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春节,是搞了4年鸵鸟养殖的杜晓征最穷困潦倒的日子。因为这些鸵鸟,老杜落到了啃方便面的地步。除夕那天,实在挺不下去的老杜开口向妹妹借钱。
杜晓征的妹妹 杜晓玲:“我们都回婆婆家过节,他给我打电话说,想办法给我送点钱,我这连过节的钱都没有了。人家都吃饺子,我们连吃饺子的肉都没有了。后来我就给他送点钱过来。”
杜晓征:“她帮了我的忙了,起码我过个安稳年,没有讨债的了。”
靠妹妹救济的3千块钱让老杜和他的鸵鸟们总算能吃饱肚子过了年。就这样老杜,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独自看着自己的鸟场发愁。
杜晓征经营着一个占地8亩的养殖场,难道一点钱都赚不到吗?他曾经帮自己的父亲经营一个机械加工厂,有八、九十万的家底,可这时如何落破到此地步的呢?他会走出困境吗?
早在1997年,老杜就和三个朋友合股投资了一百多万,以12万元一只的价格买了7只种鸟,在北京市阊平区流村镇建起了养殖场。从此开始了他艰难的生活。现在,已经和他离婚的妻子提起当时的情形还是感触很深。
杜晓征的前妻 陈娜:“夜班都是他值,一点钟躺下,三点钟起来,第一批小鸟出来,我们都高兴极了。他就讲话,就真跟自己的孩子似的。经过42天给他培养出来的,确实挺难的。”杜晓征:“就是靠书本,自己重新学,没搞过养殖,本身我就是个在岗职工,没接触过养殖。”
汗水没有白流,第一年他们卖种鸟,赚了100万左右。四个人一商量又把这些钱都投在了鸟场的建设上。准备大干一场。可是好景不长,养殖户渐渐多起来。种鸟的价格也从十几万元骤降到几千元钱一只,老杜的鸵鸟从7只繁殖到了100多只,却一只也卖不掉。
杜晓征的妹妹 杜晓玲:“就光卖鸟,其它的开发全都没有,所以慢慢就走下坡路了。”
2000年5月,就在老杜一筹莫展的时候,辽宁抚顺的一个养殖户打电话来,要以5千元一只的价格买75只种鸟,急于求成的老杜不假思索的就和对方达成了口头协议,盼着早点赚到钱。他向其它鸟场买了60只种鸟,凑足数量,亲自压车到抚顺。可一到那,就发现不对劲了。
杜晓征:“就说我的鸟质量不好,条件比较苛刻,宰一个下蛋的有硬壳蛋的就付款,很刁难我们。把我所有的员工都关到一个屋里了,一个一个的审问,这鸟多少钱买的,是不是种鸟。”
在双方理论了三天之后,对方仍然强调老杜运去的部分鸵鸟质量有问题,惟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再运来15只,把质量不好的鸵鸟换掉。于是他们把员工放了回来,把老杜却扣在了那里。杜晓征:“半山坡上的一个地,窗户上都是铁栅栏,四个人看着,我连上厕所都有人看着。”
杜晓征的前妻 陈娜:“正赶上那几天孩子上学,学校有事找不着他,打电话到哪都找不着,家里人着急,急坏了。”
第二车鸵鸟又运到了抚顺,可是对方仍旧以鸵鸟质量不高不肯付钱。而鸵鸟也不让运回。这时候,他意识到对方不想买鸵鸟,这其实是一个圈套。
杜晓征:“你说种鸟是产蛋的,他就说不产蛋,总而言之,这鸟他就是不想给你钱了。”
老杜见事不妙,就在员工的掩护下偷跑出来报了警。对方依法得到了惩处。可是老杜还是赔了20多万元,这让本来就不景气的养殖场雪上加霜。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
杜晓征:“当时还是做生意经验欠缺一点,没考虑那么全面,也过于相信对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