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抗生素降价和限售等几个“利空”政策的影响,药品利润进一步受到挤压,药店开始变着法子向厂商要利润,进场费、上架费,甚至连搞公益活动的费用也要厂家买单,不买单药品就下架。
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厂家终究会将这些费用打入成本算在消费者头上,试问药价虚高,药店是否也要负一定责任呢?
现象: 药店促销厂家买单“广州20家连锁药店和十多家平价药房,多数以向厂家索取各种费用来盈利,走货量越大,收费就越多。”广州某药店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一厂家销售部经理日前向本报记者报料,在一全国性大药房里,一个厂家促销员每月的费用为3900元,药品进场费为8000元,上架费为500元到2000元不等,如果以该平价药房有3000多种药品来计算,光进场费一项就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收入。就在前不久,该药房借举行活动之名,向厂商收取费用,活动费为5000元一家,赞助费为2000元一家,不参加者商品就下架或调价,只此一项就获利50多万元。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大型药店还动不动就亏本营销、恶意降价以吸引消费者,打破药品在全国的定价体系。
厂家:终端为王迫不得已
各种名目的费用,厂家真的心甘情愿给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记者说出了作为厂家的苦衷:“药品尤其是普药,是一个生产过剩的绝对买方市场的行业。小企业的药品如果想进药店,就必须给“通路费”。至于药店的活动费和赞助费,好不容易才挤进药店的厂家更不敢怠慢,哪一点照顾不周,就可能被药店撤货。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药店向厂家索要进场费,实际上是转嫁经营风险的一种手段,在广州,许多药店的经营利润,过半都来自向厂家收取的费用。但药店却没有对厂家的销售额作出任何保障和承诺,这对厂家而言非常不公平的。
药店:药品也是一种商品
针对厂家和经销商的抱怨,药店人士表示,药品虽然比较特殊,但它也是一种商品。百货超市可以收进场费,为何同属零售行业的药店不可以呢?
有药店负责人公开向媒体表示,做零售行业的,有销量才有话语权。连锁扩张是零售行业的生存之道,只有扩张规模才能形成一定的走货量,药店才能向厂家索取更多的费用,药店也才能进一步扩张。这就是在目前利润偏低的情况下,许多药店还要拼死扩张的主要原因。
更有人士称,平价药房让消费者买到实惠药,如果不通过通道利润弥补损失,药店将难于生存下去。因此受益者还是消费者。
记者观察
消费者真能受益吗?
药店收费的受益者真的是消费者吗?许多人士不敢苟同:药品价格要比一般的商品复杂得多,药店向药厂索取的各种费用其实在出厂之时,已经被厂家算在成本里了。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费用的最后买单人还是消费者。
并且当收取进场费等通道费用已经成为药店“行规”的时候,进场费越高就越容易进药店,而药品是关乎人命的特殊商品,很难保证一些利欲熏心的药店不会将假冒伪劣药品引入药店。
对此,广州药监局相关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药店向厂商收取费用是市场行为,药监部门无权干涉,但如果将假劣药引入药店,药监部门将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