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两孩”:兑现30年前的承诺



      “你愿意生二胎吗?”2013年末,一条简短却新鲜的提问几乎成为2013年互联网、微博、微信平台上的年度热词。

  即便不少网友大呼“养不起”,但一项或将改变上亿家庭命运的计生新政已摆在眼前。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作出决议:同意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这意味着,酝酿多年的“单独两孩”政策正式启动,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又迈出“一小步”。

  “‘单独两孩’政策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出台了,从实施多年的双独二胎,过渡到现在的‘单独两孩’,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家卫计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认为,“单独两孩”也为今后的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多年呼吁终有变革

  2013年11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同意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各省区市应当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本决议,结合本地实际,及时修改相关地方性法规或者作出规定。

  “审议时大家达成共识,这既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也是老百姓的期待,呼吁了很多年。”蔡昉对记者说。虽然此前已热议多年,但“单独两孩”政策明确写入《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还是引发强烈关注。

  “1980年中央以一封公开信的形式提出了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这是一代人的政策,如今严峻的人口形势经过大家的努力得到极大缓解,即使未来需要继续控制人口增长,也不是必须采取上世纪80年代那么严格的生育政策。”翟振武表示。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正是从这一国情出发,上世纪70年代初,为摆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人口膨胀的严重困境,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当时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倡导生育“晚、稀、少”。

 “单独两孩”:兑现30年前的承诺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三年困难时期后补偿性生育的人口陆续进入婚育年龄,人口出生有所反弹。1980年9月25日,党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明确提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号召党团员带头执行计划生育。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

  而这封著名的“9·25”公开信,也被认为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计划生育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意义重大。

  翟振武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下降,目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2年的12.1‰,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8‰下降到2012年的4.95‰。1970年,全国人口6亿多,出生人口2739万人,净增2321万人;2012年,总人口13亿多,但净增人口669万人,相当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五分之一。

  “低生育率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如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中国的老龄化、劳动力供给不足、出生性别比偏高、家庭结构不合理等。”翟振武说,在当前的人口形势下,“一孩政策”压抑了生育意愿。

  “1980年中央的公开信,承诺30年后人口压力不大,人口形势发生变化,就会调整计生政策,指的就是生育率的下降。但当时的人口学家和决策者没有预料到,如今生育率会降低到1.4以下。30年后理应进行生育政策的调整。”蔡昉称。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卫计委随即对“单独两孩”新政进行了解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全国不设统一时间表,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但各地启动实施的时间不宜间隔太长。

  “全国不设统一时间表的好处在于,各省需要测算、论证、立法,实际上势必速度有快有慢,政策实行有先有后,生育高峰就会平抑下来。这和分步分批实施‘单独两孩’是一样的效果。”翟振武解释说。

  目前,多地传出消息正在进行“单独两孩”的调研论证工作,北京、云南等地则已进入立法程序。若顺利通过,北京将于2014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政策。此外,海南、陕西等省份也称将力争第一季度启动“单独两孩”政策。

  “‘单独两孩’政策将影响1500万至2000万符合生育新政的夫妇。”翟振武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团队经过多次测算、论证得出这一数字。

  学界争论与研究重启

  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因此,国家层面对计生政策调整的酝酿也长达数年。

  2008年开始,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即启动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研究和准备工作,委托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师大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单独两孩”政策相关的调研、数据测算、论证等研究工作,而这项工作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都在持续地进行。

  翟振武告诉记者,2008年原国家人口计生委正式启动研究,也可以看成是“单独两孩”政策真正动议的时间点。

  2008年的两会期间,官方就曾释放信号。当年2月28日,路透社引述原国家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的话,称中国将渐进式地改变(独生子女)政策:“我无法回答中国何时会做出决定,但这已经成为决策高层最重要的议题。而计生委计划进行认真而负责任的研究,但要避免突然的改变,以免引发生育高峰。”

  而此后2010年开始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由时任副总理的李克强担任组长也让外界猜测。当时学者认为,“人口普查之后中国必将面临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

  “这几年做了大量调研论证工作,包括人口总量和结构、生育现状及人口变动趋势判断和估计、千村生育率调查、各种生育方案的模拟测算、生育率的评估等,这些工作一直都没有停。国家卫计委还在全国进行了妇女生育意愿、‘单独两孩’妇女人数的调查等。这说明‘单独两孩’政策准备工作做得比较扎实,不是政府部门拍脑子想出来的。”翟振武说。

  由于计生政策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方面,决策中需多方权衡。翟振武说,研究工作主要是国家卫计委牵头,仅他参加的座谈会、研讨会就多达几十场。

  而随着研究的推进,相关机构的研究内容也变得更加明确具体,比如,单独一孩的妇女有多少、年龄分布、省份分布、生育意愿等。经反复研究论证,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思路和方案也逐步形成。

  而事实是,在“逐步形成了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思路和方案”之前,早在2004年,我国即启动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由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的华建敏牵头。蒋正华、徐匡迪和宋健分别任三个课题组组长。课题组还集中了包括十多位两院院士在内的300多位专家学者。

  “过去这种由中央高层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的高级别的课题组很少见,说明中央层面非常重视人口发展战略。”蔡昉说,课题组的研究很全面,尽管观点不同,但是给各种观点都留有充分的表达余地。最终形成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课题组认为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目的;我国处于比较低的生育生平,但并不是越低越好;确定当时总的生育水平是1.8左右。

  “在课题研究之前,决策者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更好地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把人口的总量控制住。但课题研究之后,决策者认识到,生育率不是越低越好,而且不断思考什么时候可以调整生育政策。‘单独两孩’的决策从那时候就开始酝酿了。”蔡昉说。

  在他看来,“生育率不是越低越好”的共识对计生政策真正调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生育率太低不是好事,生育率低到一定程度,回升是很难的。”

  但争议依然存在,有专家曾担心调整计生政策是对过去计划生育政策的否定。此外,对当时生育水平不同的估计、判断,也决定了专家们在计生政策上的倾向。有专家认为,生育率不到1.8的时候调整计生政策会有风险。

  “当时的主流观点还是不主张进行计生政策调整,虽然做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证据支持,但仍然没有把研究转换成政策。”蔡昉说。从那之后,计生政策的调整向后推迟了几年之久。

  在当时专家学者中,蔡昉的观点曾与众不同。作为一位关注计生政策的经济学家,蔡昉更倾向于从人口红利的角度分析计生政策该如何调整。

  “调整计生政策有什么好处?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人口红利决定了过去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这当然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但其源泉是过去比较好的人口结构。”

  他认为,2010年开始人口红利消失,人口结构不能帮助经济增长,这时候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比较优势丧失、储蓄率下降等不利因素显现。

  “生育率下降,计生政策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即使调整政策也不会让人口趋势转变回来,连减慢老龄化的作用都有限。”蔡昉认为,当人口红利消失时,调整计生政策合情合理。

  “人口数量不是当前最主要的矛盾,而是人口结构会给我国未来带来很大挑战。”

  近几年,学界对计生政策的调整完善提出了不同观点,其中主流的观点有:一是全面放开二孩;二是回到一孩政策;三是主张按年龄设置调整标准。

  蔡昉告诉记者,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单独两孩”政策时候,对人口形势的认识,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内部也存在不同侧重点。有一些观点认为,应该尽快全面放开两孩,也有一些人赞成政策的同时,强调要更稳一些,强调人口数量不要失控。

  “我认为,这项改革是一个小的步骤,对人口数量、总体生育水平、未来改善人口结构的作用不会太显著。但调整就比不调整要好。”蔡昉说。

  相关报道

  为全面放开二胎打基础

  虽然我们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很严峻,但在很多专家看来,计生政策的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问题。

  翟振武认为,“单独两孩”政策,甚至全面放开两孩,对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单独两孩”政策的作用只能是2~3个百分点的降低。

  那么此次计生政策的调整,为什么不是一步到位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蔡昉认为,实际上,我国老龄化还没有真正开始,仍然有控制人口的必要。此外,政府部门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们也越来越理解和接受这种人口调控方式,而在全面两孩政策上,政府的经验还不足。

  “所以,需要更稳,小步快走。目前的政策选择,是最稳妥的,对人口数量的控制效果不会太明显,更不会失控。”

  而在国家卫计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看来,“单独两孩”为今后调整生育政策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单独两孩’让全面放开两孩政策更容易了,这是一个过渡性的政策,现在全面放开两孩的时机不是很成熟。”

  他还给《中国经营报》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我国现有独生子女家庭1.5亿多户,现在如果全面放开两孩,按照70%将生育两孩计算,未来有近一亿的孩子出生,这多数家庭会选择在四五年之内出生。

  “一年新增2500万人口,原来还有每年1600万,这就是每年有近4000万人口出生。这就意味着,比上世纪60年代出生率最高的时候每年出生2900万还要多。这就会导致人口到2030年以后会突破15亿。而我国的人口战略目标是不超过15亿。”翟振武解释。

  此前国家卫计委的调研数据显示,在1500万~2000万一方为独生子女、且已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妻中,大约50%~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这意味着,有约1000万户家庭在计生新政后的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至于“单独两孩”政策其他方面的影响。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在人大常委会上作报告时说,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以及教育、卫生、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造成大的压力。

  李斌说,我国粮食安全及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规划,均是以2020年总人口14.3亿人、2033年前后人口达到峰值15亿人左右作为基数制定的。

  据预测,政策调整后,2020年前年均比现行生育政策条件下多出生160万人左右,2015年总人口在13.8亿人以内,不会超过“十二五”规划控制目标,2029年前后提前达到人口峰值14.3亿人,大大低于国家人口发展远景规划目标。

  与此同时,李斌的报告还释放出了未来计生政策走向的信号: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可以为今后适时启动普遍两孩政策,逐步实现城乡、区域、民族间生育政策的基本统一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翟振武认为,一些人口形势严峻、生育率低的省份,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或将率先实施计生新政。

  “‘单独两孩’的政策还需要至少3~4年来实施,今后仍然关注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家庭结构等问题。”他表示,全面放开两孩是未来计生政策调整的方向,但还需要测算,接下来计划生育政策就可以淡化了,再发展到像韩国、新加坡等国一样鼓励生育。

  采访中,专家一再强调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并不等于坚持一孩政策,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也不是放弃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单独两孩’不是第一步,也不是最后一步。从计生政策上,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国策,目标就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翟振武表示,未来,人口结构和数量还是一对矛盾。

  蔡昉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我认为,这项改革是一个小的步骤,对人口数量、总体生育水平、未来改善人口结构的作用不会太显著。但调整就比不调整要好。”

  此前国家卫计委的调研数据显示,在1500万~2000万一方为独生子女、且已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妻中,大约50%~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这意味着,有约1000万户家庭在计生新政后的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预测,政策调整后,2020年前年均比现行生育政策条件下多出生160万人左右,2015年总人口在13.8亿人以内,不会超过“十二五”规划控制目标,2029年前后提前达到人口峰值14.3亿人,大大低于国家人口发展远景规划目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55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三十年前的平阴高考 转载引用十七岁的天空

原文地址:三十年前的平阴高考作者:天南地北平阴人今年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30年前的平阴高考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我到平阴教育局去查资料,教育局办公室的副主任展老师和招生办主任高老师热情地提供了很多档案资料。但是遗憾的是,教育局所存的

深圳30年前的样子 深圳现在的样子

一个城市故事档案馆本组照片共 43 张,是 1980 年 7 月 17 日美国人 LeroyW.Demery,Jr. 来中国旅游时所拍摄。近 30 年前,深圳是什么样子?1980 年 7 月 17 日,美国人 LeroyW.Demery,Jr.(以下简称 Demery)第一次到中国旅行,就花半天参观了刚刚

回忆30年前的中国组图 30女人生活照组图

回忆30年前的中国★★★還舊樓主2012年8月6日整理自《qzone.qq.com/一池清莲的空间》★★★谈恋爱此前整整十年,年轻人公开的约会被视为是可耻和堕落,他们只能用谈工作为由进行地下活动,情书的开头一定要称呼某某同志,结尾也一定是革命

30年前的丽江老照片 丽江老照片

发布时间:2011-3-18 12:30:14 作者: 点击数:5591981年,来自云南新闻图片社的一组老照片,记录了逢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之时,丽江县(当时还只是个县)的一些著名景点以及丽江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当年的那个隆重的庆典场景,照片除了记录当

声明:《“单独两孩”:兑现30年前的承诺》为网友风里有情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