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度 共渡 《<论语>管理日志》七月第一周星期二共渡困境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颜渊篇》12.9
【译文】鲁哀公问有若:“遇到荒年,国家财政不够用,应该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采取抽税十分之一的办法呢?”鲁哀公说:“抽税十分之二,我还不够用呢,怎么能够实行十分之一呢?”有若回答说:“如果百姓够用的话,你还有什么不够的呢?如果百姓不够用的话,你又如何会足够呢?”【笔记】“彻”是指抽取十分之一的税率,而当时通行的税率是抽取百分之二十。很多统治者一遇到荒年或是灾难,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鲁哀公便是典型之一。他们忘记了一个根本: 人民。人民不富裕,国家就很难富裕,人民无法生存,国家就无法生存。唐代魏征说得非常的好:“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将人民的利益考虑到,国家和君主的利益才能够有所保障。有若的解决思路正是建立在这一原则之上的。遵循这一原则,就要求管理者能够在困境面前与人民共渡困境,共同迎接灾难。事实上,很多时候灾难并不可怕,而且一旦统治者处理得当,灾难还会成为一次实现君民同心的机会。同样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也是如此。如果在面对经济危机之时,所有的管理者只考虑个人的一己利益,而置员工的利益于不顾,最终只会造成人心涣散。而优秀的管理者则会采取另外一种方式: 与员工们共同迎接困境,战胜困难。例如思科的CEO钱伯斯在困境到来时,毫不退缩,而是将自己的年薪降为一美元,以表示与全体思科人共渡困境的决心和意志。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和战胜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者能不能够与员工们同甘共苦一起奋斗,直至获得最后的胜利。【行动指南】在企业陷入困境时,首先考虑员工们的利益。危机通常是一次凝聚人心的最佳时机,如果管理者能够适当舍弃自身的利益,而保障员工的生存利益,企业一定能够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取得预期的发展。
更多阅读
欲速则不达的例子 《<论语>管理日志》七月第四周星期五欲速则不达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篇》13.17【译文】子夏担任莒父的地方长官,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说:“不要图快,也不要看着眼前的蝇头小利。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盯着蝇头小利,便办
怀孕第四周月经的原理 《<论语>管理日志》七月第四周星期二别让琐事缠身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子路篇》13.14【译文】冉有从朝廷回来,孔子问:“为什么这么晚?”冉有回答说:“有政务。”孔子
日事日毕 日清日高 《<论语>管理日志》七月第一周星期四日事日清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颜渊篇》12.12【译文】孔子说:“根据只言片语就可以判决案件的,除了子路还有谁呢?”子路答应办的事绝不会拖到第二天。【笔记】子路是一位让孔子爱恨交加的弟子。的确,子路身上有
产妇第一周吃什么最好 《<论语>管理日志》七月第一周星期一无信不立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篇》12.7【译文】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事。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例子 《<论语>管理日志》六月第四周星期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篇》12.2【译文】冉雍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如同会见重要的宾客,治理百姓像是承担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