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吧问题,今天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它涉及到青少年教育、新型犯罪和火灾隐患等公共范畴。网吧让人发了财,也让人付出了代价。应该说,长期以来网吧面临法规缺位、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经营者素质不高、执照管理欠严,打击力度欠大等多个潜在挑战。国家出台1个政策、发10张牌照,几百个厂商角逐。据说超过每年300亿的市场,从厘清管理机制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角度看,无疑是一大进步,至于特许经营、连锁模式、严格监管下的网吧业主会不会由于利益驱使,形成客观垄断,这是市场要解决的问题。
顺便需要提及的是,政策出台、牌照下发之际,全国很多省市自有连锁品牌的网吧已经悄悄开始圈地,部分民营网吧业主也改旗换帜加盟了正规军。可见,靠限发牌照的连锁经营模式,也未必就能立即治愈“监管”的顽疾。方刚
管理学博士资深IT观察家范锋:产业利益将重新分配
网吧连锁牌照的最终结局是产业利益的重新分配。在我看来,网吧连锁固然有规范管理的考虑,但是,很难说没有部门利益在里面,其实很早就有机构打起网吧连锁的主意,我敢说,文化部绝对不是第一家。
据说北京“蓝极速”事件是文化部相关规定出台的导火线,但仔细想一下,这类的事件本身就是监管不力的结果,绝对不应该是经营牌照政策的借口。管理措施到位,不发牌照也没有问题,管理措施不到位,有了牌照也难保不出事。
经营牌照的发放,对这一产业来讲,其实是限制了竞争,抬高了市场准入的门槛,从而使巨额资本可以轻松获得暴利,自然也是“寻租”和腐败的温床,至少让人看不出有可以信赖的制度保障。其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产业利益向强势利益集团转移的再分配过程。
一个有点讽刺意味的事情是,最先拿到全国性网吧连锁经营牌照的,是一家新近成立的文化公司中录时空,而中录时空又由文化部直属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出资组建,这样的事例就不免让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