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IT界富豪辈出、名角大起大落的一年,有人戏称这一年为“人事交替”年。IT界的许多变化都体现在人事变换上,IT界的许多故事都蕴含在人事变换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的人来人往的背后,是对IT业特别的诠释。
史玉柱:翻身咸鱼生猛不减当年
因为“巨人大厦”而沦陷,背上“中国首负”之名史玉柱,在保健品市场掘起一座金矿还债后又重返IT江湖,仅一年半的时间,另一个“巨人”在网络游戏行业崛起。
11月1日,巨人网络CEO史玉柱敲响美国纽交所开市的钟声,巨人网络正式挂牌。在其首次公开招股(IPO)中共出售57197423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每股定价15.5美元。这次ADS销售募资大约8.866亿美元,公司总市值达到42亿美元,成为在美国发行规模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
巨人上市后,史玉柱身价水涨船高。史玉柱及其女儿史静持有巨人1.78亿股股份,加上还持有的6.98亿股民生银行的股票、1.012亿股华夏银行股权的股票,史玉柱的总身家已达到392亿元,再度步入顶级富豪的阵营。
从“巨人大厦”到脑白金,从《征途》到巨人网络,这十年的风雨历程,已经充分证明了史玉柱是一条“绝不轻言放弃,失败了也能东山再起”的真汉子。
吴鹰:最具悲情的落幕
演绎了小灵通辉煌的吴鹰,却折戟IPTV、3G战场。2007年通信行业最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是,UT斯达康创始人吴鹰出人意料地被董事会“请”出了公司。
6月1日,吴鹰和让他辉煌一时的UT斯达康画上了句号。这个曾经在媒体面前侃侃而谈的大胡子总裁,言辞语句里只有自己才能体味百味人生。
对于“中国市场”的分歧,是吴鹰和UT斯达康董事会分道扬镳的重要原因。吴鹰坚信“赢在中国”。他认为,UT斯达康没有足够的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扩张,应该积极面对现实,收缩市场战线及产品线,深耕中国市场。而资本方认为,提升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最佳方法,是利用在世界各地市场建立起来的优势,使公司回到以赢利为主的目标上。事实上,在2005年大量亏损后,UT斯达康中国的运营在2006年已经实现大幅度盈利。但是,资本的力量从来决定着最后的结果,大胡子吴鹰在2007年只能成为一位悲情英雄。
陈永正:令人艳羡的“出局”陈永正是微软中国史上做得最出色的职业经理人,也是离开得最成功的一位。加盟微软整4年后,陈永正选择全身而退。
9月19日,微软宣布微软大中华区负责人陈永正卸任。同日,NBA宣布陈永正即将出任NBA大中华区CEO。媒体用“逃离”二字作为陈永正从IT隐退的最佳注脚。不错,陈在任期间带领微软中国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推动“微软中国”完成向“中国微软”的转变。从外界来看,几年前有关指责微软垄断、霸道等负面声音是越来越少了,转而代之的是微软越来越多的投资与合作的消息。微软中国“软着陆”,陈永正功不可没。
在大中华区业务框架搭好、业绩已经实现两位数增长、政府公关已进入史上“最牛”阶段时,接受NBA伸过来的橄榄枝,陈永正走得非常聪明。正应验了那句:“所谓成功就是在成功的那一个点上退出;所谓失败就是在失败的那一个点上放弃。”
孙振耀:宣告一个时代的完结
同陈永正一样,孙振耀的离开事前毫无预兆;不一样的是,50岁左右的孙振耀从中国区总裁位置上是“提前退休”。
4月6日,惠普宣布其全球副总裁、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孙振耀已加入“HP提前退休计划”,将于2007年5月31日起卸任,符标榜将接替孙振耀先生担任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
作为惠普中国史上在职时间最长(7年)的中国区总裁,孙振耀已经在惠普工作了25年。因此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孙振耀的提前退休,与惠普全球CEO马克·赫德的管理风格有关。马克·赫德注重数字说话和控制成本,而风格儒雅、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孙振耀明显与惠普前明星CEO卡莉的风格更为相似。
对于提前退休,孙振耀坦承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这一决定背后,却表明在竞争日趋残酷的大趋势下,明星CEO时代已经过去了。
雷军:神秘隐退回味无穷
在金山“鞠躬尽瘁”16年的雷军,在完成上市、在金钱和精神上获得双重拯救后,从金山辞职,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3亿元的身价、38岁的年龄,还远远没有到功成隐退的时机,雷军的辞职事发突然。
12月20日,金山软件宣布,雷军将辞去公司CEO和CTO职务,继续留任执行董事及公司董事会副主席职务。雷军在致员工的公开信中说:“我认为目前到了可以从日常工作中脱身的时候,未来将专注在公司长期战略管理上。”
10月9日,金山刚刚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发行价是3.60港元,开盘价达到3.90港元。金山从1998年雷军担任CEO起开始筹划上市,8年后终于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造就了国内最大的程序员富翁群(430名程序员平均每人所持股票市值超过100万港元)。
1992年7月,抱着做“求伯君第二”的心态,雷军迈进了金山的大门。2007年12月,雷军淡出金山,个中谜团,无人真正知晓。
郭为:完成神码转型自我救赎
比起兄弟企业联想集团的日渐壮大,神州数码这几年似乎显得有些落寞,郭为甚至成为IT业的隐士,淡出媒体的视线。而2007年神州数码股权剧变和“老联想”李勤的退出,让郭为再次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8月8日,神州数码股权变动,其母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和另一基金股东General At lantic Partner分别将其所持有的神州数码的部分以及全部股权,出售给了以赛富投资基金为首的其他3个基金公司和神州数码CEO郭为全资拥有的境外公司KIL。股权变动后,联想控股在神州数码的股权由原来的47.43%减持到17.83%,而郭为占有10.29%股份一跃成为第三大股东。尽管神州数码对此事非常低调,但业界认为这是该公司剧变的“冰山一角”,更大的变化将在后头。
12月19日,神州数码发布告,郭为出任董事会主席,原董事会主席李勤、董事曾茂朝、华祉年辞任。神州数码真正进入了全面转型IT服务的“郭为时代”。
钱大群:特具悬念的IBM接班人
从周伟火昆手中第二次拿过接力棒的钱大群,在离开中国6年后重返IBM大中华区战场,多少有些让人意外。毕竟在IBM内部“长板凳”计划中,周伟火昆的接班人不下5个,而钱大群是媒体并不熟悉的一个。
2007年1月8日,IBM公司宣布,任命在IBM工作了整整30年的钱大群为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
尽管运气会在某个遴选中占一定的因素,但通常的看法认为,“总部通、中国通、多元文化通”是钱大群脱颖而出担任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的三张牌。钱大群曾担任IBM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士纳的行政助理,在总部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关系;曾在中国工作过4年,在中
国各大银行的CIO人群里拥有口碑;曾转战过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具备文化上的弹性和包容性。
王开源:最富戏剧性的开源手法
王开源的出名很是偶然,在比尔·盖茨北大演讲会上惊人的“一举”,使得38岁的王开源在聚焦公众的目光后,不得不辞去LPI中国首席代表的职位。
4月20日上午,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在北京大学参加“创新·中国·未来”为主题的公众活动时遭遇了尴尬一幕。会议进行到为参加2006年微软全球大学生年度技术竞赛“创新杯”的获奖中国学生颁奖时,一中年男子迅速登上了讲台,并站在盖茨的前方。他迅速掏出了一张写有“Free Soft ware Open Source”字样的A3白纸,一边高举该纸样一边高呼支持开源的口号,并向在场观众散发传单。
作为开源的狂热分子,王开源这“一举”有其必然。然而,IT是小众,“开源”是IT的小众,本想将“开源”推向公众,没想到这一严肃的事情最后却被太多的媒体演化成为了一“娱乐化”事件,王开源后不后悔,只有他本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