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的回报远远超过了付出
记者曾经去CA的总部采访过,对那座建在主楼一侧的托儿所印象深刻。每天清晨,那里都是CA总部大楼里最热闹的地方。走进大楼的不光是那些肤色不同的软件精英们,还有他们牵着、抱着的孩子。孩子们的欢闹声改变了这个全球第三大商用软件公司的气氛。
10多年前,当CA开始筹建这幢大楼时,首席执行官、华裔软件大王王嘉廉曾提议,在大楼里建个托儿所,不少人当时就表示难以理解。他们担心,CA的合作伙伴遍及全美、全世界,当他们走进办公楼,看到的是叽叽喳喳的小孩子们进进出出,会影响CA的形象。人事部副总裁库夫琳女士回忆说:“当时许多人觉得这个建议有点儿不可思议。在办公楼里建个托儿所,那我们还会像世界一流的软件公司吗?”可王嘉廉不仅坚持这样做了,还为便于孩子们进出而修改了主楼的建筑图纸。
如今,提起这个托儿所,无论是高层主管还是普通员工,都会夸赞王嘉廉当初的决策是多么英明。记者在CA的托儿所里看到,这里设施十分完善,有教室、游戏室、休息室,还有室外游乐场和室内游泳池等。大班的孩子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唱歌,小班的孩子则在阿姨的带领下在游泳池里戏耍。许多孩子都对CA有了感情,他们常常会兴致勃勃地与父母谈起“我的CA”。负责托儿所的丽莎对记者说,她儿子早上醒来时常常会问:“妈妈,你今天要不要去我的CA上班呢?”
“用商人的眼光看,在总部大楼里建个托儿所当然划不来,公司为这个中心花了上千万美元。”库夫琳说,“但如果从企业的发展,从为吸引优秀人才的角度来看,我们得到的回报远远超过了付出。”
托儿所就像定心丸
把托儿所建在公司里的并不只有CA公司一家。近年来,美国许多大公司都像CA这样,在公司里建立了托儿所。记者接触到的许多年轻专业人士都说,有没有托儿所是他们考虑工作职位的一个重要因素。托儿所的建立还使员工对企业有了一种家庭感。一位在杨森公司工作的技术员说,以往他们公司没有建托儿所,同事们在电梯里碰到,只是点头打个招呼。现在公司里设了托儿所,大家便有了共同的话题。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大家七嘴八舌的什么都想问。看到电梯里的小孩瞪着大眼瞧你,你就忍不住要问他(她)几岁了,叫什么名字。这位员工还说,“有一天早上我去上班,情绪不大好,可一走进电梯,忽然有个可爱的小女孩瞧着我说了声‘早上好’,心情立刻就发生了变化。就这样,我发现自己带着微笑一路走进了办公室。”
对许多员工来说,托儿所这样的设施就像“定心丸”一样。企业管理专家莫兹说,任何一个公司的成功,都必须依赖一批能够以公司为家、稳定性较高的技术和企业管理骨干。他们会主动想方设法为公司排忧解难。而公司也应该为他们着想。在激烈竞争的时代,不能仅仅依靠高工资来吸引人才,还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此,一些美国公司还设立了家庭与工作对策部。
更愿意为公司作出额外奉献
据美国《商业周刊》调查表明,大约已有73%的大型企业提供托儿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平均算下来,雇主为每个员工花不了多少钱,而得到的却是一个更加全心全意为他服务的员工。杜邦公司的调查表明,为员工提供包括托儿等各种服务,他们也就更愿意为公司作出额外的奉献。美国最大的制造橡胶垫圈的公司费尔—普罗公司还规定,公司员工子女生病,由公司补贴来请专业医护人员到家护理;子女功课不好,公司可以出资聘请家教进行补课。该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凡是享受这些待遇的员工,工作都更加积极,参与公司革新的积极性也更高。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经济生产至上的生活形态将趋于没落,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更合乎人情,同时也能配合多样化家庭生活需要的”工作制度。有关调查表明,企业要想增加收入,不能只靠降低劳动力成本,还要靠提高生产率,而提高生产率的关键是看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雇员的主动性。恰如CA一位高层主管所说,在办公大楼里建托儿所增加了员工的亲密感,这种情感对提高生产率来说是再重要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