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纪世瀛,现任北京市政协委员、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校长、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协会名誉会长等职务。1980年创办了北京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是中关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有24年的创业史,连续三届担任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是民营科技和中关村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和“代言人”,被新闻界誉为“中关村第一村民”。
21世纪初开始投身于民办教育,创建了北京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和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担任校长,“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担任名誉校长。
创办中国第一个民营科技企业,创办中国第一个民办的研究院,接着在家乡的九里山下建设中国第一个民办科技园,第一个提出中关村科技特区,第一个提出“中国经济民营化”,第一个提出“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二十几年中,出身平凡的纪世瀛搞了很多个第一,然而,在他卓越成就的背后充满坎坷,甚至是灾难。即便如此,为了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他从未表现过丝毫的退缩。他说:“一个人的能力虽然有限,但我死而无憾,我已经竭尽全力做一个有头脑有责任的匹夫,我最大的幸福是付出,而人生幸福与否关键在于主观感受。”
从科研到创业
纪世瀛有着苦难的童年,四岁时被送到一座菩萨庙里当和尚,在当地颇受仰拜的老住持见他干活卖力,机灵聪明,因此待他很好,并在各方面对纪世瀛进行重点传授,使他从小受到佛教陶冶。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家乡,受政府资助,从小学保送上高中,各科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后来,“不信中国人就不能搞原子弹!”的青年纪世瀛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原子核专业,成为我国科技界泰斗严济慈的关门弟子。正当他大学毕业准备为发展中国的原子能事业跃跃欲试的时候,“文革”风暴降临。粉碎“四人帮”后,在中国科技院物理研究所里,纪世瀛从助理工程师一直干到高级工程师,完成了我国第一个高比压环形核聚变实验装置的主体工程设计,并与同事成功地搞了一个供核聚变实验使用的研究项目。他的很多设计成功了,但并没有付诸实施。因为当时旧的科技体制大大地限制和束缚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成果大部分被当作展品、样品闲置起来。科技成果与生产力之间,总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科技人员心头往往有一种落寞之感。
1980年,一位颇有造诣的中年等离子专家――陈春先在参观考察了美国128号高技术公路和“硅谷”之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感召下,首先倡导搞技术扩散,搞中国的“硅谷”一条街。年仅38岁的纪世瀛又面临着人生的重要选择,一条是平坦、舒适的科研之路,一条是前途未知的实验小路。
反复思索后,纪世瀛决定与陈春先一同走出中科院的深宅大院,率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民办科技机构――北京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纪世瀛作为主持日常工作的服务部常务副组长,与陈春先一起开始了步履维艰的创业生涯。他们冒着风险、日夜奔忙,承接科技服务、研制、咨询项目,就是这点“星星之火”后来点燃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和海淀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对创业初期承受的巨大社会压力,60多岁的纪世瀛记忆犹新:服务部被查过账,被封过门,被盯过梢,被立案调查过,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信念却从未动摇过。1982年服务部被彻底封门后,他又创办了“北京市华夏新技术开发研究所”――北京第一个民办研究所,结果同样又遭厄运。纪世瀛愈挫愈勇,再次以家产做抵押借了5万元,重整旗鼓,与同仁们又创办了北京市理化应用技术研究所,成为中关村进入军事研究凤毛麟角的民营企业之一。正因为纪世瀛是“中关村第一村民”和带头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当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选举时,他连续三届当选会长,一干就是14年。
作为北京市政协委员,他曾经先后四次向党中央、国务院提议“把大力发展民办科技事业提到议事日程”,“把民营高科技企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点燃第三把火,创建中关村科技园区”,“加强民营经济理论建设”。这些提议都得到了中央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很快被采纳。在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的十几年时间里,他撰写了二百多条一百多万字的提案,是北京市政协委员中提案最多的人之一。其中很多是为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摇旗呐喊。
投身教育,培养青年企业家
纪世瀛从小就有个梦想当老师。在中关村打拼了二十多年的纪世瀛认为,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供给严重不足,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中关村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不再担任协会会长,办起了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实现了当“老师”的愿望。
他说:“改革初期漫长而艰苦的创业路上耗尽了我们的心血,就是只剩下一副骨架,也要做一个人梯让年青一代企业家登着梯子插上巨人的肩膀,从世界的高地上起飞。党有党校,军有军校,企业家也要有企校!”他立志要打造中国企业界的“黄埔军校”,要把企业家用生死成败血的经验教训和创业经典理论传授给年轻的创业者,“我们投身民办教育并不是要使中国多一个‘北大’‘清华’,这用不着我们去办,走那条路我们永远追不上‘北大’;我们也不是想多一个‘中欧’、‘长江’,他们已经很出色,用不着我们去奔命,我们的财力和资历永远赶不上他们,我们要建立一个完全新型的具有特色的“黄埔军校”。目的是培养能打仗的领军人物,同时激发全民族的创业激情,通过教育焕发企业家精神,焕发中华民族精神。”
纪世瀛基于24年创业之经验和教训,总结了“创业经典十九条”、“人生九大欲望”及“教育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教育改革新思考”等在教育界产生了些许波澜。他很清楚自己是教育界的新兵,但他毫不介意自己人微言轻,也不在乎别人评头品足。现如今,他又提出建立“创业教育工程体系”,将创业学和创业教育作为后半生的事业。
得知国际上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先生梦想在中国建立一个亚洲最好的商学院,纪世瀛又出人意料地酿成了一个新的产儿――“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并承办了轰动中国的世界首次诺贝尔奖得主北京论坛。
回顾自己的一生,纪世瀛不假思索地说:“创业是人生的主题,也是人生最大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