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智敏创业:一种眼光抓住‘农‘字不放



    上大学时,他弃工学农;毕业后,他选择回乡种植果树,带领农民致富。   

    世界创业实验室(http://elab.icxo.com)消息:见到师智敏时,他正在果园里察看果树的长势。6月初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远处排列整齐的水蜜桃树与师智敏黝黑的肌肤相互映衬,让人感到他和土地之间有着一份天然的和谐。

    读书时固执地弃工学农,毕业后放弃“吃机关饭”的机会应聘到一家园艺公司当技术员,提薪升职后却返回家乡重新当起农民。在一般人看来,师智敏的每一次选择都是那么不可理喻。然而,他用一次次的选择,诠释着自己对农村的深刻认识和对幸福、成功的独特理解。

    一种眼光抓住“农”字不放

    师智敏,家住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明星村四组,满手老茧,裤腿挽起,鞋上沾满泥巴,初看上去就是个地道的农民。

    拥有一家20多人的果业公司,几乎每天都要在城乡之间来回奔走,经常把自己的东风小卡车飙得飞快,总是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闲下来就看书或上网查询最新的农业资讯。这似乎又把他与一般的农民区别开来。

    “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湖北省劳动模范”……与这些“光环”相比,大学生农民、果业公司董事长、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咸安区果业协会理事长,这些交错更迭的身份更给师智敏的形象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走近他,看他浑身沾满泥巴在园子里忙碌,听他指着园中小路两旁的杨梅说:“再过两三年,等这些杨梅树长高长大,园子就更漂亮了。”那神情像在说自己的孩子。

    1994年,师智敏高中毕业。让亲戚们想不通的是,别人家的孩子考大学是为跳出农门,而师智敏填报的高考志愿却全部是农业类院校。“你还没受够农村的苦吗?”面对家人的反对,师智敏只好妥协,但有主见的他还是耍了个“小花招”:第一志愿填报了自认为不太可能考上的华中科技大学,其他的都照旧。

    然而,出乎师智敏的意料,他竟以610分的成绩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一学期过去了,他因成绩优异拿到了学校的一等奖学金,但他发现自己的兴趣依然在农业方面。“想想自己暗藏心中的理想,想想土地对自己的吸引力,思来想去,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学农!”说起当年关于学工还是学农的思想斗争,师智敏庆幸自己最后的选择。

    他在转学申请书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热爱农村,我必须走自己的路。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不很发达的国家里,农业技术显得十分重要。农村不仅仅需要拨款,更需要人才……”在老师的惋惜和同学的不解中,师智敏如愿转入了华中农业大学果树专业。

    家人得知他转学的消息后又急又气,却也无计可施,只能慢慢接受这一现实。由于媒体对他弃工学农的事迹进行了报道,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雪片般飞来。也许是冥冥中对他所作选择的嘉奖,通过“鸿雁传书”,他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在创业路上与师智敏携手走过十余年的四川女子杨玉凤,回忆起当年那段姻缘既羞涩又甜蜜:“当时我还在四川建材学校读书,偶然从一张旧报纸上看到对师智敏的报道,觉得他这人很有想法,便开始与他通信。”

 师智敏创业:一种眼光抓住‘农‘字不放

    转学后的师智敏如鱼得水,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获得了他引以自豪的“章文才奖学金”。1998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而在农大学习的近4年中,师智敏用学到的科技知识,引进葡萄品种帮家里改建了葡萄园。他的一个中学同学说:“他们家当时很困难,家里5个孩子,3个大学生,多亏了这一季葡萄。”

    毕业后,师智敏谢绝了班主任蔡洪礼老师推荐到武汉市东西湖区农委工作的好意,因为他知道自己更想做的是具有挑战性的一线科技工作。

    2000年,师智敏从四川明日风种苗园艺公司跳槽到攀枝花市出口枇杷示范基地。他同几位老专家一起攻克了花卉和反季节水果种植的一些难题,并由技术员升为公司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董事会成员,工资也涨到每月近4000元,每年还可以带薪探家6次。

    然而,优厚的待遇和光明的前程并未让师智敏忘记自己曾经在心里作过的承诺,家乡那片土地使他魂牵梦萦。他反复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很多农民离开了农村?黄土里真的刨不出金子吗?他个性中那股自信和不服输的劲儿仿佛在那一刻迸发了——如果我能证明靠农业致富不是空想,相信会唤起离开土地的农民回归农业。

    一种智慧黄土地里淘金

    仿佛要为他回乡创业的决心增加砝码,恰在此时,师智敏结识了两位果树“大亨”:一位叫吴清扬,另一位叫毛荣贵。老毛是种葡萄的行家,在上世纪80年代,他一年就能赚十几万元,而在当时,“万元户”还很罕见。老吴则是种桃子的高手,他在门前“巴掌大”的地方种了3棵桃树,桃子一年就能卖1000多元,这等于当时“上班族”一年的工资。这让师智敏更加坚信:做农民,只要有知识,肯吃苦,一样可以获得稳定丰厚的收入,一样可以活得自信、充实而有尊严!

   2001年年初,师智敏引进了一些果树新品种,让妻子杨玉凤先回家做嫁接和育苗。而他自己则在2001年年底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创业。这使师智敏又一次成为村里人谈论的焦点:“没本事在外面混下去了,只好回来了。”“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非要回农村盘泥巴,这娃简直是傻到家了。”乡亲们的议论并没有打消师智敏在家乡大干一场的决心,反而激发起他的斗志:“我一定要干出点名堂,让大家知道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为了解决品种实验基地的问题,师智敏把家门口的9亩水稻改成了水果品种实验基地。他的积蓄有限,短缺的资金只能从全家人的口粮中省;没钱请劳力,从栽种、施肥到果树管理,所有环节都是夫妻两个人自己动手完成。“真不晓得那段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回忆起创业初期的情景,在小城镇长大的杨玉凤无限感慨。

    师智敏的专业知识使他基本没走什么弯路,他陆续从全国引来20多个树种50多个品种。经过筛选他发现,艳光油桃、京春水蜜桃、丰水梨、东方明珠杨梅等十多个品种适合在咸安种植。在当时,咸安还没有种植油桃这类中高档水果的果农。

    在引种的同时,师智敏考察了武汉周边的很多果品批发市场和一些大的卖场,发现市场对高档果品的需求非常旺盛,但生产链条一环却迟迟跟不上。事实上,咸安便捷的交通条件和适宜的气候土壤,完全具备发展高档果品的条件,师智敏所引种的十多个品种正好填补了咸宁地区无中高档水果的空白。

    接下来的两年,果园的水果开始试挂果,但产量只有区区几百斤,销售商根本不愿意见他。师智敏和杨玉凤只得每天早上用板车拖到桂花镇上去卖,晚上水果卖完了,师智敏就用板车拖着杨玉凤回家。在常人眼里,一个大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进行果品开发,毕竟是有科技含量的,所以还算得上“体面”,然而蹬着板车到市场卖水果这样的苦力活总让人感到与大学生的身份不相称。杨玉凤说,卖水果的时候,师智敏最怕见到的是自己的小学、初中老师,每次见到后都要绕道或者把脸转过去。即使这样,师智敏还是卖力地给自己的水果作宣传。他的艳光油桃凭借硕大的个头、青中带玫瑰红的外观和沁人的芳香,赢得了极高的“回头率”,但更抢眼的是他的定价,别人的桃子一块钱一斤,他的油桃一块钱一个!这让桂花镇的居民记住了师智敏和他的水果。

    2004年,师智敏和他推广的部分果园已经开始受益。普通的桃子在当时每斤6元,而他所种植的京春水蜜桃每斤卖到24元,艳光油桃卖到了10元左右一斤。咸宁地区的消费者慢慢地接受了师智敏种植的果品,果农也开始向他求教相关的种植技术。

    创业成功后,师智敏又把目光投向了有机农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世界农业》上了解到“有机水果”的概念,他敏锐地感觉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无污染的有机水果这类高档果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为了求证有机水果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和咸宁地区发展有机水果的可行性,师智敏查阅了大量资料。经过对咸宁市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地形、气候等全面分析以及凭着自己对于果品行业发展的直觉,师智敏决定投身有机水果行业。

   2004年10月,师智敏“有机水果”的概念刚一提出,立即在当地引发了争论。多数人认为,在咸宁地区发展有机水果为时过早。师智敏的老师,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蔡礼鸿也善意地提醒他:“你不能这么大范围地搞有机水果的实验,技术和经济的风险都太大了!”

    但师智敏并不是孤军奋战。2005年初春,在咸安区委、区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师智敏在横沟桥镇孙祠村租下400亩荒坡发展有机水果。荒坡的周围,找不到其他的果园,有助于形成园内生态平衡。师智敏在行距、株距上都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他说,这也是物理防止病虫害的一种手段。三年过去了,最初栽下的水蜜桃、李子、杨梅、无花果等9个品种的果树长势旺盛,今年开始首次挂果,面积也扩大到1000多亩。

    去年5月,师智敏公司的产品得到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书,这是湖北省首家得到认证的有机果园。

    师智敏公司的名字是“天人有机果业有限公司”,之所以用“天人”命名,是因为他有一个比挣钱更为宏大的心愿,那就是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

    一种境界带领农民致富

    从温泉村走到咸宁市蚕种场需要大约半个小时,这条崎岖的小路师智敏一年内走了不下20趟。53岁的陈四海、52岁的毛会泉和46岁的林武生,2004年年初承包了咸宁市蚕种场50亩的园子,用的是师智敏的果苗和技术。师智敏每次到园子里去,老陈他们都会亲切地称他为“小师”,偶尔也叫他一声“师师傅”。园子今年试果,果树下种了很多瓜,老陈对师智敏说:“等瓜收了,请师师傅来吃瓜。”

    记者见到师智敏那天,他又来到果园,为老陈现场指导梨树的枝型修剪和油桃果小的问题。

    自己富了,家乡的村民却还守着水稻田受穷。师智敏说这是最让他感到愧疚的事。所以,在果树培植方面,他相当好为人师。让他高兴的是,在他的带动下,咸宁地区已经发展优质水果园5000余亩,并开始产生效益。

    在推广有机水果种植技术时,师智敏发现咸安果农之间的交流、沟通非常少,信息渠道缺乏;优良的种苗、适用的生产资料很难获得,产品分级、包装、销售等更难。成立果业协会迫在眉睫。

    2004年,师智敏倡议成立了咸宁市果业协会,得到时任区长袁善谋等高度重视,并在启动资金方面给予了支持。2005年,协会共订购果袋40余万个,为果农节约成本8万元。

   通过几年的创业探索,师智敏在经营方面也颇有心得,他认为,咸宁市的水果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走产业化和规模化的道路。为了使农民的产品利益最大化,在师智敏的指导下,果业协会对果农的产品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向厂家订购、统一开拓果品。

    每周的星期六是果业协会对会员集体培训的日子。家住付桥村14组的村民钱道松今年已经近70岁了,一直靠种植水稻为生,今年在协会培训时,钱老汉不仅积极参加,还恭恭敬敬地喊师智敏“老师”。他说:“今年我也准备搞有机果园,13亩地共种树苗650棵。小师告诉我,挂果以后的收入应该可以达到两万元。”

    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农民一样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师智敏为农民无偿提供技术帮助正是源于这样的信念。“用自己的所学去帮助别人,能体会到当老师的乐趣。”师智敏充分享受着付出换来的快乐。和农民在一起久了,他逐渐掌握了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的技巧。在上百人的大型科技讲座上,他一般不讲技术问题,他强调的是发展安全和高效农业的观点;在小规模的讲座中,他会讲一点理论知识,把专业术语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讲,这样,果农们在看书看到专业术语后才能够理解;在园子里,他用熟练的方言,讲的是如何实际操作。

    在技术培训中,师智敏非常强调果农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在今年艳光油桃的烂顶危害中,果农陈四海就提出,烂顶不是病理的,可能是缺乏某种元素,后经华中农业大学严格检验,证明了他的推理。看到农民的进步,师智敏十分欣慰。

    截至目前,师智敏无偿辅导了2000多名果农,发展会员246人,会员拥有的果园总面积达到5000亩,占咸安区果树经营的90%以上,平均每户果园实现的年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两万元。桂花镇明星村的果农师丛春,2002年从师智敏那里引种15亩艳光油桃,2007年共产出水果约5万斤,总收入10万多元,纯收入达7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亲眼看到师智敏将分级后更熟的桃子送到横沟桥福利院慰问老人。院长告诉我们,去年春天,师智敏送去了500棵果树苗,现在已经长到一尺多高了。

    师智敏有一个“野心”——力争4至5年内在咸安推广良种果园1万亩,使更多的农民栽上“摇钱树”,走上致富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6981.html

更多阅读

“湖湘农禅坊”是一种生活方式 农禅并重

搞房地产营销的大都知道,卖房子的上乘境界是向客户卖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王志纲先生多年前的观点。随着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上市,很多人对马云极为羡慕,当然也有人撰文说马云是一种“公害”,获得世人眼里如此巨大的成功,毕竟这只能是地

于正版《笑傲江湖》:就剩一种虐恋叫东方不败

2011年,《宫锁心玉》让于正红了,杨幂和冯绍峰爆红了,晴川哭着对八阿哥说的那句“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照顾自己”的煽情台词,更感动了亚洲电视剧评委,让于正力捧最佳编剧大奖!事实上,《宫》带来的感动,带来的炫丽,对宫廷斗争的尖锐批评,

有一种传奇叫做12306登陆不上去 传奇登陆不上去

有一种运动叫做春运,有一种心情叫回家,有一种传奇叫做12306登陆不上去。公元2012年元月,铁道部全面开通实名制网上购票。1号到4号,查询,购票,都比较简单、轻松。大家都沉浸在幸福之中,即“一票在售,世界我有”。什么支付宝啦,大家都会,网上银

挑战不可能 深圳万象城: 一种出路的可能与不可能

     “8个纽约第五大道,12个香港铜锣湾,超乎想象的购物天堂,上天猫就购了!”在天猫眼里,当今线下购物中心的模式已经“被他们甩了好几条街”。  受网购市场的冲击,沦为试衣间的线下的百货、购物中心频频关店、整改。天猫之前的淘

声明:《师智敏创业:一种眼光抓住‘农‘字不放》为网友变身吧挖掘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