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记者 倪轶容
一个合理的公司治理框架,一个畅所欲言,言无不尽的环境,这两点都是中国企业先天缺乏的基因,需要在后期好好恶补。
“我身边很多企业老总跟我讲,希望通过上市使自身变得更加‘正规化’。每次听到这句话,我的两个眼睛就瞪得大大的,像傻子一样看着他。上市让企业规范化,言下之意就是说,上市之前可以不规范?这根本就是个悖论嘛!”在“福布斯·花旗2010中国潜力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上,中欧商学院教授丁远开始“炮轰”一些以上市为目的的企业,“作为一个非上市企业,也完全可以建立一套严格的公司治理模式,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等等,谁都没有禁止你去做,所以‘上市让企业变得更规范’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借口,一个伪命题。”
在丁远看来,上市当然是有好处的,总的来说,一个是融资,一个是套现,但是这两点都应该是手段。可惜的是,很多企业把上市当成了目的,从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企业已经上市了,那么,上市之后干什么呢?我们中国人爱说,‘做大做强’,但是我想说,做大并不一定代表做强。韩国有个公司叫‘大宇’,1972年的时候已经成了韩国第二大出口商,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它的创始人金宇中反省说,是自己的野心太大了,在企业鼎盛时期,做了大量的并购。这样,企业的规模确实扩大了,但是它的会计、内部控制、财务准则等等方面都没有跟上,最后结局非常惨。但是,目前看来,盲目追求市场占有率、企业规模还是一些上市企业的通病。”
另外一个方面,当企业上市以后,整个企业运营成本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监管、信息披露等,也对创业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我发现,目前很多企业都是“创业者主导”的公司模式,这个模式其实是很有问题的,尤其当创业者主导的公司治理模式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国传统的封建集团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整个公司面临的风险就以几何基数增长了。
丁远表示,正是因为这个企业不断地成功,不断地成长,一次一次证明公司老板是对的,这就带来了一次一次的逆淘汰。最后,当这个公司上市的时候,董事会剩下的都是只会对老板说“yes”的人。我参加过很多企业的咨询项目,发现在民营企业里,这样的情况非常多。而这种情况,往往会造成公司的盲目扩张、多元化经营,从而也大大放大了企业的风险。所以,如果一定要上市,就先要把“创业者主导”的企业模式,转变成一个上市所需的开放型、权利制衡的模式。
“在我看来,一个做好了上市准备的企业,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公司治理框架,包括股权结构,大小股东之间平等、透明的分配机制,以及股东和企业高管团队之间合理的分权机制。如果有一个好的机制,那么这个公司治理的框架60%-70%就已经理清了,剩下的是软的东西,就是一个畅所欲言,言无不尽的环境。要有吵架、讨论、争辩,这样才能形成团队决策机制。可以说,这两点都是中国企业先天缺乏的基因,需要在后期好好恶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