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王”盛兴集团向业界放言,将在两年内抢占京城家电零售业市场15%的份额,这对于刚刚进军京城的“外来户”来说,面对“三巨头”的压力,显然不是那样轻而易举的事。
业内人士分析,北京历来是外资、本土连锁店必争之地,谁抢占了北京市场谁就赢得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也将成为开拓全国所有一级市场的“试金石”。盛兴如何能在国美、苏宁、大中的“三重”夹击之下,杀出一片天地?经营者的营销模式、运作资本、流通渠道等都需要进行深思熟虑和长时间的运作。
三巨头跑马圈地“外来户”见缝插针
2004年家电连锁巨头在北京疯狂圈地的热情依然不减。大中目前在京的门店已达到46家,开店选址的计划仍没有止步的意思;苏宁计划今年在北京市场开设8家新店,争取到年底将卖场的数量提升到15家;国美计划今年在全国开设的200家门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北京。从目前三巨头的版图扩张计划不难看出,京城仍是商家必争之地,市场份额远没有饱和。
北京城区近几年出现了家电连锁卖场“扎堆”的现象,在东三环劲松桥二三公里范围内,也分布着国美、大中、苏宁的4家门店,其中包括国美的双井和劲松两家大卖场;北三环两侧不到15公里的道路上已经驻扎了大中、国美、苏宁三大家电连锁商的8家门店,北太平庄地区还出现了两家卖场“贴身肉搏”竞争的现象;在西三环航天桥南北各1000米内,有大中和国美的大卖场各1家,其中大中的中央电视塔店不仅营业面积达2万平方米之巨,更有相同面积的免费停车场相伴,该店已被大中公司作为旗舰店面刻意打造;甚至在偏远的北三环西坝河地区,大中、国美两店距离也不过二三百米。除此之外,在亚运村、石景山、六里桥、中关村等地,都存在着同一商圈多家门店的扎营局面。
盛兴集团此次选址“南城”也是想避开与三巨头的正面冲突,先站稳自己的脚跟。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盛兴的扩张,难免也会出现四大商家“毗邻”的状况,而连锁业态的竞争关键不在于选址,开店的形式只是商家“玩资本”的表现,也不在于开店的数量多少,例如北太平庄大中店的关门和国美店仍旧红火的现象,足以表明:选址后店内如何做到吸引人气,消费者能否认可才是“致命”点。苏宁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范志军表示,店面选址只有在具备一定辐射能力的地区才有可能提升名气,开得红火。7月中旬,苏宁花园桥店即将开业。
模式复制多样战略高度提升
最近几年,家电连锁业态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在营销模式上可谓是“花样百出”,从节假日促销到天天促销,从“返券”到“拒绝返券直降现金”,京城消费者对这些模式已经习惯,他们不再为“促销活动”所动,而是把商家的信誉度和名气摆在第一位。盛兴挥师北京,把宝押在了“超市+家电”这种新兴营销模式上,是否能改变京城消费者“买家电到国美、大中、苏宁”的消费习惯?
盛兴集团企划部总监宋长栋表示,盛兴的“1+1模式”在云南已经积累了很多年的运营经验,电器与超市的合二为一经营使市民能够得到“买完冰箱买蔬菜”的新型购物体验。消费者历来是喜欢去尝试新鲜事物,并且超市和电器同时运营可以得到资源上的互补,达到企业的良性发展。他同时透露,计划陆续今年在北京地区开4家左右“电器/超市1+1模式”专营店,明年年底计划在北京开8家左右的同样风格的专营店。
盛兴的营销模式,似乎并未引发国美、大中、苏宁的特别关注。国美北京分公司广宣部经理闫庆海表示,国美目前的着眼点不是与竞争对手如何来争市场,凭借国美在全国范围内的壮大,将向应对国际流通行业做准备;而作为一直以来稳扎稳打的苏宁表示,家电流通企业之所以能在全国市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迅猛,靠得就是家电“专业”连锁,以前百货与家电捆绑经营商家也尝试过,但结果显示并不适合家电零售业态的发展。苏宁在北京市场的计划是今年将以3C店为主,到年底市场占有率达40%。
从家电连锁业态现有的状态来看,在哪里设立卖场、怎么卖,已经从一个技术问题上升到了战略高度。一个新兴模式的“降生”,必然会有赞同者和反对者,但在没有经过验证以前,大家都在观望,最后的结果怎样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