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 低碳经济引领商业发展新潮流



文/徐薇   谢来辉

虽然哥本哈根会议已经落幕,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是气候变化的国际博弈仍将继续,而且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已经势不可挡。许多商界和政府领导人都认为,消费者所代表的市场力量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低碳经济的转型。

在发达国家,转变生活和消费方式,是减排的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于许多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而言,低碳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关键是实现生产结构的转型。不过发展低碳经济也终究离不开消费者的参与,中国的消费者数量庞大,在低碳经济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转变消费方式宜早不宜迟。要实现消费模式的转变,就要改变消费者传统的消费偏好,而这离不开产业界、投资者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势必为商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把握这一低碳趋势,必成为未来商业发展潮流所在。在这里,我们来看一看,国外商家是如何打低碳消费牌?

 

方兴未艾的“碳标签”

碳足迹被用来标示个人或团体的“碳消耗量”。碳耗越多,碳足迹就越大,个人或团体对气候变化所负的责任也更大。碳足迹既包括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包括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而碳标签(生态标签),则是指将碳足迹附在耗能产品或其包装上,告诉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

据研究,在国外市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依据商品的碳标签选择商品。据《文汇报》报道,85%的英国消费者在购买时会考虑产品的环境成本,约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希望了解更多的关于产品碳足迹等方面的信息。

2008年10月,英国标准协会、节碳基金以及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Defra)联合发布了评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碳足迹PAS 2050标准。该标准计算了产品和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从原材料的获取,到生产、分销、使用和废弃后的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帮助企业寻找减排潜力,并开发更小碳足迹的新产品。此前节碳基金已经尝试在包括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多家公司的约75种产品中试行PAS 2050标准,并贴上“碳标签”。一些国际标准组织也开始讨论将PAS 2050标准转化为ISO国际标准的可能性。所以,伴随着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碳标签”必定也将展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甚至可能成为国际贸易流通的参考标准。

为消费者服务的“低碳向导”

与碳标签类似的,还有所谓“低碳向导”,也是旨在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和服务的环境信息,促进消费者进行低碳消费。但由于具有更多互动性,逐渐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最近几周,美国出现了一个新做法,消费者可以用苹果iPhone手机上的条形码扫描器来扫描产品。正如该软件的免费提供商GoodGuide所说:“消费者在超市货架旁就能对条形码进行扫描,立刻就能看到对商品的健康、环境和社会责任详细而独立的研究评级,而手机中可以接受扫描的商品超过5万种。”这样的做法使得消费者如果有足够的兴趣就可以去了解包装和价签以外的东西,对自身的环境足迹有更好的把握。目前通过手机扫描可以看到超过5万种的产品信息。

Green Irene是一家与消费者直接互动的“绿色公司”。通过咨询,消费者能够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了解如何海外减碳。这家公司的几位创立人从考虑如何使他们自己的住宅低碳化,如何选择性能良好又节能的荧光灯泡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动力。Green Irene的创立人之一罗萨玛瑞·斯坦福认为,人们会很乐意雇一位“绿色专家”来告诉他们如何做且怎么做。

与此同时,利用网络媒介将低碳产品公之于众的直接方式也成为一大亮点。作为Woolworth的继承人,皮瑞斯利亚·伍尔沃斯以家族的名义在PriscillaWoolworth.com创办了新类型的商店,帮助主流消费者选择生态友好型产品。他们对产品进行研究,并通过审查商店的产品,以帮助消费者区分哪些才是真正的绿色产品。值得一提的是,Woolworth家族世代建立的信誉在商店的运作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与此类似的,商家也可通过主流媒体宣传低碳产品。英国《卫报》开设专栏设立了一家生态商店,目前已有1000多种商品,产品的价格公平,全部是有机的、生态友好型产品以及创新型的节能电子产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可以预见“低碳向导”将以更丰富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不论是“碳标签”,还是“低碳向导”,它们具有共同的目的——推动低碳消费,并促进供应商的低碳生产和服务。

传统产品的低碳化

低碳消费呼吁人们选择生态友好型产品(绿色产品),然而让这类产品成为主流也并非易事。一些研究调查表明,许多消费者会选择生态友好型产品,但他们能够接受的价格是有限的。换言之,这些产品的价格只有在一定限度内才可能被消费者接受。对于那些价格比同类产品高的生态产品,被消费者接受的关键问题在于,绿色是否意味着更好。

如果生态友好型产品花费更多,那么它们的附加值将成为主要的考虑因素,其市场信息需要兼具产品性质和绿色价值。Green Works公司的Chlorox就是这样一类清洁产品,通过将价格维持在竞争水平上与传统产品竞争,注重产品自然成分的环境价值,比如利用椰子制成蛋糕的糖衣。

一些公司从与化学暴露有关的健康因素角度开发生态友好型产品。Seventh Generation公司开发了利用百里香生产无毒清洁产品的生产线。直销公司Only Green也已开始生产清洁产品以降低成本,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Only Green的市场经理格里斯特·威特夏表示,他们的产品具有价格竞争力和简洁独特的包装,因此更容易被选择绿色产品的人们接受。

电信产业正从生产和运营方面进行减排,同时减少产品本身的环境负面效应也成为其努力的方向之一。诺基亚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厂商,正在研究完全利用可回收材料,如饮料瓶和旧轮胎的塑料,制造手机。另一家手机生产商索尼爱立信于2008年宣布了一项“绿色心脏”计划,包括公司未来产品使用生物质塑料和可回收材料、低耗能充电器以及提供在线使用手册(而非纸质)等方面。

据英国《经济学家》最新的文章报道,人们广泛使用于为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Ipods等小家电的变压器,在电流转换的过程中将浪费一半(有时甚至是80%)的电流。所以,在不经意间,这些小玩意其实是电流的“吸血鬼”。文章还提到,人们没有注意到的类似“超级耗电”小电器,还有比如充电器、大屏幕电视、有线或卫星电视的机顶盒等等。普通变电器一般都由铜丝线圈制成,如果能够使用集成电路的转换器,损失将只达到20%。如果全世界的这些小变电器(约有50亿个)能够换掉,将可以每年节省电费20亿美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0万吨,相当于关掉八座火力发电站。不过文章提出,要替换这种变压器并不容易,因为主要产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这些东西太便宜了。尽管如此,有关组织正在积极游说美国政府采取管制措施,以推动实现这种替代。

零售业巨头为低碳经济推波助澜

在低碳经济的世界里,企业的碳排放将收到越来越多的监督。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中致力于减少碳足迹是大势所趋。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能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甚至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汇丰银行根据各国为此次金融危机而出台的刺激计划进行的测算显示,截止到2009年4月22日的相关数据统计学显示,全球总的经济刺激投资约为3.1万亿美元,而其中与气候变化、低碳有关的“绿色刺激投资”(green stimulus)超过4700亿美元。

 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 低碳经济引领商业发展新潮流

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的碳披露项目(CDP)是一家著名的旨在让世界上最大的企业公布它们的碳排放的非盈利机构。2007年,CDP公布了2400个世界最大企业的排放数据,占全球人为排放的26%。2008年,公布数据的企业将多达3000个,其中包括许多全球工商巨头如沃尔玛、通用电气、乐购、吉百利史威士、宝洁等。据CDP的CEO保罗·狄金森说,这些企业带来了40%的人为排放。可见,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企业必须在其经营管理中考虑碳排放因素。在碳排放问题上拥有成功表现的企业将获得投资者、消费者以及政府等各种利益相关方的青睐,同时获得社会的肯定。反之,企业可能面临来自相关方面的各种风险。

各种企业显然应该化挑战为机遇。而且,零售业部门作为连接消费者和供应商二者的纽带,能够起到同时引导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引导后者的作用尤其突出。TESCO和沃尔玛等零售业巨头正是当前低碳经济发展潮流中的典范。

英国的全球第三大零售商特易购(TESCO)从2008年春季开始在英国市场实施碳足迹和碳标记工作,目前已有包括牛奶、灯泡、洗衣粉等在内的114种产品接受了碳标记。与此同时,TESCO在中国的第一家“Lifespace乐都汇购物广场”于2009年底在青岛落户,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模式、运营经验以及绿色节能措施。可以预期,TESCO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将碳标签引入中国。

而沃尔玛已经于2009年7月宣布,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信息,并制作碳标签供消费者了解。预计此举将影响沃尔玛所涉及的10万个供应商。而沃尔玛中国方面也已经表示,计划将碳足迹标签在中国实施。作为在全球范围拥有众多连锁超市的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是有目共睹且值得效仿的。长期以来,它走在低碳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前端,致力于降低污染和缩减碳足迹,同时对产品的供应者抱有同样的期许。其发起的“可持续指数”行动通过将供应商和产品的环境表现进行排名,以向整个利益链中的供应商施压,迫使他们“绿化”经营。

可见,在低碳经济潮流和高度开放的商业环境之下,企业如果不努力缩减产品和服务的碳足迹,届时将可能丧失许多商机。考虑到世界各国的政策发展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我们不难看到,企业运营的大环境正在发生改变。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迅速转变的过程中,在碳排放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可能将获得新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低碳经济下的商业模式

美国《商业周刊》网站最近有一篇题为《低碳经济下的全新商业模式》的专题文章。文章认为,哥本哈根会议的强烈信号是人们的焦点已转向解决问题的方法,企业领袖们都在期待着规制或限制碳排放。文章提出目前正在探索的有四种新的商业模式,而未来的低碳经济需要这四种模式同被采用。首先是“清洁能源模式”。这是当前最受瞩目的模式。如何能够以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而不影响经济增长?对于新兴市场,特别是像中国和美国这样依赖煤炭的国家,要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未来核能工业的大发展还可能极大改变人们的交通模式。

其次是“生态产业模式”。它旨在低碳约束下实现产业再造,通过各种循环经济概念的综合、能源效率以及产品和过程创新等。该模式着眼于在部门层面实现各具特色的创新以达到碳中性。该模式也能够促进分布式能源制造,以将可再生能源整合到新的产业生产设计中去,从而取代现有能源基础。

第三个方向是服务型经济。其中所有权规则和实体商品的组合模式,被新的使用与服务提供方式所取代。在拼车,以及提供保洁而非销售化学溶剂等例子中,正是体现了这种模式。

第四种可谓是最为遥远的,是“功能模式”(Functional Model)。当然这对于Web2.0和Twitter一代而言,可能也并不遥远。在功能模式中,人们想达到的消费需求可以因为虚拟而非实体的功能所满足。比如功能性食品,虚拟旅游,电子社区,或是功能性服装等等。这种模式在于提供同样的感觉满足消费者同样的需要,而无需物质基础和媒介的资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8771.html

更多阅读

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展望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摘 要: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经济研究呈现出越来越热的势头。随着低碳经济研究的进展,国外学者主要从低碳经济的概念、碳税和碳交易市场、低碳城市建设以及发展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析,国内学者主要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发展

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是 制度创新是低碳企业的必需选择

    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普遍低下,尤其是制造业一直处于国际分工的最低端,即国际产业链的价值谷底,因而,从国际分工和财富收入来看,我国的制造业一直在为发达国家的企业打工。虽然影响竞争力的因素是一个组合,也是基于历史缘由造成

有机肥迎来了好机遇 低碳时代,彩棉迎来新机遇

低碳时代的到来,对于彩棉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绝佳的机遇。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都会产生新的转变。在纺织服装领域,没有哪一种概念,能比彩棉更体现低碳、节能、环保的特点。彩棉顺势而为,在纺织原料市场、终端产品市场取得新的突破,正

声明:《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 低碳经济引领商业发展新潮流》为网友重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