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0年巨变 11年的年薪巨变



自己算来也已经毕业11年了。记得94年毕业那阵子,从南方一所著名的大学直接分配到了北京某国家部委,成了中国第一批的公务员。

我记得当时的月工资一共就两张大圆加一些零碎,人民币两佰捌拾捌块伍角--之所以现在记得这么清楚,是当时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的时候,兴奋得不行。我们那个时候在大学,一个月的生活费一共才120元,这在同学中已经属于中产阶级了--不过我们那时候上大学学费全免,而且每个月还有大概12块钱的餐补。现在,我已经从当年的一个正统的国家公务员,“演变”成一个IT企业的副总裁,年薪也升到了40多万,加上奖金(如果完成董事会的目标)达到50万应该没有问题。比当年那可怜的两张大票,好象涨了100倍都不止。这11年的路,回想起来,倒也确实值得回味,也想跟大家分享分享……

我的职场经历比较复杂,我21岁毕业就到了北京,在国家机关里呆了4年,本来可能会继续呆下去,98年的时候国家搞了一个“机构精简”的运动,国家部委人员大精简,据说每个部委都下了最少减员50%的死命令。本来我所在的部委按道理还是应该加强的单位,但命令下来,各个部委都得做贡献,我们也不能“幸免”。

这里我提提我在机关里的经历。我一直认为,我能走到今天,得益于在机关4年的磨炼。我在大学里,属于学习成绩一般,但社会活动参加得比较多的那一类学生,其实从我们同学毕业10多年的经历来看,从大学走上社会以后,往往就是这样一些在学校比较活跃,但学习成绩一般般的人,社会适应能力比特能上自习,老拿奖学金的那部分人强。

在大学我比较好玩,什么东西都喜欢尝试一下,兴趣也比较广泛--不知道现在的大学怎么样了,我们那时候校风特别宽松,氛围也特别活跃,再加上我们学校也算是百年名校,文化沉淀也比较深厚,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真的是不错。这个月我们学校在北京刚开完一个校友会,我也有幸参加,校友录上真是“星光灿烂”,从政界到央行,名企,从部级干部到董事长,长长的一串。看来,我还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啊:)

好象扯远了,其实我就是想说明一点,一个人在大学的阶段,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可以说最重要的人格特征,思维模式还是综合素质,都是在这一个阶段形成的。我上面提到的,现在“混”得比较好的一些人,在大学4年得到的锻炼是比较充分的,所以他们走上社会以后,学习得快,适应也快,所以别比那些偏于一隅,只知道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的人要来得“顺”一些。

由于在学校4年打下的底子,在毕业分配的时候,凭借综合能力,我在80多名同学中脱颖而出,成为分到我所在部委的仅有的4个人之一。好象我的平均分还是第一。说实话,我大学这4年,“玩”得真痛快。我记得一、二年级还比较规矩(但是逃课率在我们班上也是名列前茅的),三、四年级那叫玩得一个痛快。不过我说的这种“玩”法,好象不象现在网友们描述的那么“开放”,我指的无非就是,学生会,踢足球,组建学生乐队,这些东西。我个性比较喜欢挑战,精力也比较充沛,无论是学生会,踢足球还是乐队等等,我好象都做到了比较前面的位置。可以说,大学这4年,确实玩得比较“尽兴”,也为我后来的成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说到大学,不得不说说我的LP,当年的GF。

我感谢我的大学4年,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在3年级的时候,认识了我LP。从我后来的人生轨迹来看,她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而我的LP,是她改变了我的性格,间接地说,改变了我的命运。

男人,要找到一个好LP,那是一辈子的福分。一个好的女人,可以最深度的影响一个男人。我想说,男人是一定要经过女人的锤炼,然后又成为一个父亲后,才可以说真正的成熟起来。

我认识LP,要归功于我的一个爱好-吉他。我前面说过,我在学校里组建过乐队-是我3年级的时候,我LP那时才刚入校,是她们学校乐队的键盘手(她小时候学过钢琴)。我们学校跟她们学校就隔一堵围墙,70年代是一所学校,我们毕业6年以后又并在一起。我小时候有个臆想,希望以后我的GF最好是一个白衣胜雪,长发齐肩,一手琴弹得行云流水的女孩子。我第一次见到我老婆的时候是冬天,当时她们乐队到我们学校演出的时候,穿的是一袭红大衣,一副女孩的模样,很奇怪的是,我第一眼看见她的时候居然会在脑海里闪现出一个念头“这会不会是我以后的LP啊”,信不信由你,她后来真的成为我LP了。人生真是奇妙,不试不知道(一笑)。

后来,我很花了些功夫把她从她们学校乐队“挖”了过来,顺带还“挖”了一个女歌手。因为我们乐队也缺键盘手,歌手(我做人事工作的经历,可以从上大学的时候追溯起:))。后来我们几个乐队的成员,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这一直是我大学生涯里不可磨灭的回忆,这一段经历深深地影响了我。后来我们的贝司手和歌手(我LP的同学)也有过一段恋情,但最终没有象我们俩这样走到了一些。

搞乐队的经历,跟后来我做企业的经历差不多。也是从无到有,先组建团队,想办法弄钱,购置二手设备(记得我们3个月后才用劳动成果添置了一套新的音箱),跑场地联系“客户”(我们的业务主要是给学校的舞会伴奏,每次总共120元,相当我们当时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从这个意义上看起来,我注定是做不了机关职员,我做“企业”的尝试,严格说起来,从大学3年级就开始了。

LP是个独生女,家庭环境比较好。但身上根本没有独生子女的毛病。能够找到我LP这样心地善良、特别宽容的女人,是我这一辈子的福分。这是一句真心话。因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对一个男人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我认识不少身家上千万的朋友,但他们都特别羡慕我,说我无论什么时候回家,都有人给我做饭――好象确实是这样,有钱并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

我原来的性格很急,属于那种不太能容忍别人犯错的人。这样的性格,让我吃过很多苦头,直到认识我LP以后,这种状况才逐步地改变。3个月前,我从一个800多人的IT公司跳槽,现在是一家200多人IT公司的副总裁。现在的我,跟以前的我相比,骨子里没变,但为人处世、性格上不知倒改变了多少。说到这里,真想再说一句,感谢你,LP。

那时候,工资特别低。不过当时感觉还好,因为在学校的时候一个月生活费才100多块,现在每个月拿200多,涨了两倍,好象还特别满足。因为经常出差,一出差就是一个多月,被检查的那些下属单位管吃管住,还客气得不得了。所以也不用花什么钱,攒下来的钱都用在交通上了,每两周回一趟武汉看还在学校的LP。

这一年多,把河南的所有大型的煤矿和油田跑了个遍。在国家部委,除了工资低一点外,对刚出校门的学生其实好处还是多多的,至少眼界会比较高,很少有其他的地方,让一个学生有这样的实践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对我后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一年FB下来,整整重了20斤。

我是95年5月份回到北京的,因为我所属的司局缺人手,所以就提前调回了北京。我接下来的3年,从业务口转到了人事口,做的是我们部委地方派出机构的领导班子的考核。3年下来,我几乎跟随领导跑遍了全国的10多个派出机构,当然,顺带也“被迫”游历了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印象中除了西藏、台湾没去过之外,其他地方几乎都“扫荡”过了。

这样的经历其实也很重要。因为跑的地方多了,对一个人的阅历和经验是非常好的。更重要的是,这4年,由于考核的关系,我跟至少2000人面对面谈过话(这是机关考核的一个套路),这才真正是给我后来的职场生涯积累的一笔巨大无比的财富。我记得到1998年5月份的时候,我的工资涨到了1100大圆。

记得是97年12月,我跟LP领了结婚证。LP比我晚两年毕业,为了把她弄来北京,我几乎使出所有的能量。我记得,最后经历千辛万苦,我从她们单位领导的手上拿到她的调函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百感交集”。

96年的时候,要想把一个人弄到北京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也是天意,我当时是在人事部门。有一次去人事部开一个会的时候,正好旁边坐的是我LP后来这个单位的人事司干部处的人,我们当时聊得挺好,后来鬼使神差、东转西转,最后事情会落在这个人身上解决。这中间的过程,说起来实在是长,可是,如果没有我在学校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那点“宝贵”的社会经验,利用我仅能调动的一些社会资源去完成这样一项艰巨的任务,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这些故事。在帮LP调进北京的半年时间里,我可以说没睡过一个踏实觉,真到后来真的拿到那张薄薄的进京指标和调函的时候,我连做梦都不敢相信那是真的。经过这一关后,LP的父母才真正地同意了我们之间的交往。

最想告诉后来的学弟学妹们:1、千万珍惜你们的大学4年,这4年,确实对你今后的一生太重要了。2、任何事情,一定要坚持到底,不放弃,才能成功。

之所以把我的这些“陈年旧事”拿出来说,是想说明我的一个观点:要想拿高薪,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了你为人处世的能力、控制情绪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素质,不可以从书本直接得来,是要靠生活的积累,从挫折与困难中磨练出来的。所以你吃得苦越多,你就越应该对自己有信心。

 中国30年巨变 11年的年薪巨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6361.html

更多阅读

智慧人生:习李王能破掉美国给中国做了30年的“局”吗?

【导读】本文危机感很强,但也不必过于担忧,西方的中国崩溃论喊了几十年,我们反而越发展越好,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调整、纠错,回归、前行,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谁能阻挡中华民族崛起的脚步!  点评:这篇文章是相当深刻和到位的,是我想写而没有

流行记录——中国30年的变化 中国30年变化

30年前,也许一件鲜艳一点衣服也代表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如今,大街上满是花里胡哨的年轻人踏着合拍或不合拍的节奏追逐着时尚的脚步。30年前,走上几里路看一场电影也是一个很幸福的事情,现在,歪坐在沙发上随意的按着遥控器上的换台键也许

厉以宁家族的暴富史,看中国30年的巨变6 厉以宁家族

来源:海疆在线 发布时间 2013-01-2915:31:02为什么没有人敢管厉氏家族非法暴富的犯罪行为?“厉氏家族暴富”成为一场跨世纪的风波。自史实明(化名)自1999年第一次向国家有关部门举报厉以宁家族暴富和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后,至今已

中国制造业已下滑到改革开放30年的最低谷 2016年制造业下滑.

根据媒体的报道,中国可能再次调低2015 年GDP增速的预期估值至“7%左右”,或者“不低于6.5%”。做出这样的调整,我相信既有全球贸易再平衡等国际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忽视的是,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改革开放立身之本——制造业出现了重大的

声明:《中国30年巨变 11年的年薪巨变》为网友时光无情人有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