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投资商的青睐
马云和他的伙伴们抓住了商人最关心的焦点———买与卖,让商人把求购及求售商品的资料免费“贴”在“阿里巴巴”的网站上。很快便吸引了全世界商人的兴趣,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们的网站。从1999年3月成立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已经拥有了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万名会员,库存买卖类商业信息达30万条,每天更新的信息超过2000条。
芝麻终于要开门了。1999年,瑞典一家著名投资公司InvestorAB派副总裁蔡崇信到杭州考察“阿里巴巴”,短短几天,蔡先生告诉马云想加入“阿里巴巴”。他的决定轰动了InvestorAB的高层,凭借多年经商的经验蔡先生确信“阿里巴巴”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公司。蔡先生的加盟在投资银行界产生了连锁反应。10月,华尔街的高盛证券公司打破惯例,牵头作为第一投资者,其他还有欧、美、亚各洲一流的基金公司参与,500万美元的第一轮风险投资基金注入了“阿里巴巴”。
亚洲首富、日本软库(softbank)公司总裁孙正义在1999年10月底首次见到了马云。一见面,马云就说我不需要钱,我只想谈谈我对“阿里巴巴”的理解。这位亚洲首富说他还没有听说过“阿里巴巴”,他的助手临时将“阿里巴巴”的网页调出来,马云现场介绍。6分钟后,孙正义说:“等一下,我出1500万美元。”马云当时就断定孙正义就是他要与之合作的人。第二次见面,两人的交谈更是简练。马云提了3个条件,孙正义分别做了承诺。第一,马云希望孙正义本人亲自做这个项目,孙正义说:“我从来不作任何公司的董事,我就作你的顾问吧。”第二,马云希望用“软库”自己的基金,孙正义答应用自己的“闲钱”。第三,金额问题。3分钟内,双方达成了协议,“软库”投资2000万美元帮助“阿里巴巴”拓展全球业务,同时在日本和韩国建立合资企业。
对于风险投资,马云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互联网公司需要有足够的钱,而不是太多的钱,许多公司倒闭就是因为钱太多了。在“阿里巴巴”诞生不久就有许多风险投资商通过各种途径找到马云,但大多被他婉言拒绝了。他认为选择投资者最重要的是要看投资者对你事业的态度,而“阿里巴巴”希望做成一个80年到100年的公司,上市套现并不是“阿里巴巴”的目的。
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思路
马云认为最好的模式就是把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他对公司的要求是千方百计把网上交流做好,把信息做好。至于网上支付、网上交易等完全可以通过现代银行的支付手段,为什么要搬到网上来呢?他觉得在国内资金流、物资流系统不完善的环境下,完全没有必要把三五年之后的事拿到现在来做。
“阿里巴巴”的将来是什么?马云说,我们希望改变全世界2000万商人的工作方式,我们希望每天早上商人打开自己的电脑、手机,首先看到的是“阿里巴巴”的界面。现在马云强调的也是“阿里巴巴”一直以来遵循的:利用国际资本迅速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国内市场。欧美国家的企业信息化的程度较高,对电子商务的需求也较强烈。相比之下,国内的市场就还处于培育阶段。因此“阿里巴巴”的策略就是从一开始就打入国际市场,利用国际上良好的商业环境迅速扩大市场、壮大自己。马云说,“阿里巴巴”不会把精力消耗在国内永无出头之日的恶性竞争当中,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做一些培育市场的实事。这就是马云的过人之处。
马云很强调“阿里巴巴”的精髓是用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马云认为,一个缺乏文化的企业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一个没有文化的网站也将是一个缺少灵气、无法聚集人气的网站。竞争对手能够拷贝我们的网站,但是无法拷贝我们的文化,无法拷贝我们的团队。马云相信,凭借他们富有创业精神的团队,即使所有的机器在瞬间毁于一旦,他们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建“阿里巴巴”。他重视西方的运作手段,要求公司的管理、资本的运用、全球的操作均采用西方的方式,并用严格的制度保证事业以高效严谨的模式运行。马云的几句名言,既能体现出他绝妙的思维,也对大家进一步理解他的创业精神有所帮助:
关于赚钱:真正会赚钱的是把钱看轻,把事做好。
关于竞争:最大的失败是放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时间。
关于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比兔子还要快,又要比乌龟还要耐跑。竞争会迫使更多的企业上网,不上网的企业,会老不会大。
关于风险投资:我们选风险投资商的难度和风险投资商选我们的难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