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自杀者到职场成功者的感悟(一)



为何在初入职场时走上自杀道路,“一个人要取得大成就,什么是最关键的因素?”这个问题在我的一生中,曾出现过无数次。

  

  在刚参加工作时,我曾问过别人这个问题;在做了老总和培训师后,我又曾无数次被问到过这个问题。

  在人人都追求成功的时代,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使我不得不对它认真思考,做出回答。

  每次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会想到比尔·盖茨、李嘉诚等著名人物的奋斗史,当然也有我身边一些普通人的成功经历,但我想得最多的还是自己的人生历程。

  在我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曾经历过曲折甚至惨败,但最终还是一步步走向成功,到底是什么推动我走向成功呢?

  每当我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当初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重新浮现在眼前。我深深地感到:真正决定个人成败的不在于能力、学识,甚至也不是理想,而是职商!职商才是成就一个人事业的关键。

  职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的含义是: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

  我们都知道有智商、情商、逆商等,而职商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它有什么特定的价值?

  很多成功人士的奋斗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就基本上是在工作中产生的,因此,职业素养和智慧就显得至关重要。

  换言之,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主要来自于自己的职商,而我个人的经历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山村,经过努力考上了重点大学,并成为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在学校,我是班里发表文章最多的一个,还得过全校学生业余科研成果奖。毕业前夕,校长亲自为全校一批有才华的人颁奖,其中就包括我。

  毕业后,别人都按照学校的分配去了各自的单位,我却反其道而行之:自己去找工作。就这样,我成了中国最早一批自己找工作的大学生中的一员。

  一生成就看职商一流员工的职业素养一生成就看职商一流员工的职业素养第一章从自杀者到职场成功者的感悟第一章从自杀者到职场成功者的感悟当我走进武昌火车站,准备去长沙找工作时,昔日的同窗好友,一个分配到北京工作的同学来为我送行,他有些伤感地看着我,很为我的前途感到担忧。而那时的我豪情万丈,在火车开出的那一刹那,我冲他挥了挥手,豪迈地说:“10年后再见!”

  但令我没想到的是,生活远远没有我想象的简单,很快,满腔热血的我就经受了巨大的震荡。

  费尽求职的周折后,我终于敲开了一家著名省报的大门。然而迎接我的,却是人生的第一记闷棒。

 原以为凭着自己的专业和学历,进了报社很快就会大展宏。不料,领导却安排我和另外几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做校对,每天工作到凌晨2点。这和我当初的设想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失落的心情可想而知,甚至认为领导看不起我们,情急之下,我们决定“罢工”。

  虽然“罢工”取得了“成功”,我们被调到了采访部门,但却给领导留下了“不服管”的恶劣印象。

  到采访部门后不久,第二记闷棒紧接着就来了:重要的采访任务从来轮不到我们,我们接手的都是些小报道。

  等到终于有机会采访重要新闻了,我所看到的,却又大多是平时不愿意看到的阴暗面。这与我在大学里想象的生活有天壤之别,我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震撼。

  后来报社虽然勉勉强强让我转了正,但是这时的我,在同事和领导眼里已经成了一个大事做不成、小事又不愿干的人。难道我真的是他们所说的那样吗?我一度感到十分压抑。

  我想辞职,但又不甘心,在大学里我发表了那么多文章,我的才华和能力受到那么多老师甚至校长的肯定,为什么在工作中却处处碰壁?

  于是,我决定去找社长谈谈。一天下班后,我带着自己的作品敲开了社长家的门,社长见到我很惊讶。我说明了找他的原因,激动地将自己工作以来的失意、梦想和矛盾全部告诉了他。

  在听了我近两小时慷慨激昂的“演讲”后,社长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很晚了,早点回去吧,好好干,会有大发展的。”本以为会得到社长的理解和支持,没想到……

  走出社长的家,种种失意一齐涌上心头,我的心凉到了极点。抬头一看,几颗寒星挂在天上。一阵秋风吹过,竟有一串凉凉的东西从我脸上滑落。我以为下雨了,伸手摸了摸,没想到是泪。

  在这种心灵的煎熬与思想的斗争中,我终于不堪负荷,病倒了,在老家休养了几个月,心情一直十分低落。

  大病初愈后,我漫步到湘江大桥。生活怎么是这样?怎么能是这样?……我不断地问自己。巨大的幻灭感和绝望感使我突然觉得活着是一种巨大的负担。于是,我一步步跨向栏杆……

  从死神怀抱中重新回到生活中来,我为自己曾做出如此愚蠢的举动而后怕,也不得不开始反思是什么导致我做出如此愚蠢的举动。这时,耳边突然响起普希金的诗:“朋友啊,不要忧伤,生活本来是这样。”

  它犹如当头棒喝:我一直在责怪生活,其实该责怪的是我对生活的片面认识!

  就这样,我从死亡的边缘重新回到了现实,从虚幻的人生设想中惊醒过来,开始正视我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我开始明白,生活没有错,错的是我对生活的认识,单位也并没有太多的错,错的是我自己对工作的态度。

 故事:从自杀者到职场成功者的感悟(一)

被300个字改变命运

  尽管决定了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可到底该怎么改?我又一次陷入迷茫。

  一天晚上,都一点多了,我还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后来把同屋的老记者给吵醒了。

  他迷迷糊糊地坐起来问我怎么回事?我对他说:“老吴,我困惑啊!”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换成是你,半夜睡得正香的时候,被人吵醒,本来就已经很不高兴了,更何况他还要跟你说他的困惑。

  这个老记者一下子就火了,冲着我喊了一句:

  “困惑困惑,整天就知道困惑,你就长着一张困惑的脸。”

  接着他平静了一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人为何要那么傻呢,为什么不先主动做好一件事给别人看呢。”

  这句话一下子就将我惊醒了:我一直挑剔单位,而不是埋头干事,没有一点儿成绩,却又处处要求单位重视我,这怎么可能?

  从那时起,我就决定以自己的主动和成绩来赢得别人的信任。

  不久,机会来了。一次,单位组织去旅游,路过某地的时候,大家停下来休息。我四处转了转,无意中走进一家商店,发现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生意很红火,于是就和这家店的老板聊起了天。

  回报社后,我以这家商店为引子,写了一篇关于当地经济发展的稿子,总共300多字。

  虽然字数不多,可领导看了后却表扬了我。因为社里本来没有给我安排任务,我却表现得很主动。

  这是我进入报社一年多来,第一次受到表扬。心里的兴奋自不用说,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更加明白:与其处处挑剔,不如主动做事。

  从此以后,我学会了在工作中主动出击,领导分配给我的每一个任务,即使是很小很琐碎的,我都会认真完成,争取做到最好。

  此外,业余时间我也在不停地思考,寻找新闻线索,真正成为了全天候的记者。这样的主动、不挑剔,最终成就了我。

  两个月后,我回家探亲,在没有任务的前提下,我利用假期时间采访了当地贫困山区的生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回单位后,我写了一篇长篇报道,刊发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其中反映的问题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并很快拿出了解决措施,将县里的旧领导班子换掉,下拨了部分资金,用以救济贫困山区。

 不久后,我被选去参加中宣部和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召开的经验交流会,并在会上发言。当时我刚23岁,是最年轻的代表。

  后来,我又做了一次轰动全省的报道。因此,省政府还专门为我开了一次庆功大会,会上,省委宣传部部长号召全省记者向我学习。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社长也在会上号召全社向我学习,我不禁想起了两年前我们谈话的那晚。

  不过是短短两年的时间,我实现了从不得志的自杀者到知名记者的巨大跨越。是什么让我有如此大的改变?

  我认为,这就是职商,在两年内我完成了3个转换:

  从被动工作到主动工作;

  从凡事挑剔到不找借口找方法;

  从游离于单位外的自然人到自觉遵守单位规定的单位人。

  每次回忆这段从失败到成功的经历,我都会想起比尔·盖茨写给大学生的11句格言,尤其是其中两条:

  (1)“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学会适应它。”

  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比尔·盖茨是改变世界的人,他将世界带入信息社会,但是,这样一个改变世界的人,却说要首先适应世界。这说明:你挑剔世界并没用,不管生活的波涛如何汹涌,你都先得跳到里面学会游泳。

  (2)“这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他期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有所成就。”

  这是比尔·盖茨对尊严的看法,在一次公司的小组会上,大家对此观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有三个观点,十分恰当地概括了比尔·盖茨这句话的价值:

  第一个人说:“一个人不管是初出茅庐的学生还是职场老手,对他个人而言,尊严占很大比重,但对公司而言,只有做出成就,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尊严。”

  第二个人说:“强者用能力取胜,让别人给予他尊严;弱者需要别人在乎他、同情他、理解他的尊严。”

  最后一个人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将自己的尊严看得重要无比。但是,单位不会为你的尊严买单,只会为你做出的成就买单。”

  多一分主动,就多一份希望;先适应世界,才可以改变世界……尽管现在,我已记不清那300字的文章标题,但这300字所透露的精神永久地刻在了我心里,它成就了我,使我开始从一个失败者走向成功。

  进入中国青年报社后找到

  职场腾飞的关键在省报干了几年后,我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了中国青年报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6566.html

更多阅读

青岛啤酒女总裁严旭:从零到三亿的质变(一)

8年前,她以“中国国有企业第一批公开招聘的职业经理人”身份加入青岛啤酒,从而揭开了青啤“走出青岛”“北啤南征”的序幕。 8年后,在她的带领下,青岛啤酒华南产能发展到超百万千升的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从1999年亏损到2006年盈利近3亿元

大卫-奥格威:从农夫到广告教皇的传奇(一)

1978年,大卫·奥格威出版了他的自传《大脑,生血和啤酒》,在《隧道尽头的光亮》一章的开头,他说:“我的生命在不同的空间里度过了几个阶段:在巴黎做厨师、在苏格兰卖炉具、为好莱坞做民意调查、服务于情报机构、在阿米什人那里做农民,然后

故事:从自杀者到职场成功者的感悟(二)

 中国青年报社一向非常注重个人发展,我感觉自己就像进入了新闻的自由天堂一样,工作格外起劲。   采访中央领导、得各种新闻奖,这些都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  可没想到的是,就在此时,我再次遭遇了职业瓶颈:做事并不讨好,成功

新婚妻子与卖菜老板 一位从变卖妻子首饰起步的老板(一)

一位从变卖妻子首饰获得2000元创业资金起步的老板,造就当今中国蚊香业的第一品牌。     今年3月份,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晋京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了“加大对经济困难乡(镇)村转移支付力度”、“在泉州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

声明:《故事:从自杀者到职场成功者的感悟(一)》为网友大众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