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王取子弹 中国紫檀王陈丽华



 财富:55亿元

  年龄:60岁

  出生地:北京

  教育背景:高中

  主要公司:香港富华国际集团

  总部所在地:北京

  首次证券市场融资:未上市

  主要行业:房地产

  陈丽华最初以修家具起家,大富靠房地产投资。

    参观中国紫檀博物馆,经历了一个从惊讶震撼到喜爱再到割舍不开的心理历程。陈丽华女士是凭着一股什么样的热情与执著,造就了这上千件美仑美奂、有鬼斧神工之妙的民族艺术精品的?

  她与紫檀有不解之缘

    新纪元伊始的一个冬日,伴随着我们采访香港富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陈丽华女士的,是博物馆里到处散发着的紫檀沁人肺腑的幽香。

     事实上,坐落在京通快速路一侧的紫檀博物馆本身,已经是一件颇为完美的艺术品了。这座占地25000平方米的博物馆设计气势宏大而又处处精巧,古色古香而又不乏现代气息。仅正门就使用了400多立方米木材,并且全部是纯木结构,支撑大门的四根柱子高8米粗0.6米,无论是规模还是材质在北京的仿古建筑中都是罕见的。其五层主体建筑使用磨砖对缝毫米不差,1000多平方米的馆前广场,采用过去只有皇家使用的海漫斗板地面??大青砖铺设后再浸润桐油。陈丽华聘请来指导整个工程的,是建国初即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木作专家、瓦作专家和画作专家。而这些专家一向被称作“活国宝”。

     作为第一家有“中国”字头的私人博物馆,北京市将其列为迎接50周年国庆重点项目。陈丽华为此倾注的心血难以言表,同时也花去了她两亿多元人民币。

     然而,馆内所藏的一件件紫檀珍品,则更称得上是陈丽华的性命所在。我们在采访这位著名的华人企业家时,每每谈到紫檀,她的眼中都会放射出异样的光彩:“这几十年来,我真是魂牵梦系,简直可以说我已经把生命融入了紫檀之中。”陈女士这样说。

     陈丽华没有住在她儿子的长安俱乐部或者她女儿的丽苑大厦,没有住在自己的别墅或者公寓,而是选择了离博物馆不远处的她的紫檀家具工厂。10年来,她一直和她的1300名工人住在一起,和她的紫檀住在一起。今生今世,似乎是命中注定了,她离不开紫檀。

     “真是藏龙卧虎啊!”

     “每一道工序我都要管,从采料、挑料、开料,到加湿、干燥、画的审议。比如说湿度,一片一片开出来后,要用水泡,把它的木性给泡走,以后再风干,这一段最为关键。然后再挑料,阴面阳面、东面西面的紫檀,颜色都不一样。”陈丽华说:“挑料特别难,买一百斤木头,可能只能挑出十斤八斤,一般也就10%到15%。每一朵花,怎么把它的活劲做出来,怎么才能非常有富贵感、民族感,我天天都在思考。”

     一件件价值连城的民族艺术瑰宝被造就出来了,令参观博物馆的人叹为观止。

     按1:5比例制作高3米的紫檀故宫角楼,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榫卯密合,瓦光柱圆,精致无双,总重十几吨。紫檀名贵难求世人皆知,向有“百年寸檀、寸檀寸金”之说,陈丽华女士采买紫檀八入缅甸金三角等地,每吨价钱十几万元,而一个角楼耗材竟达400吨!

     由12块一人高的屏风组成的紫檀雕画“清明上河图”重5397公斤,堪称稀世孤品,亦成为陈丽华的镇馆之宝:但见波光粼粼的汴河上,船只穿梭往来,或扬帆或摇撸;彩虹般长桥跨于碧波之上,人马车辆熙熙攘攘。个中人物眉目清晰,衣衫飘逸,呼之欲出。其制作由陈丽华率500工匠历时2年。

     此外,还有紫檀嵌黄杨云龙纹宝座、乌木嵌黄杨三屏风、紫檀雕花月洞门架子床、紫檀万春亭、黄梨花圈椅……

     博物馆里还有陈丽华收藏的百余件明清紫檀珍品。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王树卿评价说:“大屏风清明上河图”价值连城。“金銮宝殿”、“乾清宫宝座”、“雕花架子床”等紫檀木器的制造工艺已达到或超过了故宫里特级珍品水平。故宫博物院将其鉴定为“东方艺术瑰宝”。中国著名明清家具鉴赏家王世襄、朱家缙在参观后按捺不住激动,竟紧紧地拥抱陈丽华女士,不住地说:“真是藏龙卧虎,真是藏龙卧虎啊!”

     有个外国参观者摸着陈丽华的紫檀家具说:“哇,就像摸着女孩子的皮肤。”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参加去年10月开馆仪式后,动情地称赞陈丽华女士:“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做了一件大好事。”在新纪元的第一天的第一个会,我们看到的第一条新闻中,江泽民主席的手和陈丽华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去年5月,美国最大的私立艺术学院??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因为陈丽华在紫檀雕刻艺术上的非凡成就,授予她荣誉人文博士称号。萨凡那市长还向她授予金钥匙,宣布她为荣誉市民。

  夜里三点开家庭会

    陈丽华是正黄旗世家出身,那拉氏的后裔。在紫檀家具的包围中,她在北京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这一经历,或许再加上满族人的基因,对她的影响是惊人的。“从小就用这个,紫檀木头硬,不小心磕一下就是一大包。”陈丽华对儿时的事仍然记忆犹新,而且充满了甜蜜。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陈丽华的奶奶和妈妈烧掉了族谱,将家里的紫檀家具上交了一部分,拆掉一部分,其余的则埋在了猪圈旁边的土里。打倒四人帮后,年景渐渐踏实了,已长大成人的陈丽华才把地里埋的东西挖了出来,她惊奇地发现,这些紫檀家具竟然丝毫没有坏,于是又擦又晾,又找木工。先是修老的家具,后来又到处找料或是买点旧的,大改小旧翻新。今天的“中国紫檀之王”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迈出了当时的第一步。

    后来陈丽华到香港发展,成立了富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并且事业大进。一天夜里3点钟,陈丽华把儿子女儿都叫了起来,说:“我脑子里有些想法,咱们现在就开个会。姥姥留下来的东西,咱们都修起来了,文化大革命中糟踏了那么多,想起这些我心里就不舒服。我就感觉民族的东西不能丢。我们尽一点义务留给我们的后辈,让他们了解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了不起的。”

    陈丽华接着对儿女说:“我想把资金投到做紫檀家具上,你们有意见没有?”孩子说:“我们都听您的。您喜欢您就花吧,我们有机会再做别的生意挣。”就这样,陈丽华重新回到了北京,因为只有这里的皇城仍然飘逸着紫檀的幽香。

  最险莫过“七里蜂”

    陈丽华要按照皇家的定制,按照故宫博物院里家具的式样做。“要做就做宫廷工艺”,做极品是陈丽华的目标。工匠们招来了,培训工作也在艰难地进行。然而,她最需要的是大量的名贵木材,这些比金子还要贵重难求的紫檀木、乌木、黄花梨、鸡翅木、金丝楠木在哪里呢?

    根据记载,在中国明代,由于紫檀备受皇室喜爱,开始大规模采伐,很快便将国内的檀木采光。继而又派官赴南洋采办,到明末清初南洋各地的紫檀木也基本上被采伐殆尽。此时全世界的紫檀木绝大多数汇于中国。清朝末年,为装饰圆明园和宫内太上皇宫殿,为慈禧60大寿和同治、光绪皇帝大婚使用,紫檀木已所剩无几。至袁世凯复辟时又将仅有的紫檀木全部用光。

    有幸的是,生长极慢的紫檀历经近400年的繁衍生息,在缅甸,在金三角,在那里的深山老林人迹罕到豺狼出没的地方,终于又长了出来。

    这些年,陈丽华携带巨款8次率人奔赴缅甸。在金三角她坐过汽车、电瓶车、摩托车,也骑过驴,不会骑就抱着驴脖子,甚至还坐过自行车后座。在山顶上,望着山下比火柴盒还小的汽车,她体会到了“什么可怕?最高时最可怕。”在草路边的洞里,蛇的目光幽蓝狠毒,陈丽华和她的手下只能颤颤巍巍地避让而行……

    最险的一次莫过于遇到了“七里蜂”。说到这一段,陈丽华女士似乎还是心有余悸:“那也是在缅甸的深山里,我们停下车大家方便一下,遇到了七里蜂,那是一种能追你七里不罢休的马蜂。哎呀,把我们的车围得啊,整个全成了黑色,蛰的车铛铛铛的已经分不出点儿来。我们关门晚了一点,进来四个马蜂,把我们蛰得脊背和脸当时就肿了。当地向导嚷道:快解手,用手捧着尿,蛰哪拍哪儿。车里有男有女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但司机的脸上嫌是尿没让拍,不到半个小时,脸肿得呀像一个皮球,眼睛都看不见了。用尿拍过的地方就是一个红点,再把黄水挤出来就问题不大了。过后没多远我们就看见一个小孩躺在沟里被蛰死了,浑身像盖满了黑树叶,实际上全都是马蜂。那次可把我吓坏了。”

  件件“金不换”

    陈丽华的艰辛付出,终于结出了金灿灿的果实。中国紫檀博物馆终于奉献到了世人面前。她创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神话,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紫檀之王”。尽管她已无法算出到底付出了多少,尽管她的博物馆一个月才卖了1万块钱门票,还不够交水电费,但她还是不改初衷:“我20多年到现在没卖过1件,我从来就没想卖过。一个是我喜欢,再一个是我想做出成绩来,给后人留下,留给民间、留给国家。让大家了解我们的过去,了解老前辈留下来的民族文化。如果卖一件就会少一件。”

    有个美国巨商,出价许多美元想买博物馆全部藏品,愿意先付款并让陈丽华女士展出3年后再拿走,但遭到陈丽华婉拒。一位香港富商,想出高价购买一个紫檀屏风,陈丽华宁愿送给另外的礼物而不肯割爱。

    陈丽华女士钟爱紫檀已经到了虔诚的地步:“紫檀还是高级药材呢。在紫檀旁边坐着,就跟抽了大烟似的特别有精神。特别累时在紫檀边走一圈,什么头疼啊烦恼忧愁全都没有了。紫檀能通血,黄花木能降压。”

    她的一个工人在打磨时不小心碰断了一根龙须,陈丽华哭了,自己揍自己的嘴巴。那个工人吓坏了,工人们也都哭起来。从那以后就再没有折过一根龙须。

 紫檀王取子弹 中国紫檀王陈丽华

    博物馆开馆不久,有个19岁的大学生在观看一幅紫檀画时,竟将上面的镂空船桨给掰断了。这是陈丽华16年前做的一幅珍品,陈女士真是欲哭无泪。老师同学认错、批评教育又怎能弥补这巨大的损失?最后,陈丽华反倒送给他们学校一个酸枝木的“骑摩托车的女郎”。目的是想让这些学林业本科的孩子们,见到这件艺术品,就想到要珍惜我们国家的民族艺术和森林资源,特别是那越来越少的木头。

    这件残破的紫檀画现在就摆在大厅的一进门处,画边有个玻璃罩,里面放着那两根小小的残片。“这件我就不修啦,用来教育其他的人:你可千万别再掰了。”陈丽华说这话时的表情真让人感到,似乎那个玻璃罩里,盛着她的两滴血。

  工人们叫她“板妈”

    已经独步紫檀王国的陈丽华,并没有停止她的脚步。她还要做北京的四合院,所有的牌楼和在文革中几乎被拆得一干二净的70几个城门,将来摆放在现在已经开工的博物馆二期工程里。“以前北京什么门都有,东直门、西直门、哈德门、崇文门,各式各样的门多了。文革时我都去拆过,护城河也都填了,多可惜呀。记得小时侯坐着马车进东直门,到点不出去,城门一关就甭想出去了。”

    在同样散发着紫檀幽香的工厂,一个车间里四合院的地基已经初具规模,工人们正在忙着制作四梁八柱。在另一个车间里,董法林主任正带领着工人制作“飞云楼”。他说:“这个在山西省万荣市的飞云楼可以说是天下第一楼。将来做好了,加上底座有3米多高,比那个故宫角楼还高。不过还早着呢。”这位50多岁的老木匠说:“我已经跟了董事长23年,我的儿子现在也在厂里上班,而且他也有儿子了。”来自河北涞水、月薪2000元的工匠牛庆吉对我们说:“板妈对活要求特别细致,不怕你时间长,做好了为止。”

    “板妈”??我们了解到,年轻工人们都这样亲切地称呼他们的老板陈丽华。

    陈丽华的1300名工人都住在工厂里,一排排的“夫妻房”也建造得十分精巧。陈女士并且包揽了所有工人一年四季的衣服。过阳历年每个工人一件羽绒服,春节前她又为每人准备了一件真丝棉袄。

    来自武汉农村的刘秋莲和她丈夫就住在陈丽华分给她的夫妻房里。“板妈对我们特别好,怕我们冷还给我们安了暖气片,夏天给我们电风扇。我们吃住穿都是板妈的,板妈再给钱。一个月我们两人有3000块钱吧。”刘秋莲一边用节节草擦着一个紫檀窗花一边说。她告诉我们只有用这种草擦,紫檀才能最滑最亮。而且这种草全都是从南方用集装箱运来的。

    陈丽华花在紫檀事业上的钱难以计数,但是她看重的是紫檀,和一刀一刀为她雕出紫檀王冠的工人。她的比喻朴实无华:“一年到头一天吃一头牛,365头牛能有多少钱?你有病了,黄金不能把你带去送医院,还得是人。工人也是一样,所以处理好人的关系是最关键的。把钱看得太重了,人人恨你,人人看不起你,不如没钱。”

  30年前北京的一家报社有对夫妻,生下小孩42天就进“牛棚”喂牛去了,将这个出生才4斤2两的孩子托付给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自己的孩子已经8岁,奶水也停了。但硬是让这个婴儿重新嘬出了奶水,并一直吃到5岁。一次这孩子得病住进了朝阳医院需要输母血,医生在化验时才知道这个为孩子废寝忘食的女人不是孩子的生母,医生感动得哭了。后来,女人继续培养孩子上小学、中学、大学,到新加坡留学,现在又帮助他成了家,留在香港。

  这个女人就是陈丽华。

  当初,她救的是一个孩子。今天,她为中国人开采的是一座金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09264.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女首富陈丽华的爱情与暴富传奇(图) 女首富陈丽华年轻

美国《时代》杂志公布二○一二年“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在一群西方人的面孔中,有一位七十一岁的中国老太太特别引人注目。这位“富华国际集团主席陈丽华女士”,戴一副超大圆框金丝眼镜,烫了一头卷发,外表看来,就是一位北京马路上常

陈丽华:视紫檀为生命(三)

 解说:在那20天里,陈丽华在拆迁现场守了17天。这条二环路通往王府井(36.80,0.16,0.44%)的金宝街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顺利拆迁,陈丽华无疑付出了超额代价。  陈丽华说:一个商人不要怕加大自己的成本。如果你处理的好,它还会还给你的。如

陈丽华:视紫檀为生命(一)

  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60岁的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女性,身价55亿人民币。虽然媒体由此追捧她为"内地第一富婆"、"内地最富有的女企业家",但是许多人不免为之惊讶。因为此前大家对陈丽华了解得实在太少。其

北京市侨商会会长陈丽华:情系紫檀工艺的女富豪

         北京市侨商会会长陈丽华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四日电 题:情系紫檀工艺的女富豪  ——记北京市侨商会会长陈丽华  中新社记者 沈嘉  陈丽华最为人乐道的是她的传奇履历。这位最早登上中国女富豪

声明:《紫檀王取子弹 中国紫檀王陈丽华》为网友哼唱爱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