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0日 23:01:57分享人:淡淡地伤来源:互联网29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雍也篇》6.27【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学习文献知识,用礼制来约束自身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人生正途了。”【笔记】本章讲述了君子修身之法,首先要学习,了解各类知识,其次是要懂得自我约束,也就是自律,自我约束的依据是礼制。我们都知道人生往往会陷入迷途,即所谓的“畔”,这里的“畔”即“叛”,是“背离”之意。很多人因为误入歧途,最终遭遇人生的失败。孔子对这一现象深有体会,所以说出了这段话。这段话在今天依然有其特别的意义。如果我们将它放在企业管理之中,便会发现对于所有的员工都很适用。首先学习是人人所必要的,其次以公司的规章制度约束自身也是必需的。一名员工如果能够做到勤于学习各类相关的知识,并严格遵循公司规章制度,他一定可以成为企业内的优秀员工。【行动指南】对待下属和对待自身,都必须遵循“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这一准则: 首先需要学习大量的与自身工作相关的各类知识;其次要严格遵循公司的规章制度,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6119.html
更多阅读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篇》12.7【译文】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事。孔子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篇》11.16【译文】子贡问(孔子):“子张与子夏哪一个可以称得上是贤人?”孔子说:“子张有些过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篇》11.12【译文】子路请教如何侍奉鬼神。孔子说:“没有办法侍奉活人,怎么能够侍奉鬼神?”(子路)又请教:“敢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生的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篇》9.29【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困惑,仁爱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不畏惧。”【笔记】这段话在我看来,包含着三个问题: 知者为何不惑?仁者为何不忧?勇者为何不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篇》9.28【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笔记】文人喜欢用松柏表示人的气节。那些意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