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0日 23:01:50分享人:纏綿的愛情来源:互联网24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篇》9.26
【译文】孔子说:“可以夺取三军的主帅,但不可夺去一个平凡人的志向。”【笔记】这段话通常会令我想起另一句话:“士可杀不可辱。”我总觉得两者旨意有相似之处: 三军可夺帅,是可以通过武力来做到的,只要武力超越对方,便可以夺取对方的主帅。但是匹夫之志却不可夺,为什么?因为志向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只要他自身不放弃,任何人都无法夺走。同样,“士可杀”是指你可以终结一个人的生命,但是你无法侮辱一个人的品节。正如革命战争期间涌现了很多革命志士一般,反动派可以杀死他们,但是绝对无法侮辱他们的名节,所以至今他们仍然被后人们敬仰。但是,今天很多人却轻易被他人和社会夺去志向。我曾经做过一个访谈,访谈的内容核心是关于人生目标和志向,结果大多数人都因为生存压力而放弃了当初的梦想和志向,甚至很多人在从事一项自己很不喜欢但不得不委曲求全的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很简单,因为甘于平庸、得过且过的心态占据着人们的内心。任何一个人只要抱着自身的志向不放,想尽一切办法去追逐自身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那些人生的失败者,通常拥有一个共同特征: 甘于平庸。所以他们最终也只能够成为平庸者。【行动指南】任何人都不应该向命运屈服,无论何时都不应该放弃自身的梦想和志向。一旦你选择了屈服和放弃,那就意味着你选择了失败的人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6063.html
更多阅读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篇》12.1【译文】颜渊向孔子请教什么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篇》11.12【译文】子路请教如何侍奉鬼神。孔子说:“没有办法侍奉活人,怎么能够侍奉鬼神?”(子路)又请教:“敢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生的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篇》9.30【译文】孔子说:“可以在一起学习,未必可以走上同一条道路;可以走上同样的道路,未必可以坚持同样的立身原则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篇》9.29【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困惑,仁爱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不畏惧。”【笔记】这段话在我看来,包含着三个问题: 知者为何不惑?仁者为何不忧?勇者为何不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篇》9.28【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笔记】文人喜欢用松柏表示人的气节。那些意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