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从下岗职工到玉器商人



谈起自己从摆地摊养家糊口到卖玉石小有所成这十几年的创业经历,杨建敏总是笑,反复告诉记者这没什么可说的。不过这笑声背后的艰辛,只有她自己能够体会。如今她在石家庄南三条市场的古玩城里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3个摊位,晶莹剔透的缅玉和鬼斧神工的树玉都透着玉石特有的神秘、清新气息,然而这每一块玉石背后,都记载着杨建敏不平凡的经历。

  下岗后,她摆地摊跑遍了全国

  1995年,杨建敏下岗了。为了维持生计,她开始做起了小买卖,卖过皮鞋、玩具、服装等等,按照杨建敏自己的说法,地摊上能卖的她都卖过,甚至还摆过大街上常见的那种投球游戏的摊子,5元钱投几个球,投中了给奖励那种。杨建敏说,干这些都是迫不得已,自己没什么技术,也没什么门路,摆地摊凭自己的力气和辛苦吃饭,也是一条出路。

  那些年,杨建敏为了多赚点钱,几乎把自己的地摊摆到了全国各地,北京、广州哪儿都去过。有一年,为了追庙会,杨建敏从保定到北京,从北京又辗转到秦皇岛,连续跑了不知道多长时间。那时候正是冬天,为了白天要在集市上找个好地段摆摊,她晚上就和几个同样赶庙会和集市的同伴每人花20元钱,在农家大炕上睡觉,往往一住就半个多月。。

  忙着做生意,亏欠儿子太多

  杨建敏说,那些年自己摆地摊到很晚,回来时儿子已经睡了,早上起来,儿子又已经上学走了,有时候甚至很长时间见不到儿子一面。“有时候累得实在不想再干了,不止一次地想打退堂鼓。可是一想到孩子还在读书,一定要赚钱,把儿子供下来上大学”。凭着这股子信念,杨建敏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不过直到今天想起来,她仍然觉着自己亏欠了孩子很多东西。“没时间给他别的家庭给孩子的那种正常的关爱。”说起这些,杨建敏扭过头去,背着记者擦了擦眼睛。

 创业故事:从下岗职工到玉器商人

  不过好在儿子很懂事,从小就理解父母的艰辛,自立能力极强。2004年,儿子如愿考上了北京体育大学,这让杨建敏十分自豪,摆地摊供出了一个大学生,这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而且这些年来家里虽然清苦,但日子还是勉强维持了下来,十年经商,多少还有了一些积蓄。

  到缅甸,发现玉石生意商机

  2003年,杨建敏带着自己的积蓄到了缅甸,此前丈夫一直在缅甸做生意,发现当地的饭店十分赚钱,按照两人的计划,准备把钱投到缅甸开家饭店。不过中间合伙人变了主意,饭店开不成了。杨建敏和丈夫只能寻找别的商机。缅甸盛产玉石,当地出产的缅玉十分有名,逛玉石批发市场的时候,杨建敏萌生了做玉石生意的念头。据杨建敏介绍,当时玉石在北方还并没有被大家所接受,再加上本钱太大,对经营者的经验要求太高,总体来看风险很大。“我就是这样的人,敢闯敢干。很多时候干事情就是这样,担心这个那个越多你就越难成功。”杨建敏说,当时颇有点孤注一掷的意思,不想再摆地摊,做“大生意”就必须有胆识。当时市场里的古玩城二楼几乎没有商户,杨建敏毅然包下了一个门面,而那时连货架都没有。

  随后,杨建敏带上20万元钱南下缅甸进货。挑玉石是个专业性极强的活,没有经验的人很容易看走眼或者花高价进到根本卖不出去的玉石。“做这个生意没人带着你,到缅甸市场上选玉跟在国内摆地摊差得远了。”杨建敏回忆说,尽管当地的玉老板手下都有国内去的帮手,语言上不是问题,但在卖货上对方可是极尽所能,国内的老乡也帮不了你。一开始没经验,杨建敏只好选最笨的办法,把对方展柜上的所有玉器全包下来,这样做价格上肯定拿不到最低,但玉石的质量多少还有保证。可是第一批20万的玉石拿回来,总共没有卖出去20%,剩下的几乎都“交了学费”。

 经营几年,成了看玉专家

  如此几年下来,杨建敏不知道花了多少钱练自己看玉的本事。最初几年石家庄玉石市场并不景气,人们对玉器的了解不多,不过“物以稀为贵”,还能有些利润。随着去缅甸的次数多了,杨建敏在当地玉器批发市场上也有了自己的熟人,一些玉器批发商跟杨建敏也建立了不错的合作关系。最重要的是,经过这么些年的历练,凭借玉石的润度和雕工,杨建敏已经能轻而易举地估计出玉石的价钱,进货时不至于再花大笔的冤枉钱。几年下来,杨建敏至少也算是半个玉器专家了,介绍起稀有的树玉形成原理,杨建敏是侃侃而谈。

  后来,杨建敏逐渐掌握了一些经营之道,学会了如何了解顾客需求、把握市场走向。杨建敏还别出心裁,把进来的小玉件和传统的手工编织结合起来,亲自设计编制一些小饰品,市场反应很好。这两年,杨建敏依然每半年去一次缅甸,在古玩城里,杨建敏的生意做得已经小有名气。

  “闯就不能考虑赔,没有不开张的生意”

  

  杨建敏说,摆十年地摊练就了她不怕吃苦、敢想敢干的气魄,“第一次出国去缅甸,心里尽管没底,但你既然决定去闯,就不能考虑赔钱,越瞻前顾后越没法成功。”杨建敏说,“我就信一条,天下没有不开张的生意。只有坚持做了,才有可能干成点事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6610.html

更多阅读

下岗工人创业借贷申请 从“下岗工人”到“创业能人”

型Ⅰ:   九华镇四圩村17组的陈宝泉是一名从下岗工人奋斗成为今天的创业能人。   1995年,陈宝泉因为企业改制下岗在家。但陈宝泉不甘平庸,在看到了我市钢结构以及船舶配件的巨大潜力后,今年3月,他投资400万元在九华镇工业园新建了占

张果喜的创业故事:从普通农民到亿万富翁

1993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小行星用张果喜的名字命名。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张果喜演绎了从一个普通农民到时代弄潮儿的人生传奇。    1973年,江西省余江县邓埠镇农具修造社行将倒闭时,年仅19岁的农村学徒工张果喜大喊一声:“

创业传奇:从“油贩”到“大款”

  从“油贩”到“大款”的创业传奇     两年前,在佛山的大街小巷,每到周末,就能看到梁泽宇踩着自行车,满头大汗地四处兜售花生油。街坊们对他早已熟识,一听到他的吆喝,便团团围过来,跟他攀谈和买油。两桶油,一桶20升,按15元/升算,梁泽

李宪章创业故事:从卖扫帚到千万富翁

家里贫困万分时,他卖掉全家的救命口粮,筹本钱扎笤帚做小买卖为村办工厂干活时,别人一天挣3块,他却主动要求降薪,一天挣9毛村里给村民分地,他一分地都没要。 他叫李宪章,目前是禹城一家毛纺厂老板。就是凭着这种看似疯狂的“折腾”,他拥有了

安利营销总监:从下岗女工到身家千万

系列专题:营销总监成长录齐玉侠,今年60岁,是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上世纪90年代初与爱人双双下岗,月收入只有百余元。卖过牛奶、蛋糕,经历了不知多少困苦,但从未放弃,只因心中有个看似与现实差距甚远的梦想:把儿子送到海外留

声明:《创业故事:从下岗职工到玉器商人》为网友亽故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