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之过与 外资大卖场多了谁之过?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王填的《商业大店法》提案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吸引了超过100名人大代表签名附议。据悉,新上任的商务部长薄熙来对此已作了批示。

  从200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起,王填便多次自掏腰包,请来诸多知名专家学者,为处于十字路口上的中国零售业“把脉。而对外资在华接连不断地开设大店包括仓储商店和大卖场,王填更是心急如焚。因为此举将给中国零售企业造成巨大冲击。

  自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W TO,屈指数来,到今天为两年零5个月。截至目前,全球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中,已有40多家在华落户;而分布的地区也从最初的北京、上海、广州等6个城市和深圳、珠海等5个经济特区延伸到内地和沿海20个省市。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资迅速扩张之中,大卖场这种零售业态占据中国市场“大半个江山。据悉,来中国“抢滩最早的家乐福,当时在深圳、上海和北京三地开启大卖场,使国人第一次体验到这种零售业态特有魅力。而当时针指向2004年,这个零售大鳄旗下的44店铺纵穿中国南北各大城市。至于其它零售大鳄沃尔玛、麦德龙等也不甘示弱,尾随其后相继也开了不少大店。

  时下这股开大店之风愈演愈烈。据调查,目前国内省会以上城市购物中心有236家,今年新增购物中心94家,其建筑面积约700万平方米,且面积从8万平方米到33万平方米不等。按估算正在建设和待建的还有近2000万平方米,最大的购物中心建筑面积可达100万平方米。

  有专家算过一笔帐:如果这些大型、超大型的商业设施为了维持生存,必须增加销售额1700多亿元,这意味着将占国内同类型大店营业额的20%左右。这样大的规模和经济总量,早已超过国内城市发展和经济实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而大店的过度建设,势必给中国有80%的中小店铺最终造成大量关门。

  中国零售企业遭受巨大冲击已经凸现。据统计,在国内1万多个超市门店中,不论是在5000平方米还是万平方米以上,外资零售企业已占绝对优势。

  从店铺的销售额数据看,外资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为2.06万元,内资企业仅为1.40万元。

  对外资肆无忌惮地开设大店,记者认为,问题出在主管部门制定的现行政策上。

 是谁之过与 外资大卖场多了谁之过?

  当初,外资进入中国,除规定必须合资且股份不得超过50%及受地域限制以外,还有特别规定,一个品牌在华开店最多不许超过30个。

  为了利益能最大化,又可以不受数量的约束,海外零售大鳄把业态纷纷锁定在大卖场上。因为这种业态单店可达万余米,货品可有万余种,销售量十分可观。而刚好我们城市当中正好缺少这种店铺,更没有这方面的法规限制,于是海外零售大鳄一下就钻了这个空,携大卖场如入无人之境。

  政策的失误,非但没有遏制其扩张,反而使其如鱼得水游得更欢了。记者不禁要问,如此之大的损失,谁来为此负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2914.html

更多阅读

物美大卖场 大卖场爆疮

     近期,永辉发布半年报称,销售同比上升45%,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近30%。永辉将问题归咎于新店建设,除了四大核心区域外(福建、重庆、北京、安徽),新进省份的门店仍处于培育期,东北、河南和江苏共亏损约3000万元。

美国航母全球大溃退 外资大卖场“溃退”进行时

     在消费增幅减缓、销售增长赶不上成本增长、网络零售冲击、本土零售商竞争力增强、限制购物卡发售、叫停卖场收费等背景下,外资卖场的获利渠道正在收紧。 面对市场的严峻考验,外资零售企业无不努力寻找生财之道——转战中国

扎堆 外资大卖场扎堆扩张的负面影响及规制—以上海市为例

     一 引言    从1960年代开始,连锁大卖场在发达国家普及,在发达国家之间交互扩展市场,出现了第一轮的零售业国际化现象。到1990年代中后期,发达国家连锁大卖场趋于饱和,竞争激烈,市场拓展阻力加大,导致跨国零售公司资本在母国

瓦克121 12小时试水 24小时营业 大卖场试水“夜宴”

  在中国24小时营业的商家中,除了便利店、药店和一些餐饮企业外,大卖场或将成为新成员?   在我国南方地区,各大城市的夜生活较丰富,而且气温也适宜夜间购物;相对而言,北方推行通宵购物受当地气温、消费习惯等的影响较大。    家

香港电视剧最后赢家 大卖场扎堆,谁是最后赢家?

    3公里距离内,分布着4家大超市;业态相同的大卖场,直接开到了对门口;同一小区门前,短时间内出现3家连锁便利店……近年来,各种类型的超市、卖场、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在我们身边冒出来。         我们这座城市到底需要多少超

声明:《是谁之过与 外资大卖场多了谁之过?》为网友薄荷微光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