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篇》6.22【译文】樊迟请教什么是智慧。孔子说:“尽力做对人们适宜且合理的事情,敬畏鬼神但保持适当的距离,就可以称作为智慧了。”(樊迟接着)请教什么是仁义。(孔子)说:“仁义之人先努力辛苦付出,然后再收获成果,这样就可以说是仁义了。”【笔记】对于孔子的弟子们来说,“知”与“仁”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为“知”代表着智慧,“仁”则代表着君子之道,是成为君子的根本。向孔子学习的人无非分为两种: 一种渴望得到知识,成为一名智慧的人,从而可以出仕做官;一种则为了提升自身的修养,成为君子,所以对“知”“仁”很感兴趣,樊迟正是其中之一。|www.aihuau.com|9
![齐论语 《<论语>管理日志》四月第二周星期一先难而后获](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3194214920400.jpeg)
孔子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因为他是根据对象状态的不同而给予针对性的答案。例如樊迟曾经三次问仁,但得到的答案却是不一样的。此时的樊迟或许是一位想出仕,或者已经出仕的官员,所以孔子告诉他“要做对人们有利的事,内心敬畏鬼神但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称得上是“知”。而“仁”则是先付出再考虑回报。由此看来,做到“知”与“仁”似乎并不难。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少有管理者考虑下属和员工的利益,大多数人则整日思考如何才能够不劳而获,“不知不仁”之人可谓随处可见。【行动指南】管理者应该站在下属的角度思考问题,使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利益结合起来,一旦如此,企业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成长。同时,管理者应该告诫所有的人(包括自身),切忌“不劳而获”,因为世间根本不存在“不劳而获”的事,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