上市

  记者:百联集团去年成立以后,一直与整体上市的猜测相伴,此番合并产生的百联股份更被市场认为是百联集团整体上市的突破口。刚才您也说了,百联股份的重新挂牌上市将成为集团一个资本运作的平台,这就给市场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尽管百联一直不愿提出整体上市的口号,但全方位的整合相信是必然的。

  张新生:是的。虽然市场对于百联集团的整体上市寄予了较大的期望,但百联集团下属多家上市公司牵涉到A股、B股和H股,同时又属于不同的经营业态,整体上市面临一定的困难。所以,集团再三权衡,选择了吸收合并这第一步,并希望这第一步能给下属其它业态的整合提供一个思路。

  事实上,在今年4月份我们刚刚推出方案的时候就已经讲了,一百、华联吸收合并从表面上看是一个集团内部百货业态减少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的举措,但实际上我们也反复强调这是一个“平台”,就是整个百联集团资本整合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的后续整合计划,我们已经在《合并报告书》中披露了。我相信完成这一系列的整合以后,百联股份将非常强大,是名副其实的“航母”。

  记者:从《合并报告书》中发现,今后新存续公司———百联股份中,将陆续注入百联集团其它相关业态的优质资产,从这个意义上讲,后续的第二步、第三步操作对百联而言是不是更具价值呢?

  张新生:是的,在完成先前承诺的把东方商厦置入股份公司的工作后,我们将陆续把集团旗下其它有效益的优质资产陆续注入。根据现有的数据看,百联集团到今年底在全国各地可能会有6000个经营网点,如果这些公司控股权能够全部放入股份公司的话,那百联股份未来将有不少于6000个网点。这意味着百联股份直接经营和控制的资产规模将非常大,而其产生的效益我相信会非常好。

  记者:不夸张地说,现在整个中国资本市场都在睁大双眼注视着百联的一举一动。请问后续整合是否有确切的时间表?

  张新生:由于整合涉及到的政府审批程序并非公司能够控制的,所以我不能给出确切的时间表。可以告诉大家的是,第二步、第三步整合计划的准备工作公司已经着手做了。

  记者:那么整个百联集团所谓优质资产通过百联股份这个平台上市,您希望花多长时间呢?

  张新生:我个人希望是在明年年底以前能够完成,但还是那句话,政府审批的程序不是我能控制的。

  记者:在后续的整合过程中,百联股份会不会因为对资金的需求而进行再融资?

  张新生:作为企业发展来说,融资肯定是需要的。但融资的渠道有很多种,可能不仅仅是向投资者要钱,也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或者像有些企业借助国际资本市场一些资金的力量,来加快自己的发展速度。总之,融资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资本市场的融资。

  记者:百联有没有考虑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张新生:从第一步的角度来说,我想可能更多考虑的还是内部整合。但在内部整合的同时,我们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不会停下来。中国的市场非常大,有1200万家零售企业,现在连锁的只有40000多家,所以运作空间很宽广。而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会导入一些外资参与我们某些业态的经营,不过这是具体项目的合作,在上市公司层面上暂时还没有这个可能。

  明年业绩值得期待

  记者:请问存续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是不是能够像存续之后流通股本扩大那样,有一个高速度的膨胀呢?

  张新生:从我们内部已经做的集约工作产生的效果来看,实际效益是增长的。也就是说,通过管理成本的压缩、采购成本的压缩和运营成本的压缩,存续公司效益增长是非常可观的。另外,我们今年对旗下很多百货商店经营的品种结构进行了调整,这些调整提升了百货店品牌的档次,吸引了很多新的消费者,增加了销售收入,增加了一定的利润。所以,这两块调整都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记者:东方商厦股权百分之百置入百联股份以后,什么时候能给股份公司带来效益?

  张新生:东方商厦完成资产置入后给百联股份经营业绩带来的影响在2004年年报可能不会有所体现了,但这影响不大,因为今年存续公司的利润增长幅度已经比较大,我们三季度报表反映1至9月份存续公司净利润增长幅度在40%以上。

  明年整个东方商厦顺利进入后,对新公司而言,明年一年大概账面利润可增加额至少不少于5000万元,这个数额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应该还是比较大的,等于在资产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添加了5000万元利润。在此基础上,加上原来一百、华联合并后存续公司增加的那一块利润,应该是非常可观的。

  整合带来后续题材

  记者:百联股份将于明日复牌交易,且首日交易不设涨跌停限制。目前,市场对于首日交易的表现议论纷纷,显然对于百联股份的后续走势或者说后续发展空间,市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此,您个人如何看待?

  张新生:百联股份的诞生应该说是国内资本市场整合中间一个比较新的做法,吸收合并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拥护,所以我们这个方案在两个股东大会上都是高票通过的。目前,存续公司股票将要复牌了。作为投资者,不应该拘泥于当前的股价是什么样的,因为股价受大势的影响比较大,关键要关注企业内在的质量和它的成长空间。

  我个人认为,一百吸收合并华联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按理说复牌的股价不应该低于当初的价格。但整个大盘往下走了400点,也会对股价带来一些影响。但是我相信这仅仅是个过程。如果百联坚持整合的思路,一步步走下去,百联股份将有很好的远景,它的投资回报率、以后的成长空间非常大。

  而且,我想提醒投资者,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连锁企业的股价并不是按照企业现有的净资产和回报来确定的,它是按照连锁企业潜在的市场价值来计算的。我们现在在做的正是连锁企业,如果到今年年底,我们能拥有6000家网点的话,未来一旦将这6000家网点整合在一起,这个价值远远超过了数字所能反映的价值。所以我想说,百联股份展现在投资者面前的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成长空间,后续题材很多。如果对这个企业有信心的话,希望投资者能够长期持有,以此来支持、关注百联股份的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2372.html

更多阅读

aoa内部不和 被传高层不和 百联集团内部整合不顺

     8月5日,上海市委组织部发布的一条干部任前公示引发业界关注。公示显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永明拟任百联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在这条看似平常的人事变动背后,牵连到百联集团这艘

百联集团购物卡 百联集团衰退几成定局

百联再度被拉回人们的视线,既不是因为首次上榜美国《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也不是因为其在经营模式上的创新,而是出于人事的再次变动——对于一家在连锁百强榜上排名第二的零售巨头,很难说这究竟是一个“杯具”,还是一个“洗具”

合肥国珍专营 百联启动超商改制 三大专营主线渐明

作为零售航母的百联集团在成立的6年时间里,整合和增强控制力一直是焦点。超商业务板块,是集团旗下8大事业部公司化改制的最后一个板块,也很可能是最难的一步。随着外资零售业的渗透,长期分散作战的百联集团超商板块势必要通过整合提高

百联:整体上市迷局

   毫不夸张地说,整个中国的资本市场都在睁大着双眼,注视着百联集团的一举一动。百联集团在资本市场上的任何一点微小的成功或者失败,都会给今后的中国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      2004年10月8日,第一百货、华联商厦、华联超

为了抓住世博会商机 百联、7-11、沃尔玛如何抢占世博商机

  当世博会期间,各大零售商都开始瞄准这块 “大蛋糕”,百联、沃尔玛、麦德龙等分别启动了不同模式的世博商品销售模式,以往还暗地里“较劲”的零售商们,将在世博园区5.28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展开 “贴身肉搏”。   直入园区的先机 

声明:《百联集团:谈后续发展》为网友孤芳自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