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利多销切入暴利市场
1987年元旦,一家不足100平方米的电器小店———“国美电器店”,在北京珠市口开张,它的店主是年仅18岁的黄光裕和他的哥哥黄俊钦。当时,整个中国市场需求远远大于供给,黄氏兄弟敏锐地切入了当时发展势头良好的家电市场。但是,与当时一般商家抬高售价赚取利润的做法不同,国美一开始就确立了“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
为什么不赶快多挣点钱?黄光裕解释,当时有逼的成分:商业大多是国有单位,有一级、二级批发站,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要想办法吸引来客户;也有战略思考的成分,也就是对国美经营基础和经营定位的思考。
薄利多销成为国美每一步发展的核心目标:1990年,国美创建新的供销模式———脱离中间商,直接与厂家搞包销制,进一步压缩中间成本;1992年,国美在北京增开近十家门店,加大销售范围;1999年,积累了12年家电连锁经验的国美从北京进入天津,开始大规模杀入全国市场。此时,薄利多销的低价策略成了国美攻城掠地的杀手锏。每到一个城市,国美都以比所有对手更低的价格迅速抢占市场。随着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国美又凭借提高的销售量进一步压低厂商的供货价格。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上半年,国美以148亿元的销售规模,稳坐中国家电连锁企业的头把交椅。
价格杀手推动行业进步
尽管被很多人称为“价格杀手”,黄光裕并不认为是他压了生产商的价格。十几年前听国外人说电器坏了不值得去修,他要做的是让中国老百姓也买到价格很低的电器。国美属于顺水推舟,当然还比其他人推得更使劲一点,结果成了第一个受益者。
有人指责国美等销售商把上游企业的利润逼得没有生存空间,对整个家电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黄光裕则说他肯定给家电业带来的是正面影响,只不过加速他们进步或者淘汰。厂家利润少,不是国美造成,而是企业的竞争力在下降。有核心技术能力、有品牌、有优质服务体系的企业不怕竞争。
黄光裕认为买方市场下利润率肯定看跌,因此国美要求的是市场份额,他说,“应该是大家利润越来越合理,通过提高核心能力,去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不管是商家还是厂家。你不能说,我付出了,我就要有所回报,那就没有能人和平凡人之说了。”
高速增长应对外资对手
在黄光裕看来,国美真正的威胁是尚未进入中国的跨国电器连锁公司。美国的bestbuy、日本的小岛电器等企业,都是年营业额几十亿美元的家电连锁巨头,对它们而言,2005年全面开放的中国零售业是个巨大的诱惑。为了迎接挑战,抢占市场资源,黄光裕给国美定下了2008年销售额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的目标,而2003年,国美的销售额还不到180亿元。
高速增长的设计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店面扩张、服务区域延伸;第二步提高单店销售。
黄光裕的目光又投向了海外市场。2003年11月,国美香港店在旺角开张,国美电器也成为首家进入香港的内地家电销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