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自杀者到职场成功者的感悟(二)



 中国青年报社一向非常注重个人发展,我感觉自己就像进入了新闻的自由天堂一样,工作格外起劲。

  采访中央领导、得各种新闻奖,这些都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

  可没想到的是,就在此时,我再次遭遇了职业瓶颈:做事并不讨好,成功得来的并不都是大家的掌声,还有无形的阻力。我隐隐地感到:领导对我并不重视,同事与我关系也不是十分融洽。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中国青年报社不是讲求个人成功的地方吗?为什么我干好了工作,大家对我还不认账?

  后来,我的师姐,也是我的顶头上司,很有深意地送了一本湖南作家唐浩明写的《曾国藩》给我。

  开始我并没有在意,只把它当一本普通的书看。可越往下读,越觉得有意思,从中领悟到了不少职场的智慧。

  曾国藩38岁就位居要职,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他苦练湘军,打仗取得了巨大胜利。可就在他做得最好的时候,也是他最失意的时候。

  皇上讨厌他,大臣排挤他,连他最好的朋友左宗棠也骂他虚伪。他一气之下回到了湖南老家,非常苦闷,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吐过血。

  这时候,在他弟弟的引荐下,他认识了一位老道士,老道士建议他细读《老子》、《庄子》。静心研读一遍之后,曾国藩深有感慨,总结出了一句话:“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所谓“大柔非柔”,是说一个柔和的人,并不代表柔弱。而“至刚无刚”,是指内在刚猛的人,并不需要给人一种刚硬的感觉。也就是说在处理和别人关系时,一定要表现出柔和的一面,不要显得过于刚硬。

  从此,曾国藩一改以往咄咄逼人的态度,变得处处考虑别人的感受,处处考虑环境的影响。于是,他越走越顺,终于进入了职场的零阻力状态。

  我们在职场中经常会遇到一个误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而且有能力,理所当然就应该成功。但曾国藩的例子给我们敲了一个警钟:你是一个好人,你有能力,并不代表着你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从曾国藩的经历中,我找到了职场中从失败到成功的关键:不仅要做好工作本身,而且要懂得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

  如果眼中只有自己,不懂得处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就无法在职场中取得成功。

  当时我有一位非常出色的朋友也在读《曾国藩》。他在读完《曾国藩》后,还总结出了一个“四气”理论:“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脸,才气现于事,义气示于人。”

  (1)锐气藏于胸:人一定要有锐气,没有锐气就没有生命力。但是,运用锐气要有智慧,智慧就是“藏”,要把锐气藏在胸中。如果放在外面,咄咄逼人,不仅会伤别人,更容易伤自己,而藏起来,就能成为最大的生命力。

 (2)和气浮于脸:跟人打交道,要学会一团和气。和气能使人更容易接纳你,为你打开更大的空间。

  蒙牛集团在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时,有这么几句格言:“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量大还是气大。

  (3)才气现于事:才气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体现在具体事情当中,只有将一件事情做好之后,才能真正体现你的价值。

  (4)义气示于人:义气在这里有两层涵义。第一,我是一个为别人服务的人,第二,我是能够承担责任的人。能够承担的责任越大,你将来的发展空间就越大。

  读完《曾国藩》后,我和朋友在职场中都取得了一个很大的飞跃。同时,我也明白了,在职场中最关键的就是处理好和别人、和环境的关系。

  而要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不要“自以为义”。这与基督教里的一个理念是相符的,“不要把自己封为正义的化身”。

  职场中人要时刻培养自己的谦卑心、谦恭心,要有时刻归零的心态。有了这个心态,才能去掉工作中的阻碍,才能在职场中越走越顺。

  我曾像曾国藩一样走入了一个误区:我是好人,我有能力,我应该取得成功。但事实情况并不如此,你还要懂得处理与环境、与自己、与别人的关系。这就像一个三角形,缺一不可,否则就不稳定。

  仅仅做一个好人并不够,还必须有智慧,特别是要有处理好三方面关系的智慧,这样,你才能在职场中找到真正的自己。自己当老总以后的感悟

  当了10多年记者之后,我曾在香港、美国一些著名机构做过副总裁、总裁,后来,又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培训和传播机构。

  自己担任高级管理者以后,我对用人有过很多思考:为什么有的员工天赋并不高,但却能够越做越好,最终得到重用?而有的员工看上去很聪明,但却得不到领导的器重,甚至最后只能离开公司?

  这其实和职商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公司有一位员工,我们的缘分起源于一堂课。他大学毕业那年,我到他们学校进行了一次演讲。之后,他主动和我联系,希望能到我当时做总裁的那家美国机构工作,但我没答应。

  两年后,我自己创业,他已经是一所民办大学的外联部主任,他再次要求到我的公司工作。他当时的职位不错,而我的公司才刚刚起步,我犹豫再三,没有马上答应。

  当时我们公司推出了一个“白领成功培训班”,他知道后,二话没说,利用周末时间主动到地铁里帮我们发宣传单,这让我非常感动。就这样,他进了我的公司。

  当时,我让他负责业务,由于以前从没做过业务,加上又是“文人”背景出身,他进了公司两个月,还没有做成一笔业务。到发工资的那天,他做了一个让我意想不到的举动:坚决不要工资!

 他说:“我没有做成一笔业务,感觉对不起公司,所以我不要工资。但是,我相信我肯定能行。”

  工资当然还是给了他,但他这番话,让我很有感触,于是送了他一句话:“总有一扇大门会为你打开”。

  果然,经过他的努力,在第三个月的时候,他做成了一笔大业务。慢慢地,他越来越自信,业绩也越来越好。

  第四个月,他成为我们公司的主任;第八个月,被任命为总经理助理。

  这就是一个高职商的典型例子。一个员工,只要能自动自发地做好一切,哪怕起点低一点,也会有大发展。因为,这样的员工无论到哪里,都是老板心目中的一流员工。

  我们公司还有一个员工,刚进公司的时候,虽然落落大方,但并不算太出色,因此,我对她不太在意。

 故事:从自杀者到职场成功者的感悟(二)

  但慢慢地,我发现她能自动自发地做事。她本来只是我的课程助理,却常常做些“分外事”:看到文秘很忙,就主动帮忙整理书稿;见公司的两个网站没有人管理,就主动承担起网管的职责;见办公室很乱,就会自觉地帮忙整理……总是不断帮助公司发展。

  不久,我将她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再后来,又升为主任。

  在工作中,要懂得抓住机会,要保持一个时刻准备的头脑,这样,才能让你的才华得以展现。

  在我的公司就有一个员工,她刚进公司的时候并不是特别显眼,因为她相对其他员工来说,并没有太多专业上的优势。

  有一次,我需要找一些讲课的材料,因为太忙没时间找,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她。

  结果,她一下子给我找了好几万字的材料,但我根本没时间一一去消化,怎么办?于是我对她说:

  “你将今天所找的材料中觉得不错的例子给我讲讲吧。”

  就这样,她一边讲,我一边听。这时,我突然发现她有一个特长:故事讲得很生动。

  于是第二天,我就带着她去讲课了,并且还大胆地让她给学员讲故事。当时,她就和我一样以老师的身份出现,尽管台下坐的都是老总,但她表现得非常自信、大方,而且故事讲得很精彩,台下的那些老总都听得很入神。

  从那以后,每次需要材料的时候,我都会找她。其实这些机会是她自己创造的,只有让老总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才能有机会真正闪光。

  做一粒想尽办法让自己发光的金子,这就是职商,而不具备这种智慧,即使是一粒金子,也可能会被自己抹杀掉光芒。

 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每次招聘的时候,我都会遇到一些夸夸其谈的人。开始的时候,我也曾被那些口若悬河的假象所迷惑,但慢慢地,我发现那些过分强调自我、不干实事的人,往往都不会有大的发展。尽管有些员工进公司的时候起点很高,可很快就会待不下去,最终只能离开。

  我们公司也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员工,一次我让她到北大送一份材料,她很快就回来了。我以为她已经送到了,谁知一问,她根本就没送过去,理由是“我尽力了,但没找到地方”。

  我非常生气,怎么可以这样?这么简单的一件事都做不好,居然还说自己尽力了。这是非常缺乏职商的表现。结果,一个星期后我就让她离开了。因为,这样的员工,不仅自己不会有发展,而且还会阻止公司的发展。

  这样缺乏职商的现象其实并不少。在我担任过总裁的几个单位里,我还发现还有少数取得成就的人,在自己有了一点点成就之后,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于是,他(或她)便成了单位里发展进步最慢的人。当他们还在陶醉于自己既有成就的时候,其他人便很快超越他们了……

  这正应了著名管理学家的理论:卓越是优秀的大敌……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及公司员工身上,我得出一个结论:职商是一个职场人士不可缺少的职业商数,它是我们在职场中获得成功的关键。因为,成功或不成功并不单单取决于你现有的能力,更在于你有没有一个好的职商。

  从很多成功人士的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职商的作用。

  蒙牛集团的老总牛根生,最初只是伊利集团一名普通的洗奶瓶员工,可哪怕洗奶瓶,他也要洗得出色。后来,他成为了伊利集团的副总,再后来,就有了现在的蒙牛集团。

  蒙牛集团作为连续三年发展速度最快的企业,它的成功,不能不说与牛根生的职商有着莫大的联系。

  一个人如果有好的职商,处处都能找到让自己闪光的机会!

  一个人没有好的职商,到哪里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一生成就看职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6563.html

更多阅读

营销咨询师的恍惚(二):专业与行业

理想与现实反差极大,被理想折腾了近200年的国人,愈发珍惜当下的现实。身居高位的人,要有德;做咨询的,要德才兼备,这些都是妄语,君不见身边混日子的咨询师满地皆是吗?叶敦明感到真的有点恍惚了,靠智慧谋生的人,居然是那么的缺少远虑、深谋和自

餐饮的服务宗旨 餐饮“软件服务”的宗旨(二)

“软件服务”的宗旨(二) ——进行情感服务,抓住“回头客” 二、厚待“回头客”更要善待“头回客”。 消费者之于酒店,既有可能是“头回客”,也有可能是“回头客”。要占领市场,必须招徕“头回客”;“回头客”都是以“头回客”开始的,没有

青岛啤酒女总裁严旭:从零到三亿的质变(二)

华南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在深圳,针对深圳在华南地区消费能力最高、市场大的情况,严旭定下了主攻深圳市场的策略,推出了适合当地消费口味、价格合理的系列啤酒,在市场上成功塑造了青岛啤酒亲民、让利于民的良好品牌形象。正如严旭所说,“青

大卫-奥格威:从农夫到广告教皇的传奇(二)

中国目前已处于对日抗战的第8年,这场战争给大部分中国人带来了不幸与贫穷。已经有超过300万的中国人阵亡,据称更有5000万平民无家可归。中华民国这个拥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伟大国家尽可能早地走上战后恢复之路,符合国王陛下的政治利

故事:从自杀者到职场成功者的感悟(一)

为何在初入职场时走上自杀道路,“一个人要取得大成就,什么是最关键的因素?”这个问题在我的一生中,曾出现过无数次。      在刚参加工作时,我曾问过别人这个问题;在做了老总和培训师后,我又曾无数次被问到过这个问题。   在人人都

声明:《故事:从自杀者到职场成功者的感悟(二)》为网友不独一也无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