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的便利店市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争斗。尽管此前,BP放弃了ampm,好又多关闭了727,但一年后,利亚零售携OK北上,联华快客、上海可的带兵南下。日前,台湾统一集团投资的喜市 多便利店(c-store)又挤进华南,广州本土的岛内价与广弘资产管理公司也宣布进军便利店。一场港、台、沪、穗四地六方资本都参与的游戏,迅速打破了7-11独步广州街头的短暂局面。 军备竞赛升级 如同当初联华快客潜入广州一样,喜市多便利超商也于一夜之间布满广州的大街小巷。据探听,这家便利超商由台湾统一集团投资,与大润发量贩出自一个体系,今年上半年才开始在国内发展,目前在上海、广州共有100多间店。为配合在广州的快速开店计划,喜市多广州公司近期正在大规模招兵买马。 另有消息说,广州岛内价的老板林文创前不久与广州某石油集团合作,开始进军加油站便利店,并正式打出“中旗”的品牌。虽然该便利店的进展不是很快,但目前已有7间店。 高举高打模式 不过,7-11在华南仍然占据领先优势,有消息显示,怡和看好内地市场,意图加速7-11在广东的扩张。目前7-11在广州、深圳已开设150间店,并有意在2005年前,把南中国区的分店再增加200间,达到350间。 另一方面,一直坚持大店路线、意图打造品牌形象的OK便利店前不久在广州开出第一间小型店。据推测,这显示OK正在调整选址策略,以期加快发展。利亚零售行政总裁杨立彬透露,明年OK将在广州开30-35间店。 在本轮开店竞赛中,OK、7-11继续坚持高举高打的高投入路线。为保证开店质量,OK对选址要求极严,除强调客流量外,还要对客流量中目标顾客群的比例进行评估。到目前为止,OK在租金方面投入的成本都比较大。占有较大网络优势的7-11目前正在对单店进行调整,前不久已关闭了一些盈利不佳的店铺。 品牌与成本的跷跷板 与之相比,其它便利店商家多采取低成本迅速铺网策略。对此,杨立彬认为,这种策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开最多的店,但并不能说它就是成功的模式,品牌和不可替代性才是未来零售业培育的重点。内地市场开放的节奏很快,某种业态一流行,大家会一窝蜂地上,如果没有品牌很容易陷入价格混战。现在国内便利店的普遍毛利为18%-20%,而杨立彬称,OK的平均毛利可以达到31%。 抢铺风日盛 各路资本齐聚羊城,造成店铺资源紧张。一位便利店经营者反映,广州的商业规划缺位,铺租太贵,条件也不好。新区的楼盘相对好些,但租金高,旧区旧物业本身不是作为商业用途,条件更糟,供电也没有,消防也没有。选址难已经抑制了便利店网络的快速拓展。 由于好铺难找,现在扩张比较快的几家便利店已经多次发生抢铺事件。“大家的同质化比较严重,即便出高价拿到的铺位也未必赚钱。”一位业内人士对宝典记者说,目前联华快客、可的日平均销售额在2000元左右,7-11也只在4000元左右,这样的盈利能力很难长久维持店铺生存。 专业化萌芽 困厄之下,一种“专业化便利店”开始萌芽。今年8月,广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属下华侨物业发展公司开出第一间“快捷”便利店。与通常售卖商品的便利店不同,“快捷”是一家“家政便利店”。主攻家用电器清洗、家庭保洁、家居布置、请保姆、家庭庆典操办等小区家政服务,“快捷”总经理许建华认为,相比于售卖日用品,家政服务的盈利能力更强。在现时便利店同质化严重,毛利不断被打低的情形下,新晋的便利店投资者转攻个性化增值服务,不失为一条出路。 广东省连锁协会会长孙雄点评:目前,广州很多社会资源流进两个业态:一是购物中心;一个是便利店,一大一小成为新宠,说明生活消费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新的业态配套也着重于满足个人的消费习惯,而不是针对某一人群。 方便消费的概念转移到生活便利,也就催生了个性化便利店的诞生。一是交通越来越便利,为便利店的配送提供了条件;二是商业物业过度开发,为小店铺提供了生存的位置;三是日用品极大丰富,大家对品牌认知度提高。将来肉菜形成品牌后,很可能出现卖肉卖菜的专业便利店,因为品牌更适宜于便利店形式的展示;四是大卖场的选址与社区有距离,客流太大,小批量的消费不方便。这些都会促进便利店的发展,并使便利店走向专业化。预计不出3年,除了快捷这样的家政便利店,还可能出现卖熟食、饭盒的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