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振说:在台湾有“经营之神”的王永庆先生,惊传病逝,享寿93岁。谨以此文,向王先生致敬! 说王永庆是经营之神,一点都不为过。王永庆先生,1954年创办台塑公司。50年后的台塑集团已经是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员工7万多人,资产总额1.5万亿新台币,他为台湾造就了名副其实的“王国”。与台塑集团企业有着存亡与共关系的下游加工厂超过1500家,如今,在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学工业界他居“50强”之列,是台湾唯一进入“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王。
台塑集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王永庆先生是分不开的,其对台塑集团具有指标性意义。病逝消息传出后,台塑集团旗下个股全面跌停,可见其在公司中的地位。
大师离我们而去,但他所留给我们的财富却不会就此泯灭。研读王老先生的价值理念,也许我能做到的对老先生最好的纪念方式。
王永庆在论述“什么是中国企业管理之魂?”这个问题时,曾提出:只能是中华民族的信仰和文化。具体说,就是要靠中华民族的“勤劳朴实”、“止于至善”的精神来办好企业,这也是民族精神的精髓。只要以这个民族精神为“根”,经过不断实践和思考,再实践再思考,没有企业办不好的。“什么时候,企业经营偏离了民族信仰和文化,什么时候我们在竞争对手面前就彻底忘记了自己是谁。”老先生一直实践这一信条,汶川地震时,王老先生捐赠1亿,也许是这个信条最好的注解.
王永庆在管理上,非常强调一点:追求“合理化原则”,一切遵守“止于至善”的严细要求。实现“合理化原则”与“止于至善”的要求在于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王永庆在管理上几乎永不改变的目标,就是把企业引向永无休止地追求合理化的长河之中。 曾有人笑言:“台塑的绩效是吃出来的”。原因就是王永庆“止于至善”的“午餐汇报制度”。 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事业单位的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会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逼问他们。王永庆认为:沟通制度决定着执行的结果和质量。只要领导或部属发现有“异常现象”,领导就要在午餐会上追根问底,问几个“为什么”,一直到提出有效解决办法为止。干部们反映每次午餐会的印象,多是“追问在情理之中,而答案则往往是在意料之外”。
台塑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了然于胸,对出现的问题作过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够过关。由于压力过大,工作紧张,台塑的主管人员很多都患有胃病,医生们戏称是午餐汇报后的“台塑后遗症”。“午餐汇报”曾被外界专家定义为:“压力管理”。但这只是对外在行为的一种描述,并未抓住王永庆先生的管理核心。
王永庆认为:对员工只讲“仁慈”,不讲“竞争”与“奉献”,那是虚伪表现。企业领导人要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员工不把注意力放在当前一两年的薪资待遇上,要引导员工为更长远利益去努力,这才是对自己、对企业都是有利的正确的员工薪资观。否则只能使矛盾激化,影响企业与个人的成长。他经常强调:企业领导重在创造高工薪的工作岗位,让每位员工对自己的责任、使命清清楚楚。只要有了“切身感”,什么都有了。王先生的管理终极目标,是给每人发展空间、发展目标、发展希望,实现在企业内要让每个人有“切身感”。
怎么让别人有切身感?就是要他们非常非常熟悉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员工还没有主动或掌握具体方法时,领导的逼问,是很好的一种推动方式。让员工有压力,不是目标,让他们有切身感才是。
“止于至善”,让员工有切身感。简单的一句话,却是王老先生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