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马上就要毕业了,我将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如今的用人单位已经不再只看重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了,创新实践能力更为重要,而这 恰恰是我们无法从大学课本里学到的。我们特别渴望通过实习来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不少用人单位也希望我们有实习的经历,可是以往我 们太缺少实习的机会了。”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启动暨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上,北京交通大学学生王博说。
让王博高兴的是,这一天,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的他,从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试点企业中找到了自己的实习单位。
1+2+5的化学效应
和王博一样,来自5所高校的60多名学生通过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找到了实习单位。据团海淀区委的工作人员介绍,本次试点活 动采取订单的方式,即企业先提要求、列出所需学校的名单,由团海淀区委相关人员负责联系各校团委书记,从而找到企业需要的学生。 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这一工作的效率,减少了因信息的不对称性而产生的用人误差。
据了解,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得益于团海淀区委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思路,即:“一项工程”+“两个平台”+ “五种模式”。通过团区委的创新实践,这一做法受到在校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被大学生们风趣地称为“简单加法的化学效应”。
2008年6月,团区委开始规划推出“海淀区青年人才就业直通车工程”,即“一个工程”。通过“直通车工程”,团区委每年申报人才 培养项目列入区人才折子工程,为高校学生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发挥共青团的服务功能,服务全区青年。
“两个平台”分别是高校团委书记联谊会平台和海淀区青年联合会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的对接,海淀区青年联合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通过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等组织和部门联系企业,了解企业需求,进行人才类型需求调查,选择具有一定规模、资质的企业筹备建立 就业实习基地。
“五种模式”即“定向帮扶、校企合作、专业运作、实时对接、创业带动”。团区委还将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完善这“五种模式”。
北京市海淀区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这里高校云集,教育发达,高新技术人才汇聚。据统计,在常住人口中,每4个人里就有1个具有 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如何充分发挥这一地缘优势,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团海淀区委一直在努力探索。
海淀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为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解了燃眉之急,也为渴求人才的用人单位提供了实现设想的平台。慧 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姜晓丹说:“作为一个驻区的高科技企业,我们特别需要高素质的软件人才。软件人才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 一个应届毕业生,需要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工作和培训,他的所学才能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这样一个长的转化周期提高了企业的用人风险 ,成本太高。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半年前,我们认为他不行,半年后,他反倒觉得我们不行了。通过加入实习基地,我们把培训工作 前移,让这些毕业生在校期间就完成培训任务,这样就能够真正实现‘就业即上岗’的设想。”
团区委当“红娘”打信誉牌
“在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我们不仅是牵线搭桥的红娘,而且是信誉好的红娘,牵线搭桥的成功率比较高。”团海淀区委的一位工作 人员说。在本次试点活动中,团区委负责将企业的需求反馈至各有关高校,高校根据企业需求选择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到就业实习基地参 加实习,实习期限为3个月或者半年。实习结束后企业将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双向选择、优先录用优秀的实习毕业生到企业工作。
“就业好比婚姻。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实行的是包办婚姻,和谁过就是一辈子,完全没有选择的自由;找工作也靠分配,分到哪儿 就在哪儿干一辈子,不存在喜欢不喜欢、愿不愿意的说法。市场经济时代,我们讲的是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找工作也变成了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形式。所以我们现在提倡的是,先恋爱,再结婚;先实习,再就业。”说到当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 委书记张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北京邮电大学研二学生张润泽,参加了这次实习基地活动。她说:“通过实习,我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知道了自己想做什么、做 什么有专业优势。本科阶段把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了,所以就想着在读研究生时多一些实习的经历,真正学点实用的东西。只学课本是单 调过时的,工作上不了手是不行的,多一些实习经验就会多一些机会和选择吧!”
“以前招人,是我们自发地直接和高校相关人员联系,这样的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仅仅因为某个人的工作变动,我们的联系就 可能终止,没有一个好的机制和平台,我们缺乏安全感。现在团区委让我们找到了与学校的接洽人,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用人渠道 ,而且通过团区委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可以与自己联系不上的学生很快联系上。之前的工作是一对一的,可是现在可以一对多或多对多, 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李璇说。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深化高校、企业和共青团三方的合作,拓展高校学生就业渠道,实现 企业人力成本优化,为校企双方建立合作长效机制打下坚实基础。”团海淀区委副书记张鑫说,“这次基地选的都是理科类院校,没有文 科类院校,明年我们会加进一些文科类院校,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今后,我们还将把现有的企业对学生个人即集体对个体的选 择,扩展到企业对高校即集体对集体的选择,实现校企双方对选。”
团海淀区委书记曹宇明介绍说,下一阶段,团海淀区委还将以试点为依托,评估工作情况,扎实有效推进全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要 夯实试点工作,完善多方合作运行体制。同时,建立联络平台,定期听取校企合作情况,建立校企双向直接沟通渠道,在了解和改进有关 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企业对人才的反馈意见,便利高校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就业实习。进一步丰富合作模式,开展企业进校园、大学 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系列活动,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的强化,有效提升区域合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