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坦村支部书记 唐词左:“实觉得心里蛮寒心。”
唐清的妻子 魏吉云:“他们哭,我也就哭了,那个鱼你是没看见的,全塘都是,全部翻白了,没事。”
唐清的妻子不忍心看到这种情景,离开丈夫和孩子,到县城一家木板厂打工去了,她担心再次发生什么意外,连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没有了。
记者:“妈妈到城里打工去了,你自己做饭是吧。”
唐清的儿子唐克俭:“点头。”
记者:“是自己做的饭好吃还是妈妈做的饭好吃?”
唐清的儿子 唐克俭:“妈妈。”
记者:“想妈妈给你做饭吃吗。”
唐清的儿子 唐克俭:点头。
这时的唐清开始高度自责,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对不起妻子和弟弟。
唐清:“你一次一次这样,我就觉得我对不起他们。”
唐兵:“埋完鱼之后呢,我哥就说,他说我把你给害惨了。”
一时间,愧疚和矛盾交织在一起,唐清萌生退意。
唐清:“是不是把这个全部都扔掉,重新再来,我再去打工。”
但他思前想,还是觉得不能前功尽弃。
唐清:“里面还有1万多斤,2万斤,不是说我喂不出来,这个东西喂得出来。”
此时的唐清,觉得自己就像攀岩一样,一咬牙、使使狠劲儿就能上去,稍有迟疑就有可能掉下去。成败都是一潭水,为了剩下的这塘鱼,唐清已经没有退路。
唐清:“我学经验的钱已经交了,技术也差不多有,我为什么不再投入下去,就一步之遥了。”
于是,唐清购买了两台增氧机,解决了缺氧问题。而后,兄弟俩记起了养苗日记,还特意种了10亩青草喂鱼。到了2006年底,能够上市的鱼达到3万斤。唐清让弟弟拉了一车鱼到市场去卖,可由于刚上市,知名度不高,只见鱼活蹦乱跳的场面,却销量有限。怎么办呢?
当地的土家族年轻人,大都利用春节前后的农闲时节操办婚事。
村民:“来客了,哦,上茶,哦。”
各路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叙旧话新,开怀畅饮。东家一办酒席就是100多桌,每桌鸡鸭鱼肉,样样上齐。唐清觉得,如果自家的鱼能挤进婚宴,简直就是活广告。
恰好在此期间,乡邻程培钊结婚恭请唐清去喝喜酒,唐清觉得生意来了,便找上门去。
唐清:“钊娃子 钊娃子。”
程培钊:“搞啥子?”
唐清:“看管一下狗子。”
程培钊:“他问我办喜事要不要买鱼。我说那肯定要买,办喜事都是时兴的这个东西。”
唐清得到了肯定答案心里有了底,很快亮出价格底牌。
程培钊:“他说5.5元1斤,我说城里都只要5元1斤。”
唐清告诉程培钊,清水鱼新鲜无腥味,自然要贵一些。但是,他又担心对方嫌贵不卖。便打出自己的第二张牌——赊销。
程培钊:“他说先搞来用了,好就给钱。”
记者:“赊了多少鱼?”
程培钊:“将近100斤。”
程培钊:“后来五六个伙伴结婚都是在唐清那儿买的鱼。”
就这样,张家接儿媳妇用他的鱼,李家祝寿也来用他的鱼,乡邻过春节也买,唐清3万多斤鱼收入将近20万元。
食客曾玉林:“这个鱼肉质细嫩,没有腥味。”
可是,村里的气温要比荆州等产鱼区低7摄氏度左右,一年只能产一季鱼。如何弥补这个不足呢?唐清和弟弟特意修通了到鱼塘的公路,吸引垂钓爱好者夏秋两季上门钓鱼。
垂钓爱好者:“逮了一个大的,魁哥,拿舀子,拿舀子。”
建始县城居民 向远东:“老婆孩子都说这个鱼好吃,还要吃。”
记者:“它好吃在哪儿?”
向远东:“肉蛮细腻,没有腥味,再一个就是他搞的汤是清水鱼嘛,汤特别鲜。”
眼下到了垂钓的黄金季节,每天都有10多人来此钓鱼,原本打不起来的鱼反而显得弥足珍贵,大家钓多少要少,6元钱1斤不还价。
唐兵:“最多的一天是30多个人,钓走了400多斤鱼,收入呢,那一天可观,非常可观,2500、2600元钱。”
这潭水由文钱不值到年收入20多万元,唐清反倒觉得惆怅和遗憾,他的心头总是挂念着在外辛苦打工的妻子。
唐清:“收入还算可观,还是想呢,以后呢,她能回来。”
魏吉云:“过一年再回去。”
记者:“你儿子很想你呢,自己做饭呢!”
魏吉云:“长时间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