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漫画:大二、大三的学生怀里揣着“××公司业务经理”的名片;大学老师在台上激情演讲时,他们则不动声色地通过电脑或手机短信遥控着货物的进出……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群被称为“学子商人”的出现,就像果蔬市场出现的--ADV_CONTENT-->反季节水果,让人又惊喜,又不禁担心会不会是被催熟的……镜头校园代理:悄悄热闹着在厦门某高校的揭示板和校园网上,我们见到了很多诚征校园代理商的广告。据知情的学生介绍,校园代理就是在校园内销售某一种商品,分校园总代理、校园区域代理、学生寝室楼代理等等。这是一个金字塔式的传销网,有的寝室楼内几乎每层楼都有一个或多个这样的代理,代理的商品也五花八门,有化妆品、电池、小灵通、电话卡、网卡、计算机等等。 前一段时间,就在厦门大学,一些学生组织了一个“电子联盟”的销售组织,专门代理手机卡和MP3之类,在厦大里还有一定的影响。“电子联盟”的组织者小李——一个精明能干的化学系的大三学生,他坦诚地告诉我们,他最好的记录是一天赚2000多元。有了这样的收入,他们当然乐此不疲。
一位经济类大三的学生说,大学校园里“纯学习”的学生其实不多,一些学生甚至认为“什么都不行了,才去埋首书堆”。
学生兼职:能耐的一种体现
据一份调查表明,80%的大学生在求学阶段有过兼职经历。小黄是厦大中文系的学生,兼职经历却是五花八门,本职是在报社赚稿费,其次还在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当文案,在一家杂志社当业余编辑策划。当被问起缘何身兼数职时,小黄说,现在就业压力那么大,这些都是以后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难说会去哪个,只能多方尝试了。
厦门理工学院的学生则告诉我们,他们中不少人选择到肯德基、麦当劳兼职,当当服务生,或教教小孩子跳舞,薪水虽然不高,但重在体验;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司当钟点工,发发传单、站站摊点;当一些产品如:雅芳、安利的推销员也不在少数。
做做家教或促销,是大学学子相对传统的“兼职”,现在有些眼界更高的学生则视之为“高投入,低产出”的劳动,干脆摇身一变,在学生角色的同时,又成了某某公司的业务代表、业务经理、主管等等。
尚就读于国贸系大三的小郑名片上就印着“××公司营销中心客户经理”。他说,“只要你能把活儿干明白,公司一般不问你的身份。我是学市场营销的,这个兼职恰恰符合我的专业要求。而且在同学们的眼里,你能兼职,说明你有能耐。”
创业:最具魅力的词汇之一
有的学生已不满足于给人打工,他们开始招兵买马,大张旗鼓地自己干,出来创业。据调查,创业是对大学生最具魅力的词汇之一,创业也成为许多大学生的行动理想。
厦大机电系的大四学生小林,前不久与五六个来自于不同岗位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建立了一个电子商务网——“半个淑女”,网上销售女性时尚衣服。公司设有办公地点,他们各司所职,有数据库建设,有网页设计,小林主要是负责网络推广营销,有时,他也会出差到晋江、福州、广州等地了解市场行情。快毕业的小林,笑称找工作就找与自己实践经历有关的营销而非专业职业。
投入小成本开个店是刚起步创业的大学生常采用的方式。集大音韵社的一创始人就在校外经营一家吉他店,方便学生购买吉他。
创业形式五花八门,创业风越刮越猛。而很多大学学子对此表示宽容和理解。一个学子说,能够创业是一种本事,它比考试优秀还让人家羡慕。“学习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工作,工作不就是为了生活吗?”一个大二学生对我们如是说,并认为大学其实是商业社会的一个预科班、充电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