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鸭大王作文 陆屋镇“养鸭大王”刘熙芳创业故事



他是一名普通农民,以养殖、销售肉鸭为业;他是陆屋镇有名的养鸭大户,主要批量发展养殖肉鸭和西洋鸭等;他更是个有胆量、有见识、有爱心、有求必应,乐于帮助群众奔康致富,被当地村民称为“养鸭大王”的陆屋镇申安村养鸭专业户刘熙芳。

  艰苦创业 拓宽市场

  刘熙芳初中毕业后,一直从事农耕生活。多年的辛勤劳作,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他生活的境况,他深刻认识到,要想改变贫困落后的生活现状,就必须改革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习惯。他敢想敢做,在亲戚朋友的鼓励引导下,毅然决定弃农经商。90年代,他在镇上的香蕉收购市场上日夜操劳做香蕉装车的搬运工,走村串户收废品,也曾跟兄弟朋友去过广东打工,更在街头上摆过地摊,卖过蔬菜,做过鸡、鸭、鹅、牛、猪等小贩,但由于本小利薄,没有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经过几年经商的实践和摸索,刘熙芳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市场意识,从中看到了商机,看准了陆屋镇具有丰富的山塘、水库资源的优势,加上养鸭周期短(一般养殖一批肉鸭40天左右可以出栏),经济效益收效快,就开始试探着发展批量养殖肉鸭。刚开始,他只养鸭,等老板上门来收购,后来发展到养鸭、销售一条龙服务,每天早上用摩托车拉鸭上门送到客户家,以便利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从此他走上了养鸭致富的创业之路。如今,他养鸭发了财,也开始改进销售肉鸭的运输方式,改用了后驱动四轮农用车拉鸭送上门,销量也大增了,每天销售肉鸭500多只。刘熙芳在创业之初,养鸭不懂得技术,吃了不少苦头,也曾受过挫折,但他并未被困境所吓倒,通过参加县镇举办的养鸭技术培训班,大大提高了养鸭技术,历尽艰辛,坚定的走了下来。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创业,他承包镇内外山塘、水库3个,先后创办了肉鸭养殖场4个,年发展肉鸭、西洋鸭养殖10多万羽,单养鸭一项年收入超过10万元。

  竭诚相待 赢得客户

  刘熙芳诚信待人,在陆屋镇已是小有名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主要客户是在本镇或外镇,只要客户一个电话,不管货量多少,他都会拉鸭送上门,因此,他的养鸭销路除销售本镇的客户外,还把肉鸭业务销售到旧州、沙平等镇,同时也吸引了南宁、柳州等地的客商前来收购。去年10月中旬,正是该镇的传统岭头节热闹时期,一位旧州镇街上的烤鸭客户打电话给刘熙芳要6只肉鸭,尽管当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加上天气也冷,但刘熙芳依然不顾当天的疲劳,坚持把客户要的6只肉鸭送上门。一些人都说刘熙芳做生意太“实在”,他却认为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讲信用,讲原则,关键是赢得客户的心,不能因为货量少就不送,砸了自己的招牌,断了自己的财路。事后那位客户非常感动,专门打电话表示感谢。从此,刘熙芳在这些客户中建立了长期的供货关系,客户量也大大增多。

  有求必应 扶危济困

 养鸭大王作文 陆屋镇“养鸭大王”刘熙芳创业故事

  通过多年摸索,刘熙芳积累了丰富的养鸭经验,可以说是行家里手,谁家的鸭有病,只要一看,就八九不离十,知道是什么病,用什么药来治疗。一技在身,但他却毫不吝啬,对养鸭户有求必应。每天不断地去帮助别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忙着挣钱,其实是分文不收取。几年前,有一位同村委的李亚大是对养鸭技术一窍不通的困难户,刘熙芳看他生活无出路,孩子上学的学费都难负担,就劝他自己在三隆镇承包的水库里养鸭,并帮助销售。几年下来,李亚大也成了小有规模的养鸭户。像这样的户数还有很多。刘熙芳的做法也带动了陆屋镇养鸭产业的发展,几年来,他扶持和带动的肉鸭养殖户就有10多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6258.html

更多阅读

创业故事:打工妹养鹌鹑成富姐

8年前,父母双亡的李爱英怀里揣着奶奶变卖家具所得的50元人民币和大伯为她买的火车票,从重庆市万州区踏上去北京的打工之路。当年19岁的农家姑娘做梦也没有想到,时隔8年,她竟成了一个“北京人”,还有上百万元收入。家遭不幸,辍学挑起家庭

关于:“蚊帐”大王刘腾龙的创业故事

一名党员带活一个产业 ———“蚊帐”大王刘腾龙的创业故事 符成生彭松林罗建华 奔波的身影、瘦削的脸庞、干练的作风,是刘腾龙多年来在乡亲们眼中的印象。近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发展蚊帐产业,并带领周边十几个村的

致富经养羊创业故事 “蚂蚁商人”创业致富经 赚钱从1分起

为了帮澳大利亚做生意的亲戚办货,一位内地人士近半年去了7次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他说,在上海七铺路10元买3双的白色棉运动袜,那里卖7角;100支装的双头棉花签在上海家乐福大卖场卖1.2元,那里卖0.19元;牙刷,最新保健型、窄头、牙刷毛带波

声明:《养鸭大王作文 陆屋镇“养鸭大王”刘熙芳创业故事》为网友衬我孤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