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一位下岗女工偶然路过一片山楂林,看到有个老农正流着泪砍山楂树,而树上的山楂已是红通通的一片。老农告诉她,山楂目前才卖到2分钱一斤,因为赔钱,他只好把树都砍了,想改种别的作物。
善良的下岗女工于心不忍,竟然冲动地当场决定要买下老农的9000公斤山楂!她一下子买这么多的山楂怎么可能卖得掉,为了不让近5000元钱随着这堆山楂一起烂掉,无奈之下,从来没做过糖葫芦的她,只好学着用这批山楂做起了糖葫芦。为此,丈夫气得把她“赶”出了家门……
这个善良的下岗女工能把这批山楂卖出去吗?她的命运将发生怎样的神奇变化?如果我告诉你,就是因为背上这9000公斤山楂的“包袱”,她现在成了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企业员工1500多名和年销售收入达到几个亿的大企业总裁,你相信吗?
有时候,真的是:善心一念间,好运自然来。
郁闷!下岗妻子竟然买了9吨没用的山楂
现年48岁的朱呈镕出生在山东省临沂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高中毕业后她进入大型国企临沂市毛毯厂做了一名推销员。在1997年之前,朱呈镕几乎可以算是一名风云人物:她在毛毯厂做了近20年推销员,由于大胆敢闯,她的业务量一直高居第一,不少人暗地里称她是“销售女王”。但是好运气到1997年就走到头了,由于工厂效益不好,需要大量裁员,朱呈镕这位“销售女王”在41岁时,下岗了。
朱呈镕一开始怎么也接受不了,凭什么该我下岗?她在客厅里的沙发上坐着、躺着想了整整7天,也没闹清楚自己下岗的缘由。第8天,丈夫发话了:“你这一辈子就打算躲在家里找下岗的理由,不打算出门见人了?”
想想也是,那么多人下岗了,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朱呈镕翻身起来,骑上自行车出门散心去了。她一边走一边想:自己这岁数,再出去找工作恐怕不易,得自己做点小生意。可是做什么呢?大的做不来,小的恐怕要惹人耻笑。正好路边有一个修车摊,她便索性把车停下来跟摊主聊上了。这一聊才知道,对方也是下岗的,而且原来还是位高级工程师。
这位昔日的高级工程师告诉她,现在这世道做什么都不容易啊,修车修了一整天了,才赚了1.5元钱。朱呈镕当下就红了眼圈,下岗高工的命运让她唏嘘不已。但是回头一想,一个高工还摆着修车摊呢,自己一个小小的职工,有什么理由为下岗自卑呢?
她坚定了做小生意的想法,至于做什么,她一时没有主意。姐姐让她一起做批发服装生意,她说什么也不干——她自己从小不爱美,穿衣服从来都是以方便为好,哪能卖衣服呢?
暂时找不着营生,朱呈镕只好将就着买了一辆三轮车,准备先蹬车拉货载客。因为临沂是个小商品集散地,南来北往的客商多,有货的时候可以帮他们拉货,没货的时候可以拉人。
听说昔日的“销售女王”开始蹬三轮车了,很多人不大相信。第一次蹬车出去,朱呈镕这个走南闯北的老江湖也难免红了脸,一路蹬车一路低着头。但有了第一次,以后就顺理成章了。她的三轮车生意不错,最好的时候一天可以赚30多元钱呢。但是,朱呈镕是不甘心的,她不相信自己会蹬一辈子三轮车,她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希望能找到新的位置。
在蹬车的过程中,朱呈镕结识了不少下层的朋友,其中有两位是卖糖葫芦的。卖糖葫芦的跟她比起来,那就更不易了:他们辛辛苦苦做好了,拿到街头来卖,但是人多的地方灰尘也多,顾客不愿意买;角落里干净,却乏人问津。有时候举了一天,愣是开不了张。朱呈镕当时还心想:老天有眼,自己还没惨到做糖葫芦的地步……
事有凑巧。朱呈镕到山东省平邑县走亲戚,偶然路过一片山楂林,看到有个老农光着膀子在砍山楂树,砍了一棵又一棵,树上的山楂还挂着果,都熟透了。朱呈镕看着觉得可惜,忍不住上前询问。老农告诉她,平邑前几年大量种植山楂树,到如今,每年都造成山楂过剩。比如今年,卖4分钱一斤都没人要,只能卖到2分钱一斤。因为赔钱,他只好把树都砍了改种别的作物。老农一边砍,一边摇头叹息。
朱呈镕想:这山楂可是做糖葫芦的好原料啊,就算自己做不出来,说不定临沂有人要,自己干脆冒点风险,帮帮这位可怜的大爷吧!朱呈镕当下和老农以0.05元1公斤的价格谈妥,并留下地址和电话,付了200元钱的定金,让老农把他种的山楂直接送到临沂去。
第三天,4辆大拖拉机给朱呈镕送来了9000公斤山楂——这么多啊!朱呈镕还真没想到,她看着眼前堆成小山一样的山楂犯了愁。这几千元钱从哪里来啊?家里一向都是丈夫当家,她不晓得怎么跟丈夫开口要钱。等到山楂都卸完了,她只好骗丈夫说南方有一个朋友让她帮忙收山楂,要先向丈夫借5000元钱,待朋友来取山楂时再还给他。
钱付了之后,朱呈镕就赶紧在临沂找买家。可是市里唯一的大糖葫芦厂有自己固定的货源,根本不需要山楂;一些小作坊倒是需要,可是最多也就要几十斤。这可怎么办呢?
朱呈镕的丈夫王仪伟付了山楂钱后,左等右等,可就是不见妻子所说的南方那个收山楂的朋友。直到山楂堆已经开始冒出热气了,还是没见人影。在他的一再追问下,朱呈镕只好说出了实情。
一场争吵不可避免地在夫妻之间发生了。王仪伟对朱呈镕没有和他商量,就买下了一座小山似的烂山楂,很是生气。朱呈镕更生气,她想:“我不就是想做点善事吗?”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朱呈镕赌气说:“这批山楂要是卖不掉,我就把它们做成糖葫芦卖出去!”王仪伟一听更气了,他警告妻子说:“你要是想丢人现眼,去做糖葫芦卖,就自己找个地方去搞……”
朱呈镕的脾气也上来了,她一发狠,对丈夫说:“好,我搬出去!” 突围!她不断研究出“新式糖葫芦”
朱呈镕就这样搬出了家。她在离家不远的另一个巷子里找到一处废弃的民房,暂时住了下来。这间房子是附近工地上留下的,四面透风,顶棚上只有几块石棉瓦。在这样的栖身之所里,朱呈镕开始了“山楂突围战”。
糖葫芦到底怎么做的,朱呈镕几乎一无所知。最初她仿照街头上的糖葫芦,买来了一大批塑料包装袋,买来了几大袋冰糖,可是接下来怎么办,她就不知道了。眼看着山楂堆越来越热乎,她越来越坐不住了。她想,要不,去糖葫芦厂里看看?想到就行动。当天黄昏,朱呈镕朝糖葫芦厂走去,但由于事先没有联系,到了厂门口,七八条大狼狗竟然一起扑了出来,吓得她落荒而逃,连门都没进。她一赌气,心想,这糖葫芦有什么难做的?不就山楂外面加一层糖糊糊吗?我难道真做不出来?她决定回去自己研制。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11月中旬就下起了雪。王仪伟终于放心不下,悄悄来到朱呈镕的住处。他发现,妻子的住处竟然堆了一堆雪——下雪时漏的;屋里老鼠到处乱窜,除了几斤山楂、几斤糖之外,就没有别的东西了……他突然感到内疚,当天晚上就赔礼道歉把朱呈镕请了回去,并买了一大堆跟糖葫芦有关的书籍和熬冰糖的用具。
条件好了,朱呈镕做起事情来就方便了。她白天走访一些做糖葫芦的小作坊,晚上就自己在灯下忙碌。这期间,她发现北方有那么多做糖葫芦的,却几乎没有人真正把糖葫芦当成一项事业来做。比如所有的糖葫芦竟然都是有核的,为什么没人为顾客着想一下,去了核呢?大家爱吃糖葫芦,无核的肯定比有核的更受欢迎。这么一想,她就发动孩子跟自己一起做。晚上,孩子挖核,丈夫做小竹签,她就熬冰糖。
用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朱呈镕终于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批无核冰糖葫芦。这时,2000年春节到了,朱呈镕想,今年春节可以给家里人来点惊喜!
春节时回娘家,她什么礼物都没带,就带着自己做好的一箱冰糖葫芦,想让家人评价一下味道如何。别的人倒没啥感觉,可她的大姐岁数大了,装了假牙,没想到这糖葫芦吃下去,愣是把大姐的假牙给粘掉了。大姐很生气,呵斥她:“自己家人吃了都不行,你还想卖给别人?”
难过归难过,回到家后,朱呈镕就琢磨:怎么会把大姐的牙给沾掉了呢?肯定是糖熬的火候不对,糖熬嫩了就粘牙,熬老了就苦。怎么才能把握好火候呢?她突然想到有一位熟悉的大师傅做的拔丝山药在当地很有名,做这道菜也有熬糖这一工序。于是,她找上门请教,可那位师傅说什么也不愿意把这技巧告诉她。没办法,她只好在师傅转身去拿山药时,把藏在袖子里的温度计插进锅里看温度……
回家后,朱呈镕反复试验熬糖温度。皇天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做出了既不粘牙又不苦的无核冰糖葫芦。
实验成功后,朱呈镕信心大增,决定继续研制糖葫芦。有一次,看到儿子吃的月饼,她突然灵机一动:这糖葫芦是无核空心的,难道里面不能填充一些东西?在丈夫的帮助下,她给糖葫芦去核的地方填充了巧克力、果酱甚至熟鸡肉、牛肉等等。她把夹心糖葫芦再拿给大姐和父亲一尝,果然没有说不好的!
当年,朱呈镕就注册了“朱老大”的商标,丈夫又贷款5万元帮她在山东联系了一家包装厂,生产了一批印有“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字样的包装袋子。虽然当初购买的那9000公斤山楂,除了实验用掉几百斤以外,全部烂掉了,但她仍然决定大干一场。她用贷款的钱专门租了一间大房子,添置了生产工具,雇了几个人,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2000年4月5日,是朱呈镕终身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朱呈镕和她的亲戚们小心翼翼地将夹心糖葫芦摆到临沂市的大街上,等待市场对他们的裁决。
刚开始,吆喝了一阵,没人注意。过了一会儿,一个眼尖的姑娘首先发现了这些糖葫芦的与众不同,兴趣盎然地说:“来一个尝尝。”这姑娘刚咬了几口,就大声赞叹道:“哎呀,好吃,好吃!”一听说好吃,周围的行人“呼啦”一下就都围了上来。随后,更多的人受到了感染,向这里涌来......仅仅一天, 700支夹心冰糖葫芦全部卖光!
全家群情振奋!最高兴的是朱呈镕的父亲。这个退休前曾先后担任过临沂市锅炉厂厂长和机械厂厂长的老人,看到女儿竟然被一大堆烂山楂逼着做了一番事业,不禁兴致勃勃地热了满满一壶老白干,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奇迹!小小糖葫芦成就大事业
“朱老大”的名声很快就在临沂的大街小巷以至省内外的大中城市纷纷叫响,常常有人说:“喏,来串‘朱老大’吧。”人们见了朱呈镕,也总是朱老大长朱老大短的,朱呈镕的真名倒被人们渐渐地淡忘了。
对于这种奇妙的变化,朱呈镕不仅不气恼,反而很高兴,因为她已经敏锐地感觉到,“朱老大”作为一个商业品牌,已经为广大群众所普遍接受和喜爱,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无形商业资本。但只有在全国迅速寻找到稳定的经销商和代理商,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才能尽快占领各地的冰糖葫芦市场。从那一年冬季开始,朱呈镕就招募人员,奔赴全国各地。经过努力, “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渐渐在山东、江苏、浙江、湖南、四川和新疆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发展了100多家经销商和代理商,基本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销售网络。
但是,临沂地区的山楂,在朱呈镕成功开发出夹心冰糖葫芦后,价格已经偏高。从外地运输,由于路途遥远,必然造成损耗,朱呈镕后来采取了依托原料产地,就近发展冰糖葫芦分厂的举措。从2001年创办第一家分厂,截止到2004年12月,她已经先后在全国各地发展了14个“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分厂,其中在大连就有7家。
接着,朱呈镕和她的一班人马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精品。他们借鉴冰糕的包装技术,实现了夹心糖葫芦的精美包装;同时还针对传统冰糖葫芦不易保存的特点,成功研究开发了不化糖的“新品夹心冰糖葫芦”。该产品最大的特点是能在常温下保持3个月不化糖,并且不影响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口感。该产品一上市,就大受顾客青睐,并很快成为人们馈赠亲友的美味小吃。
这时,朱呈镕的夹心冰糖葫芦,已经拥有包括豆沙、草莓、果酱、巧克力等在内的十几个品种。产品以其独特配方、新颖创意、精美包装和爽脆口感,深受城乡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不仅幸运地获得了“世界蓝天杯金奖”,还被中国食品博览会推荐为名牌产品,并被国际风筝联合会指定为唯一特许精品、吉祥物和专用产品。根据初步预测,到2004年年底,仅“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一项的年销售利润就将突破300万元大关。
随着“朱老大”夹心冰糖葫芦在全国热销,朱呈镕又趁势借助“朱老大”的名声开发了相近的新产品。很快,她的30多个品种的“朱老大”速冻水饺就推向了市场,在临沂地区日销售量达到8吨,连上海市也有400多家超市热销。当她的朱老大”饺子村开业时,全国立刻有20多家饭店要求加盟。随后,她又办起了 “运达出租三轮车公司”吸纳下岗职工,逐渐发展到拥有出租人力三轮车600多辆。
现在,“朱老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成立!朱呈镕这个昔日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沿街叫卖的“下岗嫂”,经过几年的打拼,终于坐到了包括冰糖葫芦厂、速冻水饺加工厂、饺子村、三轮车出租公司和夕阳红老年公寓等5家企业总裁的位置上。
集团公司成立后,朱呈镕的企业继续如一列开足马力的火车,高速地行驶着。有一组数据最能说明这个问题:截至目前为止,朱呈镕的企业已经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企业员工1500多名,年销售收入达到几个亿。对未来,朱呈镕信心满怀:“今后的发展路子,仍旧是依靠夹心冰糖葫芦,将‘朱老大’品牌叫响叫红全中国,最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朱呈镕成功了!朱呈镕的成功,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一个人,一生中往往不可能风调雨顺。在遭遇艰难困苦的时刻,如果你不是怨天尤人、悲观哭泣,而是心存一片善心,力所能及地去帮助你还能够帮助的人,那么善举也许反过来能让你获得命运的眷顾和更多的机会,从而赢得梦寐以求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成功。
朱呈镕正是因为心生善念,想帮一帮那位种山楂的可怜老汉,背上了9000公斤山楂这个沉重的包袱,结果在冥冥中,被命运逼上了成为“糖葫芦大王”和千万富翁的成功之路。
勿以善小而不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就是朱呈镕的成功经历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