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门关上了,另一扇门却不经意间打开了。在2013年年终,IPO在停止超过一年半之后终于宣布首批5家获批企业,名不见经传的全通教育赫然在列,点燃了教育企业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热情。
纵观国内教育培训行业,在营收规模上,新东方以50亿元遥遥领先,然后是接近20亿元的学大,15亿元的好未来。在这些上市公司之后,是做“一对一”的精锐、龙文和上市公司安博旗下的京翰,以及公务员培训行业的老大华图,营收均在10亿~12亿元左右。在这些全国布局的企业之后,是区域性强势企业广州卓越等,然后是上海昂立。
上市窗口的打开,给予教育企业以无限遐想空间。实际上,目前国内能达到IPO要求的教育企业至少还有5家,但冲刺A股都没有成功。
北京洪恩教育在2013年3月披露了终止IPO审查。华图教育一直试图冲刺国内公务员教育培训第一股,但鲜有进展。全国教学点超过1000个的龙文教育,显然也意在IPO。而完成3轮融资的达内教育,完成4轮融资的精锐教育,已经很难再融资,受到公司内部和投资机构的多重压力,IPO更是箭在弦上。
比真正上市更受资本市场青睐的是教育本身的“概念意义”。“在A股,教育股非常稀缺。对教育类似的题材,投资机构很饥渴。对于重工业这类题材,大家早就审美疲劳了。而传媒公司、消费公司,因为模式大众能看懂,就更吸引大众的关注。未来,教育产业在A股引起的关注,不会比文化传媒小,只会更吸引人。”天图资本副总裁朱拥华认为。

实际上,如今有大量的VC机构分别在2006年新东方上市,和2010年学大、学而思上市之后投资了教育公司,其中成功变现者寥寥。“企业都说投资人不着急退出,实际上,VC拿着LP的钱,对方要求30%的回报,他们怎么可能不着急?”和君咨询高级分析师侯瑞琦分析。
然而,A股毕竟是“物以稀为贵”,第一家公司上市了,相同题材的第二家公司IPO就没那么容易。“未来,不一定有多少公司有教育公司独立IPO的实力。但是,有好的概念的教育公司,被上市公司收购,可能会大范围的出现。这种公司1亿~5亿元之间的营收,题材有概念,非常利于并购和拉升股价。”侯瑞琦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