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我们恰恰是在产品的复制上面有更高的关注度。如果产品能够被复制、被当地客户喜欢,我们可以开到两百到三百家如家快捷酒店。我们首先会保持产品的一致性,当然,不同地区有细微的差别,但房间设置、宽带上网、浴缸等不会变。就是在保持主题不变的情况下适应各个地区不同的需求,不同消费者的心理。不是所有的连锁业都有优势。如家连锁经营后,和当地的酒店有本质的区别,比如,有一家同样规模的小酒店,对于一个北京来的客户,可能没有机会找到那家酒店,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是如家不同,曾经住过上海如家、北京如家,自然就会选择杭州如家。在酒店行业,连锁行业在全国发展确实有非常正面的帮助。
合作模式:自己是真正投资决策人
记者:作为一个创业者,沈先生找到了具有核心竞争力商业的商业模式并坚持下去,所以最终取得成功,携程、如家都是如此,短时间内您让两家公司在美国成功上市,是不是对操作公司上市上瘾了?
沈南鹏:(笑)我个人的兴趣就在于,运用自己在携程等企业任职期间所积累起来的经验,去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快速、健康地成长。这也促使我转到风险投资这一行。我觉得只有作为投资者才能最广阔地发挥我的才智。于是我和和同为海归创投的张帆共同成立了红杉投资中国基金,开始了风投的生涯。此后,我感觉自己找到了能将人生价值最大化的职业——投资者。
记者:无论是作为创业团队的核心,还是投资银行家,您的资历都相当丰富。2005年9月,沈先生与红杉资本合作创立红杉中国,您与红杉资本是一种怎样的合作模式?
沈南鹏:红杉资本创始于1972年,在30多年的历史中,红杉投资过苹果电脑、思科、甲骨文、雅虎、Google、PayPal等众多在网络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司。迄今为止,我们与美国合伙人合作得非常完美,这恐怕是得益于最初对红杉中国“当地决策者”的准确定位。红杉的投资风格,一般是让最了解当地情况的人来决策。在印度,红杉就是收购了当地一家经营多年业绩出众的风险投资基金,把名字改成红杉印度,然后仍以同样的团队独立决策。同样,对于新成立的红杉中国基金来说,我和我的搭档是真正的投资决策人,而红杉资本在全球的团队,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出谋划策。我们跟其他国家的投资团队有着非常密切的沟通,但经验不是可以通过个案总结出来的,而是要看一只基金怎么建立自己投资的风格,如何做尽职调查,如何做投资决策。
我们投资过酒店、地产、传媒、体育用品等等,如果从美国的投资思路来看,红杉中国目前的投资分布是不可想象的,但这就是红杉中国作为“当地决策者”的意义。比如说,有些行业在美国属于传统行业,没必要投资,但在中国却刚刚开始,未来有很大的市场。这样的案子,当然需要由我们去发现。
融资宝典:如果才能拿到风投?
记者:这种合作模式更能保证投资的准确性,降低风险。红杉中国投资涉及的行业非常多,从事蔬菜种植加工及销售的农业企业利农、以“虹猫蓝兔”为代表作的动漫企业湖南宏梦、餐饮业的重庆小天鹅和乡村基等等。
面对这种情况,人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样的企业,会受到红杉中国的关注?很多网友也提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怎样才能拿到风投为创业融资?”
沈南鹏:有人以为我们有一个投资选择公式,如果真的有一个完美的投资选择公式,那风险投资就实在太没意思了。换句话说公式没有,但从通常意义上来说,会有一些比较宏观的判别角度。
首先,对企业家的关注总是第一位的。早期企业的CEO往往会对企业的未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其次,就是市场。具有潜力的广阔市场,无疑会在行业内的企业走向伟大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再次,是商业模式。我举如家快捷酒店作说明:如家在传统的酒店业中增加干净、舒适、经济等价值观,把传统的建造酒店改为连锁租赁。投资者有理由相信,新型的商业模式可以带领如家走向成功。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就是对原有模式的创新和否定。每个好的项目,竞争力的角度都是不同的,没有先例可以照搬。为什么有些公司只有几倍的市盈率,而有些商业模式可以获得30多倍的市盈率,仍有人追捧?辨识各种商业模型的差异和潜力,是风险投资的精髓所在。
这三点其实是同样重要的,但如果一定要分伯仲,企业家的影响因素可能会更明显些,因为企业家是有可能改变其他两点的。身为风险投资者,人人都希望能够发现另一个李彦宏、另一个江南春、另一个有可能创造伟大企业的CEO。然而大多数情况下的事实是,在一个公司真正变得伟大之前,连CEO自己都很难占卜自己以及企业的未来。
记者:尽管有这样的三个标准,但是实际情况下,还是不容易去判断。尤其是针对企业家个人,对一个人进行准确的判断似乎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沈南鹏:对,事实上,尽管已经奠定了这三个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可能会因为其中某一方面格外出众,而忽视其他两方面。比如说,当看到一种非常特别的商业模式时,就会忍不住想投。即便觉得它的CEO可能会有问题,但就想着实在不行以后换掉等等,就投了。结果,错误有可能就这样产生了。一个好的投资者能够在各种杂乱的信息中,做出最接近现实的理性判断。总的来说,风险投资者要乐观、有激情,否则你怎么会面对一个人、一纸计划书就把钱投出去?但同时更要非常谨慎,你决定投每个项目的那一刻,都要对这个项目非常非常满意,有丝毫的怀疑就不要去投资。
投资倾向:着重关注四大行业
记者:可不可以从行业角度,谈谈红杉中国的投资倾向?
沈南鹏:不是所有有利可图的行业都适合风险投资基金进入。在一些行业,政策影响较多,可能不适合民营企业发展。首先,消费品是很大的一个类别。似乎在很早的时候,我就看到了消费品生产在中国的潜力,认为从“madeinChina”到“consumeinChina”是大势所趋。从农业消费品利农到运动商品品牌匹克,都有红杉资本的印记。其次是“外包”行业。其中从制造业到服务业都有涉及。第三,也是红杉资本最熟稔的互联网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是与美国差距最小的行业。在B2B产品业务开发等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美国目前的水平。第四类,是由消费品传播行为引起的——广告、媒体行业。
有了这样的分类,貌似毫无规律的资金分布地图,也有了它潜在的逻辑。自我评价:“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
记者:选择投资对象似乎同选择创业的对象差不多。看来在进入风险投资行业之前的投资和创业经历,自然而然地为您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沈南鹏:假如没有之前那两段经历,我可能也不会有今天。既懂得资本市场的运作,又知道创业中有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这两者结合起来,会对企业有很好的帮助。但是早期从事的投资银行工作其实与风险投资完全是两个概念。投资银行关注的仅仅是企业上市的那一部分内容,但风险投资会给企业更多的、全方位的帮助,这甚至与创业者的角色有些相似。比如现在很多企业早期还不具备一个完整的团队,甚至连它的CEO也不清楚企业需要招聘一个怎样CFO,所以我会帮他们做招聘面试,以我的经验来推荐给他们一些人选。这对企业其实是非常实在的帮助。我们是“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
成功标志:善于挖掘“潜力股”
记者:既然您是“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那么在投资这一行怎样才算是“创业”成功呢?
沈南鹏:不能以单一的项目来判断投资的成败。经常发生的事情是,某一个行业在某一阶段特别热,它的热就会掩盖其间的许多问题。企业可能挣到了钱,资金也成功退出了,但几年之后就销声匿迹,不会成为伟大的企业。如果10年20年以后,中国私营企业里面,有那么一些或者一定比例的公司是由红杉投资并帮助其成长,我想就是我们成功的标志。我们也相信会达到这样的目标。美国红杉资本之所以能够赢得大家的尊重,因为它投资并发掘了一批高成长型、能长期发展的优秀企业,包括Google、雅虎、甲骨文、思科和苹果等。美国红杉投资的企业现在市值已经高出上市时的400亿美元。其投资而上市的公司总市值超过纳斯达克市场总价值的10%。
我们虽然不是企业的创始人,但是能够在很早的时候进入企业,帮助企业一起成长,在国际舞台上一争天下,这是非常让人激动的事情。在中国投资应该带着打造百年老店的心态。原来创业有这种梦想,现在做投资还是会有这种梦想。
解疑答惑:企业不能把上市当作唯一标准
记者:非常美好的一个梦想。祝愿红杉中国早日到达那一天。网友在线交流非常火爆。我们来看一下网友的问题。有位网友叫“胡雪岩二世”想让自己的自己的公司尽快上市,他说:“沈总的携程,如家并不是极大规模的企业,但是却能够敲开纳斯达克的大门,这其中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吗?”
沈南鹏:我总是跟企业家讲,别把上市这件事看得太重。当企业经过一定的时间,到达一定规模,上市就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倘若衡量一个公司的成功一定要以上市来论的话,这样的思维似乎太过狭窄了。尽管上市会为企业带来新纪元,但对于一些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来说,总是要多给它们一些时间。
而我们在帮助企业上市的过程中,风险投资公司起到的最主要作用是尽快将其调整为一个公共企业来运作。实际上成为一家公共企业后要面对许多挑战。比如说,行业出了问题,你想改变你的商业模式。如果是普通企业,想改就改了。但作为公共公司,就要考虑一旦改变该如何对投资者交代,因为投资者在选择你的时候就相当于选择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商业模式。
记者: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不能把上市当作唯一的标准。网友“广东标王”问:“沈总你好,看了你的人生经历,感觉你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你怎样看待你的成功?”
沈南鹏:我们这代人其实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许多时候都是时代在推着人往前走。有时候,下意识做的一个决定,就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记者:网友“赚钱比较烦”问:“我总感觉公司有处理不完的事情,沈总看上去是那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请问沈总怎样平衡事业和生活所用的精力和时间?”
沈南鹏:我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是讲述一个企业家由于早期创业过于繁忙而忽略了家人,最终顿悟回归家庭的故事。中国的企业家实在太忙了,许多老板把生活和工作混在一起,根本就没有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假期。但矛盾的是,有时候要把企业做好,就需要那么忙,连我自己也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去平衡生活和工作的比例。不过,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笑)你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我有一个爱好,就是读历史书。我能从书里体会到:没有完美的CEO或者完美的团队,只有很好的组合和平衡。
财富观点:财富最终的用处只是一种工具
记者:即使在放松的时候,您还是想到自己的工作,是典型的“职业病”。(笑)在这里还有个很多网友关注的问题,说沈总是个“大财主”,作为离财富最近的人,您对财富有什么观点和看法?
沈南鹏:我相信即便是拥有财富之后,消费习惯本身也不会有太多的改变;所以财富最终的用处,是变成一种工具,用来创造新的财富。
记者:在节目的最后,我们请沈先生送给“记者”的网友几句话。
沈南鹏: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其实还是要自信,要乐观地来看自己的事业,尤其是要懂得享受整个过程。赚钱的机会很多,但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自己的事业,遇到困难就很容易退却。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享受过程的快乐。
记者:感谢沈先生!
与国际接轨却又极具中国特色的投资理念,富于激情却又冷静谨慎的思维方式,精明干练却又时尚儒雅的个人魅力,这就是沈南鹏。从他身上,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我们学到了很多。正如沈南鹏先生所言,我们这代人其实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许多时候都是时代在推着人往前走,希望各位朋友能够把握住时代的机遇,创造财富,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