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创业 “草根”英雄的创业传奇

 草根创业 “草根”英雄的创业传奇


 陈建华:200多万变成46亿神话的“创作者”

  [人物背景]省工商联新任副会长,恒力集团老总,33岁。恒力集团现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无梭织机3000多台,数量居国内老大、东南亚第二。该企业去年投入达34亿元。

  陈建华出身农村,他说小的时候家里太穷,3块6毛钱的学费只缴得起1块6。1985年,14岁的陈建华初中没毕业就开始做起泥瓦工,一做就是三年。一次,他从工地三楼上摔下来,在医院动了手术。泥瓦工做不成了,他开始学着别人去做丝绸生意:收购白茧丝,再将其卖到丝织厂。为了扩大货源,他将上万元的现金货款缝在衣服里,只身闯四川、陕西、山东、湖南、云南,最后在广西扎根下来,与当地18家缫丝厂建立了长期固定的业务联系,也就是这几年,他靠积累掘得第一桶金——200多万元。

  1994年5月初的一天,对陈建华来说,终身难忘。他路过镇上一家有名的织造厂时,听人议论说这家厂马上要卖了。一打听,听说280万就卖。他立马去找镇领导,提出要买。镇党委书记答复可以,开价300万。陈很精明,问工厂有没有土地证。答复没有,但可以办,要再加50万。到了15日,谈判又遇麻烦:曾在这家织造厂当过厂长的镇工业公司某领导,对厂子有感情,不甘心卖给一个私人老板……到了5月17日下午四点,终于有了最终的结果:369万成交。消息传来,织造厂一片哗然。一夜间,工人全部走光,只剩下一个71岁的门卫和保卫科长。面对工人的不信任,陈建华首先公布一项规定,每个月15日发工资,雷打不动。这对于过去年底才能拿到全年工资的工人来说,吸引力不小。果然,工人们开始陆续报到上班了。陈建华发现,过去这家工厂之所以被拖垮,主要是三角债太多,所以他又公布了一个规定:企业销售必须拿现款来,产品卖不出去就打折卖,决不拖欠货款。在此基础上,他出台了企业“三不”原则:不担保、不欠债、不进亲戚朋友!企业在陈建华的手中出现了奇迹:1995年底挣得1000多万,1996年底挣得2700多万。陈建华终于有了扩张的资本。

  1997年,陈建华来到浙江柯桥的中国轻纺城,看到危机:一些纺织厂使用无梭织机,每天能织布400米,每个工人能看管10多台机器,而他的机器一天只有40米,每个工人只能看管两台机器。回来后,他头脑里整天转的就是买土地、造厂房、进机器。1998年,他进了306台国际先进的喷水织机,没想到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纺织产品利润剧降。但陈顶住压力,反而又上了500台喷水织机。到了8月,纺织业复苏,利润率大升,陈建华的机遇来了。随后的几年,他不断增加投入,企业进入了快速膨胀期。截至去年,已拥有3000台无梭织机,数量跃居国内第一、东南亚第二。目前,陈建华的企业总资产已胀溢至46亿。

  陈建华的企业是化纤用料大户,为防止企业“吃不饱”,他萌生了新上溶体直纺项目的念头。去年,陈建华投资34个亿,从德国原装进口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他说,我现在是要打造一个世界最好的纺织企业,我们的目标是国际竞争。

  缪汉根:“蛇吞象”兼并长成的印染大王

  [人物背景]盛虹集团老总,39岁。盛虹去年销售7亿元左右,成为国内染整行业龙头。该企业新上的溶体直纺项目,投资达20亿元。

  1983年,高考落榜的缪汉根回乡,进了村上的丝织厂当工人,每月30多块钱工资。从一线工人,到仓库保管员、再到分管经营的副厂长,他在丝织行业摸索出些经营门道。1991年,丝织厂又办起了一家印染厂,缪汉根当上了厂长。企业初创,条件艰苦,他和其他工人一起在简易的石棉瓦工棚里干活。靠着这种吃苦耐劳作风,印染厂在缪汉根的手中一天天长大。

  1997年,企业改制,缪汉根迎来人生第一次机遇———和中层干部一起买下工厂。这之后,他开始不停地玩“蛇吞象”,收购的企业不下10家,其中包括两家染织厂、三家宾馆、两家媒体。据他回忆,1997年收购两家染织厂时,他自己企业的资产不过1亿多,而那两个企业资产加起来,也足有1亿。别人都说他疯了,但他还是硬生生把它们给吃了下来。就这一下子,缪汉根在染织行业的规模成倍翻番,并逐渐扩张出10个工厂。现在,缪汉根每年染整坯布10亿米,在亚洲雄居第一。在不停顿的“蛇吞象”中,他找到了自己的财富路径:做企业,起步要扎实,但是到了一定阶段,想做大事,必须突破主业,突破自我积累、滚动扩张的思路,大胆运作资本去买企业,而不是单纯的买设备。这两年,他收购的题材越来越广,感觉能赚钱的,都去“吞”。去年,他先后买下《电子政务》杂志,收购香港一家上市企业,并酝酿收购一家美国上市公司……

  缪汉根坦言,除了胆量,创业者还需要些做人的基本底线,诚信是金。1998年,他吞并一家丝织厂,由于事先了解不透,后来不得不追加投资2000万元,资金链面临断裂。关键时刻,“诚信”救了他。几年前,他与山东一位老板做生意,进了200万元煤炭,货款还没付,这老板就进了监狱,两年后才出来。按规定,早过了追款的期限,惟独缪汉根把货款一分不少都还给了他。这事在圈内传开,所以知道他资金困难时,生意伙伴都来帮他,银行也给他贷款,就这样,他终于渡过了难关。

  施清岛:福建客商领军者的传奇

  [人物背景]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老总,同时也是吴江闽南经济促进会会长,40岁。福华织造在当地纺织业以善出新品而著名。该企业新上的锦纶项目,投资将达7个亿。

  1986年,22岁的福建人施清岛来到南京采购布料。在一家小旅馆,他听人说吴江盛产丝绸布料,连夜坐火车辗转来到吴江盛泽。他可能想不到,在今后的18年里,他的命运将维系在这个神奇的小镇上。

  当时的盛泽,村办的纺织企业很多,施清岛主要与这些企业打交道,将他们的产品长途贩运到福建去,赚取其中的差价。第一次,他带来8万元,买了4000多米坯布,兴冲冲运往福建。结果坯布在路上淋了雨,第一笔买卖就亏了钱。但施清岛没有灰心,他相信这只是个开始。果然,第二次货运到了福建,他开始赚钱了。不久,吴江开了东方市场,施清岛第一批进入市场开始练摊,在福建那边,他又与几个朋友合伙开了家公司,专门经营吴江的坯布。来往于福建与吴江之间,他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施清岛在盛泽,有几个第一,第一批用上寻呼机,第一批用上手机,第一批进东方市场摆摊。随着施清岛生意的红火,很多福建老乡也追随他来到了盛泽镇,施清岛开始将重心由贸易,逐步转向批发经营,并稳定在盛泽批发各种布料。

  1997年,当地政府鼓励有实力的老板兴办实业,施清岛动了办织造厂的念头。他的想法,很快得到镇政府的支持。几个月的时间,政府出面,帮他很快办好了一系列手续。至今,他还没搞清楚办工厂究竟需要盖多少个章、跑多少相关部门、办多少繁杂手续。做了多年的布匹生意,施清岛在实业领域也是得心应手,从企业成立之初的144台无梭织机,到目前的250台机器,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瞄准高档化纤材料的广阔市场,他已计划新上一个锦纶项目,分三期共投入7个亿,首期投入2个亿。从当初的8万元闯市场,到如今动辄上亿元的大手笔投资,施清岛的创业故事令人眼热。而在他的财富效应的带动下,一大批福建创业者也在盛泽扎下根来,据保守估算,至少有2000多福建客商常年在盛泽做贸易,并开设了100多家贸易公司,掌控财富数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9175.html

更多阅读

创业传奇人物 风雨从商路 情归恰玛古--创业传奇

天地精华的产物,神奇的万草之王;维护健康的动力,迈向长寿的能源。风雨从商路  情归恰玛古——柯坪圣泉实业总经理向阳的创业传奇“2002年底,刚投资恰玛古产品开发时,我甚至做好了赔两年的准备。真没想到,只半年多,也就是2003年非典疫

草根创业 “御泥坊”草根创业传奇

    互联网的魔力就在于,它能让一个无名小卒转眼间无人不知,它更能给一介草民提供“暴富”良机。27岁的戴跃锋就是这样一个抓住了电子商务机会的80后。     2006年与“御泥坊”的一次“偶遇”,让戴跃锋认定这是可以作为一

创业传奇:从“油贩”到“大款”

  从“油贩”到“大款”的创业传奇     两年前,在佛山的大街小巷,每到周末,就能看到梁泽宇踩着自行车,满头大汗地四处兜售花生油。街坊们对他早已熟识,一听到他的吆喝,便团团围过来,跟他攀谈和买油。两桶油,一桶20升,按15元/升算,梁泽

46岁女人演绎创业传奇:姜月兰把自己当成树

女人不要把自己当花,花儿总有凋谢的时候。女人要把自己当成树,才能经受风雨,才能开花结果。”——姜月兰一间七八个平方米的办公室,书占据了半壁“江山”。   坐在书堆中的靖江市鑫蓝锻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月兰笑笑说,我感谢这些书,它们

陈小军:“草根银行”的创新传奇

 陈小军台州市商业银行行长   10万元起步,办起台州第一家民营性质的商业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05年赢利达2.5亿元。  ●事业观  有什么梦想:我是个不安分的人,一直想创出自己的事业,直到在信用社

声明:《草根创业 “草根”英雄的创业传奇》为网友看三国品人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