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季,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外卖便当或者买份快餐回家吃。获得“天时”与“人和”的我市部分中式餐饮企业,近期开始加速连锁扩张。
老友利牵手倍顺
近日,镇海路双十中学旁边的倍顺门面缩减了一半,另一半成为了老友利的餐饮连锁店。和老友利旗下其他30多家餐饮店一样,开在倍顺旁边的这家餐饮店销售中西式快餐、风味小吃。据悉,在倍顺的其他十余家连锁店,老友利也以不同的形式提供餐饮服务。
两家店牵手后,各自的租金都减少,在倍顺购物的顾客如需要快餐,可由老友利提供,在老友利用餐后,可顺便到倍顺购物,从而实现双赢。
好清香借鉴黄则和
日前,本土餐饮老品牌好清香也宣布,在继续经营原有的酒楼业态的同时,也即将进入社区开办风味小吃连锁店。据了解,好清香将参照“黄则和”模式,展开贴近终端消费者的服务,连锁形式包括旗舰店、社区店、统一加工配送中心等,目前正在江头、凤屿等新市区选址。其连锁品牌还将延续使用拥有六十年历史的“好清香”品牌。
中餐扩张遭遇瓶颈
近年来洋式快餐在我市马不停蹄地开新店、增添新品种,并以强劲的营销手段广纳食客。至今,肯德基、麦当劳在厦门已有近40家店,前不久又争食早点市场,迎合中国人的口味,增添了营养米粥。而本土企业更适合本地人口味的早点品种,却并未增加。
对于本土餐饮企业加速连锁扩张,业内人士认为,本土餐饮企业扩张遇到种种障碍。一是选址难,成熟的商圈已被洋快餐抢占,另外,房屋成本也难与洋快餐一争高下。而一般楼群底层开餐饮受到一定的限制。据悉,这几家店目前都在忙于选址,终因找不到合适的场地或难于支付高额房费而放慢脚步。二是资金不足,或租或买都受资金限制,更难投巨资挤入商业闹市区。此外,品种开发跟不上,也阻碍中式快餐向外渗透。由于中餐集中在半小时内就餐,加工、配送、销售各环节衔接不好也限制了扩展。
做身边厨房
业内人士认为,好清香、老友利等企业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制作能力,或与外资便利店合作,或走社区连锁之路,为社会配餐,成为民众身边的厨房,则不失为一条生存之路。
据了解,除了加速连锁扩张之外,部分餐饮公司还分别为一些院校、医院、企业配餐,有的是携半成品进行现场操作,有的配送盒饭,以适应企业厨房社会化的客观要求。据了解,为社会配餐虽获利很薄,但提高了产能,已成为这些快餐公司的效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