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 互联网挑战传统就业方式



 互联网的出现促进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工作将不再是对人的一种约束,人们也不再渴求一份终身工作来换取一种稳定感。更多的人将加入自由职业者的队伍。在美国,平均每个人在18-32岁之间会拥有8.6份工作。正如伦敦商学院教授查尔斯.汉迪所说,我们将不再“找工作”,而是要“寻找主顾”。

  白领兼职正当其时

  据美国劳工局官方统计,1998年,美国的自由职业者为710万,但市场分析家普遍认可的数字是2100万-3000万。造成这两个数字差异的原因是,美国劳工局未能把大量存在的即受雇于某家公司又在家里办公的SOHO族计算在内。

  在中国,仅上海的自由职业者就有50万。在沈阳,有40%的技术人员兼职。国家统计局城调队,对15万城市居民家庭1999年基本情况的调查表明,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近20年来下降明显:1981年为87.3%,1990年为67.5%,1999年为44.5%。这说明,固定工作在家庭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下降,而取而代之的除投资之外,最重要的应当是作为自由职业者所获得的工资外收入。

  曾制约自由职业发展的瓶颈

  传统的供求信息传递方式有以下几种:

   1.通过中介:这种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信息汇集和沟通的作用,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其一,中介费用偏高。其二,一些中介公司的信誉见佳。有的一年多还无法提供一份工作,有的则会拖欠工资,更有甚者,还会将兼职者100-300元不等的押金卷走。

   2.通过朋友介绍。这种方式在信用方面较中介要好,但往往迫于情面,价格上不好商量不说,如果服务不满意,还拉不下脸来说事儿。

   3.布告栏。校园布告栏中的兼职招聘信息最为丰富,不仅在校学生,连工作在校园附近的白领们也能享受这部分信息。但对于没有这种地域便利的人来说,它就像冬天里的冰棍儿,不凉也不解渴。种种信息沟通的不便使得兼职者“吃了上顿没下顿”,而以兼职为安身立命之本对大多数人来说也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兼职网站——一种全新的模式

  兼职网站出色地弥补以上三种方式的不足。其作用主要是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自由职业者们可以在诸如技术协作、消费者支持和房地产等许多领域寻找短期工作机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寻找自由职业者从事短期工作的雇主们,也开始把目光转向这种新型网站。在提供交易平台之外,一些较为完善的网站,还提供信用等级评分服务。在一次交易后,买卖双方相互评分,而评分的结果能被以后的顾客看到。因此,每个交易者,包括雇主和自由职业者,要想在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就必须珍惜自己的“商誉”。通过这种服务,网站能帮助人们,减少信用风险,节省人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兼职网站的发展状况

  在美国,Guru.com网站从2000年1月份正式开展业务,目前,它也已拥有14万名自由职业者和1.5万家需要短期员工的企业。中国目前也开始出现为兼职和自由职业者服务的网站,其中运作较为规范和名气较大的有ww.exp4v.com等。对于这种新生事物,人们的反应不尽相同。有人说:“来这儿的人和办这网站的人理想主义的色彩太浓。”还有人发表意见:“网站的市场定位是好。但是我觉得不实在。很多都没有电话和地址,让人觉得不可靠。双方要想成交太难。”实际上,接受采访的人种的半数以上对网上信息的可靠程度表示了担忧。信息的粗糙和不完整也是目前该类网站的不足之处。“不少人投标竞争我们的徽标设计项目,可其中有的个人简介是空的,也没有联系方式。不知怎么找到他?”一位雇主说,“我觉得投标竞价提供的情况太简单!如果某个买方能够提供详细的简介(有关其教育和职业情况)、服务描述(他/她能够提供的某类服务)并且上载代表作,我想我会好好考虑他/她的。”

  以下三类兼职人员的需求较大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 互联网挑战传统就业方式
  据初步统计,现在对以下三类兼职人员的需求较大:兼职翻译、家教和兼职网页设计人员。如果作为白领的您在八小时之外希望能够接触到工作以外的天地并取得一些额外收入的话,不妨在这方面尝试一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3628.html

更多阅读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你得学会这三把刀!

北大教授黄铁鹰有一个案例的叫法“海底捞你学不会”、“褚橙你学不会”。我想换个方向,盘点下小米这5年,什么是雷军“你学得会”的第一秘密?我认为有3把刀,也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必须要见血的3把刀:产品上动刀——爆品战略;价值链动刀—

传统企业转型成功案例 教你领导企业成功转型

     未来10年,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市场环境由大众化消费向小众化市场转变,这种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悄然改变,决定了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中国企业唯有注重顶层设计,在对未来趋势前瞻性预判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体系化的

内外贸融合 转型升级 文化融合是中国企业成功转型的基础

    在世界经济放缓的宏观环境下,经过高速发展的许多中国企业面临转型的课题,但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由于对转型准备不足,导致大幅度的绩效下滑。转型的确是中国企业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如何成功的实现企业转型软着陆,是中国每一个企业家

声明:《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 互联网挑战传统就业方式》为网友潜伏在你伤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