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提供的数字表明,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绿色食品企业2047家, 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总数为4030个。而这其中的许多产品是专门销往国外的,国内市场根本难觅踪影。
“现在,许多人在选购食品时都把绿色食品当成了首选,说明我国消费者健康和环保意识正不断加强。但绿色食品实际上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并不是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只要是无公害、无污染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据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介绍,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准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
“造成绿色食品真少假多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优质不能优价。”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北方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金连武说,生产绿色食品对土地质量、肥料、生产工艺都有严格的要求,因而成本也要高出许多。1亩绿色蔬菜,成本大约要比普通蔬菜增加100元至1000元,用工增加50个至200个。“普通大米如果卖到1块钱一斤,绿色大米至少要2 块钱一斤,否则很可能是假的。”
然而,由于绿色食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加上绿色食品的外表与普通食品没有多少区别,消费者难以辨认,好东西卖不出好价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挫。
北方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0多个品种的绿色食品全部销往国外。“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市场流通体制不是很畅通。”金连武代表指出,其他农产品借人们追求健康、安全的心理,打着绿色食品的幌子浑水摸鱼,造成了绿色食品市场混乱。然而,对这种制假售假的行为,至今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制约措施。
“工商部门顾不上,各地方的绿色食品办公室又没有执法权。作为质量证明的绿色食品商标,其文字和图形都是经过注册的,尽管受到产品质量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保护,然而执法难度却很大。”
据了解,在我国要取得绿色食品标志,必须经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证。然而,即使是经过认证的产品,其质量也不能完全得到保证。“只有这么一个认证出口,根本没法保证到生产基地去实地检验,只能靠申报的材料,这里难免有一些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