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中介必不可缺
科研工作者的长处是搞科研、出成果,企业家的长处是分析市场、赚钱。科学家研究出成果后,中试、卖产品,让企业家去做,两者分工明确。要想把两者结合起来,科技中介这一环节必不可缺。
就我国目前科研成果转化来看,恰恰是由于缺少了科技中介机构的介入和运作,导致了很多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成果难以有效地转化。靳奉祥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科技中介,建立独立、完整的科技成果市场。成果只有进入市场,才能进行评估,才能真正按质论价,彻底解决科研成果“有市无价、有价无市”的被动局面。
高新技术多掌握在高校科研院所手中,核心内容是智力资源,传统产业拥有的是资本、机器,科技中介将会成为融合两种资源优势的助推器。在中介的作用下,科研人员和企业家取长补短,前者通过中介可以避开调研市场、“讨价还价”等事务性工作,更加专注于科研;后者通过中介能了解更多的成果、信息,更有助于把产品和企业做大、做强。
技术引进应因地制宜
高新技术的引进,应当立足当地科技资源、依托国内、面向全球。本土资源成本低、可持续性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性强,就我省而言,在有大的制造业项目和科研攻关项目时,可遵循先内后外、先近后远的原则,首先分析省内科技资源和科研实力,尽量整合本地科研资源,然后再考虑省外、国外,以避免不必要的花费。
对传统产业进行高新技术改造,是一项非常具体的工作,需要借此实现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对接。多年来,我国制造业一些重要产品和工艺技术主要从国外引进,始终徘徊在“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中。由此看来,技术引进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不一定要全盘引进,完全可以边引进边通过自己的研发,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家要具备“两种意识”
“山东的制造业要进行提升改造,需要有优秀的企业家集群和技术骨干。”靳奉祥说,对于企业家而言,具有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了解国际经贸的一些基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要强化两种意识:第一是风险意识;第二是诚信意识。
引进一项技术,转化一项科研成果,在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也是有风险的,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项科研成果在实验室里做是一种结果,但一旦放大100倍,工艺、流程可能就都改变了。比如煤液化变油,实验室做完全成功,但在井下就不能实施。即使一项新技术小规模试验成功了,在大规模批量生产时,可能还会遇到一些新的技术难题,需要不断克服。这个过程极有可能是漫长的,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必须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面对。
诚信意识,是保证企业与科研人员合作长久的关键所在。成果只要转化成功,企业就能赚钱,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按协议兑现,保证科研单位的利益,而不能“过河拆桥”。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如果成果转化成功,科研人员常常不能按时拿到应得的报酬;而一旦失败,科研人员将面临被起诉索赔的尴尬境地。对此,靳奉祥呼吁,国家应该研究一套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和机制,如风险基金、技术入股等,在科研人员与企业间,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合作机制,保护成果拥有人的合法权益。